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蜡烛》]《蜡烛》综合能力测试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选择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偷袭(xí)     手臂(bèi)    珍藏(cáng)

b.附近(fǔ)     埋葬(zàng)   掩护(yǎn)

c.间歇(jiàn)   地窖(jiào)   匍匐(pú)

d.瓦砾(lì)     腋窝(yè)     僵硬(yèng)

二、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的意思

1.精疲力竭:

2.名副其实:

3.永垂不朽:

三、对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老妇人育乞西本来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层,这是她死了的男人——守桥的更夫留给她的。(破折号表示解释)

b.走了不多几步,她马上找到她要的东西了:一个大的炮弹坑。(冒号表示解释)

c.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括号表示补充说明)

四、阅读

(一)

①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    )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②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

③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④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⑤“看呀!”那红军说

⑥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⑦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⑧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⑨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    )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⑩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jū gōng(    );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11)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jīng rǎo(    )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12)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1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在原文括号内为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选文中两次出现“这时候”,请说出具体指什么时候。1234

3.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这有什么特殊意味?

 

4.第⑦段对蜡烛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请找出第⑨段描写老妇人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6.画曲线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7.为什么在第(12)段不点出人物的姓名,而只说“南斯拉夫的母亲”和“苏联青年”?

 

(二)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词性。

(1)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    )

(2)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    )

2.根据上下文,为文中括号处选填一个词语。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子三人为保护秘密情报的具体行动。

伯诺德夫人:

大儿子杰克:

小女儿杰奎琳:

4.“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分句,分别运用了________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成分写出了德军的________。1234

5.第⑤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来了”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6.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三)红布条儿

她来的时候,他在擦他的小号。她看了他一眼,就去连长那里报到去了。

她的到来,对这帮男性公民们来说无疑是头号新闻。几个被硝烟熏得像黑猴般的战士像看外星人一样目送着她从坑道这头儿走向另一头儿;坐在一起打瞌睡的人都站了起来,几个人还因为神情专注而被手里燃着的纸烟烧了手,样子很是好笑。

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也没有人打听她的名字。大家只知道,她是上边派来的卫生员。她的头上扎了根红红的布条儿,时间一长,大家便叫她红布条儿。

很多人找红布条儿说话。

红布条儿偏偏爱和他说话。

很多人都不明白,她怎么喜欢和他说话?他们的疑惑不无道理,因为——他是个哑巴。

很多人不屑:“哑巴嘛,除了吹吹号,还能干什么?”

那是一场恶仗。敌人的飞机下冰雹一般把一枚枚炸弹倾泻下来,不远处敌碉堡里面的重机枪子弹嚎叫着飞过掩体。不断有请求炸碉堡的战士冲上去,又倒下去。

掩体里,连长和他都负了重伤。她是卫生员,她知道他和连长都需要马上输血。然而现实往往令人遗憾:她手上只有一瓶血浆和一枚输血针头了。连长已经深度昏迷,他仍然清醒。

她拿针头的手有些颤抖。然而最终,在他和连长之间,她没有选择他。

他看着她把那枚输血针头插进了连长的身体。看着血一滴滴流入连长体内,她捋了捋头发,怯怯地看了他一眼。

他挤出一丝笑,虽然勉强,但很平静。

他艰难地抬起手,比划了几下,她明白了,她把头上那根红布儿解下来递给他。他费力地把它塞进了内衣口袋。

他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她知道属于他的时间不多了。然而就在此时,他竟然抱起炸药包艰难地爬出了掩体。

她突然明白了。她也爬了出去。

他们两个艰难地爬向了敌碉堡。后来一齐用力把炸药包顶在了碉堡口,再后来就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炸响……

有人看到,一根红红的布条儿,从半空中袅袅飘落下来……

残阳如血。负责清理战场的战士把一把小号和那根红红的布条儿交给了连长:“报告,除了这些,其他什么都没找到。”

上边来了人,来人轻轻告诉连长:据我们了解,他们是一对夫妻。

连长雕塑般地站住了。

有人悄悄告诉连长说,连长我们走吧。

连长未置可否。有人看到,连长把那红红的布条儿紧紧系在小号上,紧紧地……

1.题目“红布条儿”在文中起________作用。“很多人找红布条儿说话”这句话中的“红布条儿”运用________修辞方法。

2.文章第二段写了战士们对女卫生员的到来的种种反应,这样有什么作用?

3.揣摩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她拿针头的手有些颤抖”,为什么会“颤抖”?

 

(2)“她突然明白了”,“明白”了什么?

 

(3)“连长雕塑般地站住了”,为什么是“雕塑般”的?

 

4.这篇文章多次运用悬念的手法,试举例说明。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参考答案】

一、c

二、1.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2.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3.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

三、b1234

四、(一)1.bèn  mú  鞠躬  惊扰  2.第③段的“这时候”是指当那一连红军已经占领了那座桥,再没炮弹落在方场上的时候;第⑨段的“这时候”是指当红军战士围着坟堆静默的时候。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4.一方面是照应上文,对烛光进一步交代,另一方面这微弱的烛光也象征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5.动词略。老妇人庄严而郑重的举动表现了她内心对烈士的哀思和敬意。  6.环境;勾勒出战争破坏后的景象,控诉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7.不写出姓名,揭示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情同母子。(二)(1)名词(2)形容词2.c   3.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小女儿杰奎琳:说要睡觉,拿走蜡烛。  4.夸张;紧张;憎恨;凶恶5.厄运指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站必遭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6.机智、勇敢、镇定  (三)  1.线索;借代  2.战斗的最前线上,女性出现比较少,因此女卫生员的出现使战士们大为吃惊,从侧面烘托出女卫生员的勇敢。 3.(1)表示她在做出抉择前内心的矛盾。(2)她明白了他抱起炸药包要与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3)“雕塑般”表明连长听说他们是夫妻后非常震惊,对他们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4.如第1段“她来的时候,他在擦他的小号。她看了他一眼,就去连长那里报到去了”“很多人都不明白,她怎么喜欢和他说话”“然而最终,在他和连长之间,她没有选择他”等。 5.连长被夫妻二人的英勇无畏的行为所感动,因此他把红布条儿系在小号上,意思是让他们夫妻二人永远在一起。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317.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