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分析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二、介绍圆明园及雨果:
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XX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
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xx1994年来此植树时指出:“圆明园为什么叫遗址公园,就是为让大家看到这颗灿烂的东方艺术明珠,当年被外国强盗毁坏的惨痛历史,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整体感知:
思考: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联军抢得有眼光、有头脑?作为一名法国人是不是该为自己的祖国发了一笔横财而高兴?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4、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四、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1—4段:
1、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123
一是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2、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及有 _________ ,罗马有____________ ,巴黎有 _______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
(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圆明园)
3、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②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4、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
5、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五、重点研读: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的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4、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5、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6、“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
7、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8、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123
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
9、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10、这篇课文表达什么主旨呢?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六、小组讨论探究:
这封一千来字看似平凡的信中却折射出雨果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你体会到了吗?
关于人格魅力: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态度——公正客观
雨果与巴特勒上尉的交锋——不畏强权
雨果是否并不热爱法国——深沉的爱
关于语言魅力:体会反语的力量
请学生找出表达了雨果对英法联军辛辣嘲讽的语句。
个别赛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相结合。
指导朗读词语“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手挽手,笑嘻嘻”
指导朗读句子“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体会其中反讽的语气,不动声色的深沉的愤怒。
小结: 人格魅力——勇揭真相,何等良知!
语言魅力——反语嘲讽,何等智慧!
七、拓展延伸:
1、在外人掠夺我们国家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百姓为什么会旁观、哄抢?
明确:有人说老百姓有三种:第一种是奴隶,或者叫顺民;第二种是盗贼,或者叫暴民,第三种叫“人民”。奴隶是被人欺压的,暴徒是欺压别人的,这两种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写的“人”是既不会被人欺压,也不会欺压别人的。中国历史上多有做奴隶的顺民,多有做盗贼的暴民,少有独立自主的“人民”! 1860年,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奴才们在旁观、迎接;暴徒在抢劫。
2、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国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来? 如果雨果当时在中国,他会做什么?
明确:几千年前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了保护属于我们的“圆明园”,为了不做奴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雨果学习。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爱国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文明。如果这个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国政府一样野蛮的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样腐败的,那么,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批评它,改变它!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段录象:火烧圆明园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耻辱,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它。
3、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八、布置作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394.html
-
读《再塑生命》有感_《再塑生命》教学设计3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
-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并翻译全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
-
【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详细阅读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 学生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教具投影仪教学...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9详细阅读
【创意说明】 采用层进式教学思路──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细节品读体会感情,研读探究明确主旨,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教学步骤】一、导读激趣,藤野先生 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引用《呐喊》中的相关内容加以介绍。二、整...
-
《甜甜的泥土》读后感|《甜甜的泥土》教案3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2、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天下子女的心声。“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爱,对有的人来说是那么的唾手可得,而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5、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教学方法】 朗读法、...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详细阅读
叶圣陶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
-
马说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马说》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思路】1、知识教学点:⑴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⑵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2、能力训练点:⑴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⑵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3、美育渗透点: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二、教学设想1、杜甫的这首借景抒情的诗,从内容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简案_《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背诵课文2积累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二)能力目标:1朗读能力2理解古文的能力。3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2学习古仁人高尚的思想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对,这说的是我国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