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赏析提纲|《听听那冷雨》赏析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余光中)余光中,福建省永春縣人。民國十七年生於南京。余氏就讀大學時,已在報
刊發表新詩及短評. 大學畢業,出版詩集,四十三年,創立藍星詩社,並陸續發
表散文作品
  余氏兼擅新詩與散文,風格多變,著作豐富,新詩集有五陵少年、白玉苦瓜、
與永恆拔河等,散文集有左手的謬思、逍遙遊、焚鶴人、聽聽那冷雨,分水嶺上
等。
  「題解」
  本文選自聽聽那冷雨。作者身逢家國之變,作品常流露濃厚的家國之思。本
文以微寒潮濕的春雨象徵心情,並以雨聲、雨景為引子,回憶自己半生漂泊的經
歷,文中屢引古人詩詞,以襯托出對故國河山與傳統文化的追思嚮往之情。行文
時空交錯,句式多變,實驗性極強。
  主旨:藉雨聲雨景,回憶生平往事,以寄託對故國河山與傳統文化的嚮慕之
情。
  「賞析」
  以描寫望著雨中的家的心情終,作者在中間各段採取時空交錯的寫法:忽而
過去,忽而現在;忽而故國,忽而異域,又隨時回到台灣,回到廈門街,文理知
錯綜,是作者企圖以此表達訴說不盡的複雜情緒;而其無礙的文才,足令讀者的
心情隨作者的心靈轉換而起落,卻不會感到凌亂無章。
  細讀之後發現主旨、內涵很簡單,都在表達作者的中國意識、對中華文化的
讚美與眷戀。該文特殊之處其實在於形式,解構文字,打破書寫的秩序,以敲打
樂的形式,依靠句子的長短組合變化,達成絕對的音樂感。大量運用中文的長短
句,造成結構上的美感,又用同音異義的字造成錯綜變化。
  一氣呵成,不能中斷,是他形式上的特色,尤其在最後一句「清明這季雨」
忽然收短,與之前的長句一同形成強烈的節奏感,以及無限的感嘆. 完全用作詩
的方法,句子的長正好表現出雨下個不停,形象上的淅淅瀝瀝呼之欲出。
  這篇文章是那個充滿著昔日家國憂愁之思年代的文字。時日久遠,但今日讀
之,仍然覺得是所讀過的音樂性韻律最強的一篇文字。詩人為文,文字特別凝斂
生動而富有韻律感。許多人評論感覺上喜愛余光中的散文更甚於他的詩。
  《聽聽那冷雨》的修辭技巧從聽聽那冷雨中可以學到最多的應該就是" 豐富
的修辭" 技巧吧(一)生動的比喻比喻是一種「借彼喻此」的修辭法,有二件或
二件以上事物中有相類似之處,以「那」件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
事物的,就叫「比喻」。通常用" 像" 、" 如" 等喻詞來聯接兩件事物。
  例如:△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乾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
的眼睛,地,紅如印地安人的肌膚,雲,卻是罕見的白鳥. △據說住在竹樓上面,
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
  (二)勻稱的對偶語文中在形式上,上下兩句的字數相等,句法相似,結構
相同,平仄相對的,就叫「對偶」。就內容上而言,意義相近者為「正對」,意
義相反者為「反對」。
  例如:△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
潮潮地溼溼,即連在夢裡,也似乎把傘撐著。
  △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
  (三)鮮明的轉化描述一件事物時,轉變其原來的性質,化為另一種本質截
然不同的事物,來加以形容敘述,叫作「轉化」,又稱為「比擬」。可以分為擬
物為人、擬人為物和擬虛為實三種. 例如:△索性把溼溼的灰雨凍成乾乾爽爽的123
白雨,六角形的結晶體在無風的空中迴迴旋旋地降下來,等鬚眉和肩頭白盡時,
伸手一拂就落了。
  △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麼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
地彈…………。
  (四)整齊的排比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
象,叫做「排比」。
  例如:△殘山剩水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
如是。
  △那裡面是中國嗎?那裡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在,
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
  (五)秩序的層遞凡要說的有兩個以上的事物,這些事物又有大小輕重的比
例,而且比例又有一定的秩序,所以在說話行文時,依序層層遞進的,叫做「層
遞」。
  例如:△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
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
  △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
燭昏沉。兩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在僧廬下,這便是亡
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裏,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六)和諧的類疊同一個字詞或語句,接二連三反複地使用,稱為「類疊」。
  例如:△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
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氣空濛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
  (七)鮮活的倒裝語文中故意顛倒文法上的順序的句子,稱為「倒裝」。
  例如:△因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
器灰濛濛的溫柔覆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
  △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裏風裏,走入
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感想」
  散文要引起讀者的共鳴,不像小說可以借助故事情節的變化多端取勝。不過,
作者在行文運筆之際,可以引起讀者各種感官的刺激,使讀者如聞如見,如履其
境,造成感同身受的效果,也能使散文具有引人的魅力。余光中的散文常常要讀
者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同時「享受」所以,聽聽那冷雨便是一篇富有
「感覺性」的文章。既然寫文章時,要引起讀者的各種感官刺激,所以在閱讀散
文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心境融入文章作品中,用感官的感覺去了解散文真正的
用意,從這一課,讓我體會到了散文的維妙維肖之處,不再有古板或是死氣沉沉
的感覺,散文的目的不一定是要闡述什麼大道理,作者或許也只是因為一時的突
發奇想合靈感湧現,這樣子寫出來的文章擁有「真實感」。
  不愛看書的我,對余光中的現代詩和散文卻有幾分的興趣,到底是哪些特點
吸引我,我想大概是因為他的作品給予我輕快活潑且充滿生命力的感覺,在近代
作家中,有誰能像余光中一樣,將他那像萬花筒一樣變化多端的想像力詮釋給讀
者。縱使是同一篇文章,每次的讀後感總是不一樣,如果我能學到他一絲一毫運
筆的巧妙,那一定是受用無窮. 最近的我,學會了將自己的感覺寫下來,一方面123
可以抒發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可以讓自己的好同學好朋友了解" 我" 是一個怎
樣的人,有時候有些話可能說不出口,所以" 寫" 變成了一種最好的表達方式。
中國歷史文化五千年的傳承不就是靠一個字一個字累積下來的嗎?如今的世界變
的多采多姿,那也就代表著有更多的空間等著我們去著色呢!

上一篇:《听听那冷雨》教学简案

下一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1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316.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