莫泊桑的小说_《莫泊桑小说两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段的质疑方法,理解小说选材精当、情节曲折的特色。
  2.体会用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3.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认识“金钱至上”的丑恶。
【课文提示】
  1.莫泊桑,法国著名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代表,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正音正字】
  拮据jié jū  栈zhàn  蛎lì  蚝háo  撬qiào  楣méi  褛lǚ
【积累词语】
  令人惊叹  风靡全球  耳濡目染  大师辈出  声誉鹊起  惊心动魄  拍案叫绝
  惊天动地  难以置信  以小见大  言简意赅  相得益彰  妙合天成  写景状物
  绘声绘色  一言不发  无可奈何  不可开交  正颜厉色  不苟言笑  细枝末节
  一清二楚  大逆不道  一干二净  显而易见  化为乌有  毫无用处  一文不值
  音信杳然  念念不忘  忧心忡忡  丧魂失魄  兴高采烈  满腹委屈  郑重其事
  彬彬有礼  含糊不清  惊慌不安  困惑不解  怒火冲天  疲惫不堪  坐立不安
【朗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家人对于勒有什么评价?
于勒处境不同,全家人对于勒便有不同的评价。
  于勒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于勒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于勒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2.全家人对于勒的态度和心情有什么变化?
当于勒花钱时,家人的态度——撵
  当于勒有钱时,家人的心情——盼
  当于勒无钱时,家人的态度——避。
3.找出“盼”、“避”的主要细节。
如“永不变更的话”、“挥手帕”、“拟计划”;“赶到美洲”、“暴怒”、“躲避”等。
4. 为什么他们热切的盼望于勒归来?
因为家庭十分拮据,而于勒在美洲发了财,盼望他早日归来,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
【课文分析】(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后作如下的归纳)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弟于勒的态度变化,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无情鞭挞小市民势利、冷酷、自私的丑恶灵魂。菲利普夫妇:虚荣、自私、庸俗、贪婪、冷酷。但是,二者的性格有不同之处:女的远比男的精明、泼辣、有心计。菲利普多年盼望于勒回家,可是仅有一句话;而他妻子对于勒的赞美却甜得发腻。当知道于勒是个穷光蛋的时候,菲利普内心恐惧,神态失常,语无伦次,只会向老婆讨主意;而他的妻子一面骂于勒,一面带领全家撤退。
  “我”——若瑟夫:是个入世未深、天真单纯、有同情心的小男孩。他真诚地盼望叔叔回来;对他面对沦落的穷叔叔时,他竟然不受父母的影响,默认自己的“亲叔叔”,并且自作主张给叔叔小费。这与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势利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尚未受到腐蚀的形象,表示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搜集莫泊桑的材料,了解他的作品。123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①早年于勒糟蹋家财,菲利普夫妇视于勒为“恐怖”,“分文不值”。
  ②得知于勒暴发,菲利普夫妇赞美他“正直”、“有良心”,把他当作“希望”。
  ③发现于勒沦落,菲利普夫妇“惊恐”“暴怒”,骂他是“讨饭的”,“不会有出息”,并且极力躲避。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根本变化?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由恐怖到希望、由盼望到躲避的态度变化,根本原因是一个“钱”字。资本主义社会金钱造成极大罪恶——灵魂被腐蚀、手足遭离弃。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
作者通过前后的强烈反差,说明菲利普夫妇的势利、冷酷、自私性格,深刻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4,“我”是个什么形象?作者为什么塑造这个形象?
 “我”若瑟夫是个涉世不深、天真单纯的小男孩。他真诚地盼望叔叔回来;叔叔沦落后,他仍然富有同情之心。
若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父母的冷酷、自私、势利、刻薄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作者的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的原因。
5.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于勒这样的人?
于勒当初是个“行为不正,糟蹋钱”的浪荡子,应该批判;后来他贫困潦倒,成为流浪汉,值得同情。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
6.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7.菲利普夫妇为什么要躲开日夜盼望的于勒?
直接原因是:于勒又沦落为穷人。  
根本原因是: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菲利普夫妇只认钱,有钱就是亲人,没钱就是“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就是“老流氓、贼、讨饭的”。
8.小说中的一家人关系是怎样的?
这一家人有亲密的血缘关系,是处于同一种亲情下的一家子。他们顺理成章的盼望弟弟的资助。因为有了于勒的钱财,女婿会紧紧依附,这个家就和睦、温馨和稳固。于勒是全家的希望,是全家的支柱。然而,事实上菲利普夫妇的行为告诉我们:金钱高于亲情。所谓的“亲情”只能置于金钱之下。没有钱,就会没有女婿。这个故事,形象表明社会中金钱关系的主题——这一家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9.读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①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自己奋斗,自己争取。
  ②不要做金钱的奴隶,不要重金钱轻亲情,要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③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0. 按“于勒当上了船长”,改写结尾。(300字左右)
【课外作业】
《骑马》
【自学指导】
  1.学习篇的质疑方法,理解小说构思巧妙的特色。
  2.体会用各种描写塑造形象的特点。
  3.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克服虚荣心。
【正音正字】
  秽huì  肘zhǒu  睐lài  拙zhuō  黠xiá
【积累词语】
  卑贱低微  自惭形秽  捉襟见肘  赤手空拳  一无所长  格格不入  显赫一时
  游手好闲  高谈阔论  飞身一跃  四平八稳  异口同声  手忙脚乱  置之不理123
  仰面朝天  指手画脚  神魂颠倒  如释重负  心满意足  突如其来  神魂不安
  心安理得  提心吊胆  灰心丧气  节衣缩食  小心翼翼  逆来顺受  听天由命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小说描写埃克托尔获得一笔额外收入,为全家组织一次郊游。故事写出渴望出风头和尴尬的收场。为了炫耀,举家出游时,他骑上了马,由于骑术不娴熟,他撞倒了一位老妇人。老妇人声称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他无可奈何地承担了赡养老妇人终身的责任。这对于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文刻画了因满足一时的虚荣而付出沉重代价的社会现象。虚荣者的所谓“体面”,无非是讲排场,讲风光,追求自我的良好感觉。这种故事和相关的人物形象,在莫泊桑的作品中还有不少,如《项链》等。
【思维训练】
1.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内容。
埃克托尔获得了一笔额外收入,他组织全家进行一次郊游。他为了炫耀,出游时,骑上了马。由于骑术不娴熟,他撞倒了一位老妇人。老妇人声称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他无可奈何地承担赡养老妇人终身的责任。
2.小说开头交代埃克托尔一家生活窘迫的目的是什么?
正是因为生活贫困,他意外获得一笔收入后才渴望表现一下,最终导致撞人的悲剧。
3.埃克托尔希望找一匹“不驯服的马”。小说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这是一匹“不驯服的马”?
“马在这一重压下跳了起来,差点把骑他的人摔下来。”  
“马被叫嚷声惊得害怕,终于狂奔起来。”  “骑马的人虽然想尽办法让它安静下来,它却置之不理。”
4,“这条宽阔的林阴大道上车辆拥挤。路两旁散步的人是这么多,简直如同两根长长的黑色缎带,从凯旋门一直沿到协和广场。”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写出大道的拥挤,为下文撞倒老太太伏笔。
5.老太太是否真的受到重伤?何以见得?
没有。  由此可见:“她正心满意足地喝着肉汤。”  “老妇人的面色鲜亮,眼光有神,只是一看见他就呻吟起来”。  “老婆子一动不动地听着,眼睛里露出狡黠的目光。”  “他从早吃到晚,养得又肥又胖”。  “每次都发现她过得平静自在”。
6.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埃克托尔。  这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排场而付出沉重代价的形象。
7.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一个人不能爱慕虚荣、讲究面子。这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现实意义。
8.把这篇小说缩写为600字左右。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预习《贤人的礼物》。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572.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