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兵主要内容】第3课铁骑兵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第3课 铁骑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故事情节; 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能力目标: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要点】
重点: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设想】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三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8课时)
【导入新课】
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很好。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殊,胜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军事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双方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是这样吗?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例吗?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白居易说过,“轻骑突出刀枪鸣。”骑兵,是陆军的一种兵种。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铁骑兵的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板书课题)
【新课探究】
一、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1.简介作者
提问:作者是谁?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检查预习情况)
(附:杨朔(1913-1968),现代散文作家。原名杨毓(王晋),字莹叔,山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开始文艺创作。1939年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访问,后留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文宣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夜》、《铁骑兵》。1956年后,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有《荔枝蜜》、《茶花赋》、《香山红叶》、《雪浪花》等优秀文章称誉文坛。)
2.介绍写作背景
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来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样子呢?
(附:1937.7——1938:战略防御阶段;1938——1943:战略相持阶段,日本诱降国民党,对共产党则实行“三光”政策,进行大扫荡。1945.8日本投降。)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转而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在绵延5000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攻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制了国民党内的投向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朱德指出:“百团大战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团结,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
艰苦的反“扫荡”:
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统计(1941~1942年):使用兵力在1000人以上者174次。其中1万人以上到7万人以下者30次。使用总兵力达83万人次。“扫荡”时间最长的三个月。12345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疏通字词障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轨道(guǐ)       陨落(yǔn luò)        矮汉子(ǎi)            左腮(sāi)
脸颊(jiá)       骚乱(sāo)            掷弹筒(zhì)           捣毁(huǐ)
老巢(cháo)      宿营(sù)
2.词语积累
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   
汉奸: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
隔断:切断。
轨道:星辰在太空运行的路线。
陨落:这里指星体从高空掉下来。
扫荡:原指用武力或其他的手段肃清敌人、,这里专指日寇在中国沦陷区实行的“三光”政策(烧光、抢光、杀光)。
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以后住宿。
勒转:勒紧缰绳调转马头。
抽动:来回收缩。
骚乱:纷扰不安。
捣毁:砸坏、破坏器物。
老巢:老窝儿,根据地
毫不迟疑:一点都不犹豫。
没:课文中指河里的水漫过。
掷:扔,投。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⑵写了什么人?
⑶写了什么事?
⑷“铁”是什么意思?
4.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抽学生复述课文;并请学生讲述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第二课时(总第9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导入。
【新课探究】
一、找出文眼。理清脉络。思考:
1.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见板书)
3.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1)本文开篇就写在大部队行进的途中,有一班骑兵掉队了,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这班掉队的骑兵命运如何?接着写骑兵偶然来到了一条河边,准备渡河却发现水很深,于是放弃了,这又有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条什么河?后来骑兵发现了一座城,便灵机二动朝城中放了-排马枪,引起了骚乱,这到底是座什么城呢,他们放枪会造什么后果?这几处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充分显示了杨朔的写作功夫。
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悬念迭起)
(2)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
离开大队 ①天气恶劣 环境险恶 单独行动
     ②秋季扫荡 形势危急
     ③夜渡黄河 爬上山头
(3)解开了这些悬念吗?(毫发未损 粉碎扫荡)
(4)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
二、 研读课文。
讨论:1.为什么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部署,迫使日寇停止“扫荡”?试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讨论回答后,形成如下板书。12345
①从我方看 坚定革命信念 英勇无畏 勇敢机智 人民支持
②从敌方看 貌似强大 实质虚弱
2.  有人说,这个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歪打正着”,铁骑兵能够粉碎敌人的“扫荡”,完全是一种巧合,你觉得怎样?
(附:机智灵活的游击战术:①骑兵班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②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彻底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
3.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散文有怎样的特点?(抒发感情)
2.散文的感情如何表达?(朴实的语言,水到渠成的叙述与描写)
3.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八路军怎样的感情?(崇敬,钦佩,赞美。)
4.从哪些地方可看出?试找出句子、找出词语来加以品读品析。
例⑴:在敌人强大火力逼得掉队的时候,班长“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分析:“怪巧妙”是“非常巧妙”的意思,赞扬了骑兵班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例⑵:在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时,虽然已是二更天,面对不熟悉的河水,班长艺高人胆大,“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
分析:“毫不迟疑”是“一点也不犹豫”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班长在危急关头时能当机立断、作风果敢的钦佩。
例⑶:在如此恶劣的天气和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分析:表达了对骑兵班能顺利回到大队的欣喜,赞扬他们敢于胜利能够取得胜利的气概。
5.综合全文,你觉得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①驰骋沙场的勇士。②智勇双全的指挥员。
第三课时(总第10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导入。
【新课探究】
一、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
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 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 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_特点。
生:“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
生: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
生: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生:“是黄河,水才急呢,?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二、重点语句分析
1.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星星在太空中运行,是必须按照自己既定轨道进行的,一旦出现微小的偏差,就会脱离轨道,是绝对要坠落的。此处举出这个科学事实是为了与刻画八路军战士掉队形成对比,由于客观原因,战士们暂时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并没有向星星脱离轨道,从而坠落那样,而是继续战斗,打击敌人。这说明我们的战士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较强的战斗素养。这也是我们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
2.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城里的驻兵大半调到雁北“扫荡”去了,竟以为八路军转到外线,要捣毁他们的老巢,吓得急忙退回包头,“扫荡”就只好停止了。12345
这一个班的战士虽然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给敌人制造了极大的麻烦。简简单单的一招儿声东击西,极大的刺激了敌人的神经。被迫停止了对“雁北”地区的“大扫荡”,证明了我们战士的灵活与主动,更证明了敌人的心虚与愚蠢。
三、写作特色
1.篇幅不长,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
文章一上来就设置了悬念:一个班的八路军战士“离开大队,单独活动”。此时的雁门关外,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身处敌境的这一班骑兵,在恶劣的天气下和险恶的环境中,将遇到哪些危险?他们能否找到大部队?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看下去。课文第二部分写八路军骑兵在敌后的游击活动,作者又设置了种种悬念。先是写日寇开始了秋季“扫荡”,“他们只好朝北去,接连十几天,走的全是不熟悉的地方”,进一步突出了骑兵班战士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令读者为他们捏一把汗。接着写骑兵们夜渡大河,作者又推出一个个悬念:这河是什么河?这城是什么城?这些悬念的设置,既使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又凸现了骑兵们艰苦转战敌后的精神风貌,并为下面情节的发展(战士们打枪袭扰敌人)作了铺垫。课文最后让这些悬念一一解开:骑兵们转战几百里,不但毫发未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而且意外地打扰了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
2.语气舒缓、亲切,如话家常
语言简洁平俗是杨朔散文的一大特点,本文也因袭了这种语言风格。语气舒缓、亲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全文没有一处的词语难于理解,大多采用老百姓的通俗语言叙述,使语言风格更接近生活,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
四、练习设计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从我方情况看:首先是我们广大的战士怀有坚定不移的革命胜利的信心,具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因此,战士们即便是掉了队了,也能够不畏艰苦、坚持斗争;同时,因为战士们不仅勇敢而且机智,所以能“巧妙的甩开了追击的敌人”,转战敌后,在特殊的情况下能正确的分析形势,做出果断的决定,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其次是离不开人民的大力支持,这一点从课文中农民同志的热情可见一斑。
从敌方情况看:深陷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汪洋之中的日本侵略军,日本侵略者虽然看似强大,但是,其本质是虚弱的。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所以,我骑兵们能平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
2.本文的标题为什么是铁骑兵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吧。   
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积极思考。   
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 以战胜。
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3.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
4.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12345
 5.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的心理。
6.同学们想象一下战士们寻到大队以后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200字左右。
附学生例文:
那班骑兵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准备为他们接风洗尘。可是,又传来了一个消息:日本鬼子知道上了当,便追击过来。骑兵们都胸有成竹,说:“尽管让他们过来,我们这回都不要走散了,免得跟鬼子们兜圈子,浪费精力。”说着,骑兵们冲上前去,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势:敌人在下,我军在上,不用抢不用炮,用山上的石头往下砸。不一会儿,敌人被全部歼灭。于是,“铁骑兵”的称号传遍大江南北。(黄艳梅)
骑兵大队正在艰难的前行。许多人因体力不济而倒下了,但即刻在别人的帮助下又站起来继续前行。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个声音:“我们回来了!”所有人都停下脚步。矮个班长飞奔过来,和同志们一一握手,他欣喜地说:“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们了,没想到我们闯过了难关,还将敌人的‘扫荡’给粉碎了。”骑兵们听了,个个欢欣鼓舞。“好样的!矮个班长!”连长说,“不过,革命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努力下去,才能迎来光辉的明天!”
【本课小结】
这篇课文内容记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而自己则平平安安转回了根据地。
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铁骑兵    杨  朔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397.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