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_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基础训练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第6单元·基础训练 一、默写1.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2.________,溪深而鱼肥,________,泉香而酒洌,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3.问君何能尔?________。采菊东篱下,________。(陶渊明《饮酒》)4.________,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二、文言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解释下列加粗词。(1)金樽:________。 (2)珍羞:________。(3)直万钱:________。 (4)投箸:________。2.解释下列两个典故的内容。(1)垂钓碧溪:________________。(2)乘舟梦日边: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归纳这首诗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一首古体诗,完成1~5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解释加粗词语。(1)挂罥:________。(2)俄顷:________。(3)漠漠:________。(4)突兀:________。2.概括每段的段意。(1)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诗中想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诗句。(1)长夜沾湿何由彻!译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译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归纳这首诗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_______,为________,为________,为________。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内容。2.本文先写发现潭的经过和________,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________和________,再写________和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粗词。(1)全石以为底( )(2)卷石底以出( )(3)以其境过清( )4.解释下列加粗词。(1)俄而百千人大呼( )(2)俶尔远逝( )(3)既而渐近( )(4)佁然不动( )5.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释意。(1)水尤清冽:________。(2)往来翕忽:________。(3)悄怆幽邃:________。6.选出对课文有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本文作者是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齐名,同属于“唐宋八大家”。b.本文是系列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后所作。c.本文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欣赏景物的愉悦的心情。d.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感情深邃。 (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鬛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鬛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这个语段选自《 》,作者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2.给加粗字注音。(1)“偕数友”的“偕”,注音:________;(2)“夹堤”的“堤”,注音:________;(3)“ 面”的“ ”,注音:________;(4)“浃背”的“浃”,注音:________。3.结合原文,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1)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有多种用法:①表并列,可不译;②表承接,可译为“就、便”;③表修饰,可译为“地、的、着”;④表转折,可译为“然而、但、可、却”。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并把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泉而茗者。( )5.写出语段中描写山、水的比喻句(各写一句)。(1)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语句。(1)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归纳本文的思想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题目 游________要求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游览活动。把你某次游览的所见所闻写出来,别人读了,也会有很大的收获。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将叙述和描写结合起来,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1.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2.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山肴野蔌 太守宴也 3.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4.北风卷地白草折 忽如一夜春风来 5.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二、(一)1.(1)酒杯(2)同“馐”,菜肴(3)同“值”,价值(4)筷子2. (1)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垂钓,后被重用。(2)传说伊尹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3.总会有一天,我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4.通过正直的人到处碰壁的感慨,反映了封建统治者抑制人才的黑暗状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追求、乐观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二)1.(1)挂(2)一会儿(3)阴沉迷蒙的样子(4)高耸的样子。2.(1)写秋风破屋、卷走茅草。(2)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3)写秋雨屋漏,长夜无眠的愁苦。(4)写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塞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1)这漏雨的漫漫长夜,如何挨到天亮!(2)尽力遮掩天下贫寒之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5.这首诗描写了屋破雨漏、诗人彻夜不眠的苦况,抒发了诗人欲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强烈愿望。(三)1.坻 屿 嵁 岩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2.潭的全貌 鱼 潭水潭水景物 自己感受 3. (1) 以 (2)而 (3)因为 4. (1)不久,一会儿(2)忽然(3)不久(4)呆呆的5.(1)qīng liè清冷(2)xī hú轻快敏捷(3)qiǎo chuàng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6.c(四)1.袁中郎全集 明 袁宏道2.(1)xié(2)dī(3)huì(4)jiā3.(1)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2)原是跛足的意思,这里引申为驴4.(1)并列(2)转折(3)顺接(4)修饰5.(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6.(1)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已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一样无比轻松。(2)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7.作者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细腻描写满的初春景色,勾画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浏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972.html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版八年级第11课《最苦与最乐》(网友来稿)详细阅读
lswsh 教学目标 与要求: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多媒体教程:二、过程设计1教法学法2教学流程(1)导入 课题:①播...
-
三峡_三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翻译文言课文。2、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领略的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及内容】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单元...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简案|《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 1.通过讲解难字词来疏通文意 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3.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教具: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教学过程 :(凡行楷字部分都是用屏幕显示的) 一、复习...
-
[《旅鼠之谜》读后感]《旅鼠之谜》教学设计2详细阅读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西安市唐华四棉中学 孟雪 一、 教学设计说明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
-
[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一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结构思路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教案_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教案——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网友来稿)详细阅读
朱湘前 [训练目的]1、了解文章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安排好结构。2、学会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训练题目]1、现在的家庭,一般由爸爸、妈妈和一个孩子组成,被称为“三个世界”。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2、以“电脑领我走进新天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3、以向...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020|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新北区实验中学 郭惠芬、王唯亚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
-
[《奇妙的克隆》读后感]《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千祥镇中 黄军阳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
-
[《旅鼠之谜》读后感]《旅鼠之谜》教学设计3详细阅读
13、旅鼠之谜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3、理解以叙述为主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4、培养以科学态度探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增长科学素养。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字词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徘徊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挑衅:借端生事,...
-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