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课优化测控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骇( ) 掳( ) 悚( ) 惶急( ) 诘问( ) 保姆(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①……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②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③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 )④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a.切切察察——b.絮说——②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顺顺流流——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谋死——④我惧惮她什么呢!惧惮——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                  ;(2)                 ;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3)                  ;(4)             ;(5)              。5.“一条围巾的价钱由六元变为两元”,如改为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b.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c.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原来的三分之二。d.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倍。6.下面有三个句子,原文共有五十多字,请把它改成只有三十多字的两句话,要使原意无损,语言更简明。原文:①还有一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②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③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改写: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7.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8.“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9.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0.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 。 12.“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在内。”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13.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同“挥”)开我前后左右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层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找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14.第一段有两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 和母亲的 。 15.第一段中的“不迟疑”与第二段中的哪两句话相互照应? 16.根据文意,第二段中与“拂拭”词义相同的两个词语是 、 “拂拭一切”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 17.第二段,为什么说母亲爱的是“我的自身”?(用原文语句回答) 18.第三段描写景物的特点可用文中的哪个短语来概括? 19.文中插入写景文字(第三段)的用意何在? 20.第四段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21.第四段画线部分说明母爱有何特点? (三)娘山子没了爹,娘就百般疼爱山子。山子没考上高中,娘要山子重读一年,山子却跟着娘去割稻。娘问山子:“你就一辈子玩这土坷垃?”“不玩土坷垃干啥?”山子闷闷地应了一句。“你就这样没志气?”娘好失望。“可我能干什么?……到外面打工,如找不到事,那得要饭回来。”“男人应该有胆量闯。你不应该前怕狼后怕虎的。”山子不出声,仍割着稻。娘开始骂山子,越骂越难听。山子流着泪说:“娘,你咋这样嫌我?我就像不是你生的。”“你就不是我生的。我后悔不该捡你这个没出息的窝囊废。”“我不是你生的?!”山子怔了,拿眼问着娘。娘点点头。第二天天蒙蒙亮,山子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家。几年以后,成了大款的山子回来时,娘的坟上已长满青草。一个老妇人责备山子:“你出生时,差点要了你娘性命。你可真狠心……”山子惊呆了,跪在娘的坟前,不停地磕头,喊着“娘——”22.对小小说《娘》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劝告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重读再考b.鼓励农村青年到城里去挣钱当大款c.揭示严格要求子女才能成长的道理d.说明玩土坷垃是没志气没出息的23.对“娘”这个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24.娘为什么骂山子,为什么说他是捡来的?根据理解,简要回答。 25.体会山子在娘坟前磕头的心情,口头描述此时山子的心理活动。  三、写作26.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求:①用典型事例写一篇记叙文。②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阿长与《山海经》一、1.hài lǔ sǒnɡ huánɡ jié mǔ2.①姆 ②琐 ③哀 慕 ④模3.①a.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b.絮絮叨叨地说。②即“顺顺溜溜”,顺当。③谋杀④害怕4.(1)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2)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3)常常对我讲“长毛”。(4)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5)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5.b6.①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②把书打开,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二、(一)7.“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8.因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对她产生新的敬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9.朴实,善良,关爱孩子。10.抒情 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11.远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的人。12.列举省略13.由鄙视到敬意。(二)14.天真或幼稚 温柔或慈爱15.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16.屏除 麾开 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17.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18.万象纷乱19.烘托母爱的永恒20.浅显21.无私,博大(三)22.c23.恨铁不成钢,对儿子爱得更深更切。24.用特殊的方法“逼”山子离开娘的庇护,自立自强。25.提示:围绕着心灵的忏悔来写。三、26.提示:以“母爱”为话题并不是以母爱为题目,要求题目自拟。要选取典型事例突出“母爱”。   背 影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妥帖( )踌躇( )( ) 颓唐( ) 蹒跚( )( ) 琐屑( ) 狼藉( )2.为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填字组词___不单行   触目伤        情     于中   不能自      变卖    质4.《背影》的语言平淡、质朴,却极为感人,是因为                           。5.填空。①《背影》选自《 》,作者       ,是散文家、      、         、民主战士。②文中共 次写到背影,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这样写的作用是: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6.本文段选自朱自清的《背影》,可是本段并未写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 7.父亲两番“踌躇”,决定送行,把父亲 的矛盾心理表露得淋漓尽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8.文中两次用“终于”一词,表明父亲 ,决心亲自送儿子,更显父亲爱子之心。 9.文中两次用“再三”一词,一写父亲 ,表明父亲对儿子的关切;二写儿子劝父亲 表明“我”独行的决心。 10.归纳本段段意。 11.指出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方式,体会其表达作用。描写方式: 表达作用: 12.《背影》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每次的作用各不相同,请把它们对应写出来。“背影”①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作用:②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用: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用: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作用:(二)路上走着父子二人,他们在散步。儿子约二三岁,蹒跚地走在前面,手里抱着一只红彤彤的大苹果,以至把他的小脸都映红了,两个深深的酒窝嵌在脸上。父亲走在后面,距儿子二三步远,双手反背在身后,慈爱的目光从镜片后面透过来,落在儿子身上,儿子便沐浴在温馨的父爱之中了。忽然,儿子停住了,转过身来,“爸爸,削苹果。”双手举起苹果,伸向父亲,父亲的嘴角微微向上翘着,右手摸向腰间——没带水果刀。“我真粗心。”父亲心里在自责。他弯下腰,双手捧住儿子的小手,“来,爸爸给你啃掉苹果皮,好吗?”儿子点点头,忽闪了一下眼睛。于是父亲蹲下身来,开始了那个漫长而感人的动作。他的头微向左倾,左脚着地,右脚跟踮起,显出用力的样子。我注视着眼前这对父子,两行感动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进我嘴里,“很甜。”我自言自语。但见父亲只啃了一半,让儿子拿住留有苹果皮的另一半,然后缓缓地站起来,掏出手帕,擦擦嘴和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着儿子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那笑意在他脸上荡漾开去,……融融父爱注入了啃苹果皮的这一动作。啊,父母之爱,无时不在!13.对“开始了那漫长而感人的动作”中的“漫长”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父亲啃苹果皮的时间长。 b.说明父亲啃苹果皮的艰难。c.说明这个动作表达出爱的长久。 d.说明今后类似动作还很多。14.“很甜。”我自言自语。“很甜”是指(    )a.苹果本身很甜。 b.我感到了父母之爱的“甜”。c.对父爱是甜的感叹。 d.意识到儿子吃苹果之甜。15.点明这个动作含义的一句话是:                   。16.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         、         和       ,记叙的顺序是                  。17.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三)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曾经为我苦了一生,把我养大,送我进学校,为了造屋子,买了几亩田地。六十岁那一年,还到汉口去做生意,怕人家嫌他年老,只说五十几岁。大家都劝他不要再出门,他偏背着包裹走了。“让我再帮儿子几年!”他只是这样说。后来屋子被火烧掉了,他还想再做生意,把屋子重造起来。我安慰他说,三年以后我自己就可积起钱造屋了,还是等一等吧。他答应了。他给我留下了许多造屋的材料,告诉我这样可以做什么,那样可以做什么。他死以前不久,还对我说:“早一点造起来吧,我可以给你监工。”但是他终于没有看见屋子重造起来就死去了。他弥留的时候对我说,一切都满足了。但是我知道他倘能再活几年,我把屋子造起来,是他所最乐意的。我听到他弥留时的呻吟和叹息,我相信那不是病得痛苦的呻吟和叹息。我知道他还想再活几年,帮我造起屋来。1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含义。弥留( ) 呻吟( ) 19.“我的父亲曾经为我苦了一生”,根据父亲对我的爱,从中体会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20.“大家都劝他不要再出门,他偏背着包裹走了”。“偏”这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1.对“我相信那不是病得痛苦的呻吟和叹息”一句怎么理解? 22.本文围绕哪件事描写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23.本文赞颂了什么? 24.父亲为儿女做的事很多,你能写出两件事吗?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四)父亲的手父亲四十多岁了,身体有些发胖,头发因长年的操心劳作风吹日晒,渐渐泛白了。也许父亲不爱说话吧,他对子女的爱是深埋在心底的。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愈加明显地感受到了父亲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含蓄。使人感触最深的是他那一双实实在在的农民的手。那年春天,我将要参加升学考试,但是祸从天降,母亲不幸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我也不小心左脚摔成了骨折,不能行走,可又要面临升学的挑战,每天接送我上学的担子就落在了父亲的肩上。他一送就是一个多月。当我感觉到能慢慢走路时,我告诉父亲,不要再接我,他一边修着车子,一边说:“骨头还没长好,要日后落下啥病根儿咋办?”我没有坚持,乖乖地听了父亲的话。可是放学后,我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父亲来。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阴郁的天气最能使人心烦。我慢慢地走出了学校。就在校门口不远,我遇到父亲,两人都没说话。他把我扶上自行车。前面的坡又陡又长,且路面不平,很少有骑着自行车到坡顶的。可对父亲,这不是难事,就算带上我,让他骑上坡顶仍旧面不改色。然而今天,我明显感觉到父亲的呼吸有些急促了。我说:“爸,下来推着走吧!”父亲头也不回:“没事儿,一会儿就上去了!”到家后,我向妈妈说今天去接得晚了,妈妈满脸痛楚地说:“丽,你没看见你爸的右手小指包着纱布吗?”我不由愣了。原来父亲送我上学回来时,遇上了车祸,小指夹在两辆车中间,成了粉碎骨折。到医院包扎后,又急急忙忙赶着去接我。听到这儿,我眼眶一热。喉咙里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似的,想哭,又哭不出来。一瘸一拐地来到父亲的身边,见他躺在沙发上,两眼紧闭,双手交*放在腿上。我握住父亲的手问:“爸,疼不疼?”父亲仍然紧闭双眼,紧咬着牙关轻轻地说:“骨头都碎了,你说疼不疼?”我的眼泪终于止不住了,沿着两颊无声地滑下来。朦胧中,我望见了父亲那双骨节分明的手,有着几个大大的厚茧。从此,我有意无意总是能注意到父亲的手。我只感到奇怪,父亲的手能种田,能开车,整天沾满了泥土和汽油,可一回家就不同了。他总是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当他教我写毛笔字时,我奇怪,长满了老茧的手,写出的毛笔字怎么那样好看?当他教我拉二胡、吹笛子时,我纳闷,一双干重活的手,怎么对指法变幻如此纯熟?后来,我渐渐长大,慢慢看懂了父亲的手。他的手上写满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写满了对新生活的努力和对子女无私的爱!冥冥之中,我隐隐感到,尽管世事变迁,命运坎坷,我是永不会忘记这双手了,直到走完人生之路!25.下面是对父亲的手的概括,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是一双实实在在的农民的手。b.那是一双干重活的手。c.那是一双接送我上学的手。d.那是一双写满了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女无私的爱的手。26.“我的眼泪终于止不住了,沿着两颊无声地滑了下来”的原因是(    )a.后悔自己曾对父亲不满。 b.见父亲的手粉碎性骨折,心痛。c.被父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所感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27.作者抓住了父亲的手,选了哪些材料? 28.谈谈“我”的感情变化。  三、写作29.父亲对同学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父爱。请以“父亲”为题目,选取一、两个生活片段,写成一篇文章,以体现出你所感受到的父爱。  12345参考答案:一、1.tuǒ chóu chú tuí pán shān xiè jí2.chāi出差 chā差别 cī参差 jīn不禁jìn禁止 kònɡ空白kōnɡ空气 sì相似shì似的 xíng行走 hánɡ银行 sānɡ奔丧 sànɡ丧失3.祸 怀 郁 已 典4.写得真切,蕴含着真情实感5.①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 诗人 学者②四 车站送别 开头结尾各一处 文章开头写背影,点题并设悬念,中间两次实写是表现父亲爱儿子之深之切,结尾再想起背影,既照应了开头,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二、(一)6.为后文刻画父亲的背影做铺垫。7.欲送有难处,欲离不忍8.有许多理由可以不亲自送儿子,但都因爱子而排除9.“嘱托茶房”次数之多 “不必送”次数之多10.父亲决定亲自送行,表现了父亲深切的爱子之情。11.语言描写“不要紧”是对父亲而言,尽管“事忙”但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就怕别人照顾不妥帖。 简短朴实的话语蕴含深切的爱子之情。12.①篇头点题,引起下文。②集中刻画,把情节推向高潮。③对“背影”的动态进行补充,深化主题。④照应开头,引人回味,增加感情的深度。(二)13.c 14.c15.父母之爱,无时不在16.记叙 描写 抒情 顺叙17.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之情。(三)18.mí 病重快要死时。 yín病痛时发出的哼哼声。19.把我养大,送我上学校,为我造房子,买了几亩田地,给我留下许多造屋的材料。20.不能 偏是偏偏之意,表示事实跟希望的恰恰相反,表现父亲对我深切而执著的爱。21.为我造房的夙愿没能实现,内心十分痛苦,因而在弥留之际呻吟和叹息。22.一心一意为儿子造屋。23.父亲对孩子深切的爱,无私的美德。24.①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地每天到站点接我放学。②双休日骑车驮着我去学习班学习。(四)25.d 26.d27.送“我”上学一个多月;骨折后到学校接我;教“我”写毛笔字,拉二胡,吹笛子等。28.生气——感动——崇敬三、29.提示: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父爱无时不有。留心观察一下,选取生活的片段,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台 阶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凹凼( ) 尴尬( )( ) 挪( ) 嗄叽( )( ) 门槛( )2.选出每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①a.肩膀 b.摩破 c.宽敞 d.涎水②a.缘故 b.泥浆 c.疲卷 d.瞬间③a.糟糕 b.仿佛 c.叮嘱 d.烦燥④a.倔强 b.露珠 c.醒悟 d.跨骨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尴尬:②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微不足道:③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大庭广众:4.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5.“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6.试比较《背影》与《台阶》的异同点。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 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 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 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7.给加点的字注音。黏( ) 掺( )8.下列动词是从原文中抽出来,请把它们选入上文空格中。飘 浮 滚 挑9.“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为什么用“踏”而不用“和”或“踩”? 10.为什么“父亲明明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二)父亲的难题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或别的故事。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b)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啰?”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c)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d)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e)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 “(f)它是*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g)乌龟的胜利完全是*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h)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11.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 ,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能取胜是因为(每处不得超过8个字)。 12.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13.画线的(c)句在文中的含义是:                         。14.文中画线的(e)句与(h)句能否对调?为什么? 15.画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一阵”不能改为“一眼”,原因是:                     。16.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写作17.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12345参考答案:一、1.dànɡ ɡān ɡà nuó ɡā jī kǎn2.①b ②c ③d ④d3.①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②微不足道:小的不值得一提。③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4.因为我们家的台阶只有三级,台阶的高低与主人的地位相应。5.台阶虽然高了,但是地位却没有提高,所以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6.提示:①从内容上 ②从结构上 ③从语言上二、(一)7.nián chān8.填字顺序为:浮 飘 挑 滚9.“踏”形象地写出了和泥的动作,“踏”既包含了“和”,又包含了“踩”,所以单用哪一个,都不够形象具体。10.造新台阶是父亲一生的愿望,愿望将要实现时,却感到一些失落感,所以露出些尴尬的笑。(二)11.乌龟踏实有韧性 完全*运气12.第一节“总是津津乐道……寓言和别的故事”,第二节“小保罗记得……叫人腻味”。13.我没有说你会指望贝利、托尼、萨里会像兔子那样中途躺下睡觉。14.不能,因为(e)句是证明(d)句的理由,而(h)句是用来反驳(f)句的。15.“一阵”表明小保罗思考时间比较长,与“呆望”相吻合;而“一眼”时间短,与“呆望”矛盾16.儿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与父亲不一致。三、17.提示:要选取平凡的事,来写父亲。   老 王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伛( ) 翳( ) 愧怍( ) 攥( )2.指出下列每组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a.惶恐 肿胀 默存 冰籍( )   b.塌败骷髅 湖涂 抱歉( )c.荒僻 善良 取谛 闲聊( )   d.滞笨 诲辱 凑合 愧怍( )3.辨析组词。4.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5.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了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6.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请指出本段记叙的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7.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滞笨: 镶嵌: 8.“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将“镶嵌”能否改为“站立”?为什么? 9.“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中的“强笑”能否换成“笑着”?为什么? 10.“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为什么害怕?结合文段简要回答。(二)[甲]乞丐我走过街头……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把我拦住。红肿的、泪水模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褴褛的衣衫,污秽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生命噬啮得多么丑陋!他向我伸来一只通红的,浮肿的,肮脏的手……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怀表,甚至连手绢也没有……我身边一无所有。而乞丐在等待……他那只向我伸来的手微微摇晃和颤抖着。窘急、惶恐之下,我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兄弟。”乞丐用他红肿的双眼注视着我,那青紫的嘴唇流出一丝笑意——于是他也同样紧握了我那冰凉的手指。“没关系,兄弟,”他吃力地咕哝着,“这也多谢了。这也是施舍,兄弟。”我明白,我也得到了我兄弟的施舍。[乙]女乞我走过繁华的闹市,四通八达的人行天桥上,一个戴着墨镜的并不十分衰老的女乞占去了大半边人行道。她的头埋在两膝之间。身边放着一帧像片,是一个穿军装的男人头像,只是四边打着黑框。地上皱巴巴的一张纸,上面写着:自幼眼盲,父母双亡。戍守边关,丈夫阵亡……读着读着,我的心紧紧向她倾斜了。“过路君子,抬手一帮。”我想做一回“君子”,尽一份心,可惜囊中羞涩,只摸出了一个五分硬币,丢进她身边的杯中。她听到声音,向我磕了一个头,嘴里喃喃地说了些话,大概是“祝你发财”之类的话吧。我并不理会这些话,照样走我的路。忽然听到一声金属撞击声,一回头,正看见那位盲女用“瞎”了的眼睛瞄着离杯一尺远的硬币,用手撮起,然后准确无误地投入杯中。我呆住了。我感到悲哀,为照片上的军人悲哀,更为那位妇女悲哀。我头也不回地走了,但我的希望却留在了她身边。我等待着。11.这两篇记叙文都是写乞丐的,对乞丐的描写共同使用的方法是(   )a.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d.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 语言描写12.甲文写乞丐特意点明“老态龙钟”,其作用是           ;乙文写女乞则写到她“并不十分衰老”,其作用是             。 13.在甲文中,乞丐“等待”的是            ,他得到的是              ;乙文中,“我”得到的是             ,“等待”的是             。14.在上文中,作者“为自己悲哀”,是因为                       。“为照片上的军人悲哀”,是因为                         ,“为那位妇女悲哀”,是因为                   。15.通读短文后,谈谈你的体会。  (三)感恩报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地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16.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                 的高尚品德。17.“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18.对故事里的医生(男孩)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9.这个故事不长,但处处都有照应。你能找出运用了照应写法的地方来吗?请你至少举出两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照应之一,如:照应之二,如:好处是:20.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重视感恩报德,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  三、写作21.你是否观察到身边善良的人所做的善良的事吗?如果有,请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12345 参考答案:一、1.yǔ yì zuò zuàn2.箱 糊 缔 侮3.教诲 侮辱 忏悔 荒僻 逃避 墙壁 捎东西 树梢 稍稍4.作者的善良是对弱者的同情,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对他人的帮助。5.提示:叙述时注意人物的语言。二、(一)6.有一天 “我”家门口 “我”和老王 老王为“我”送来香油和鸡蛋7.呆滞笨拙 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8.不能。用“镶嵌”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而用“站立”给人的印象,认为老王的身体较好。9.不能换。“强笑”说明笑的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10.因为老王身体瘦的让“我”害怕,他的病态使人害怕。(二)11.b12.为了表明“乞丐”已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了 表明女乞年纪还不太大,如果眼睛未瞎,还应该能够*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13.物质上的施舍 精神上给予(真诚和友爱) 悲哀(或欺骗) 那位妇人重新寻回自我,做个真诚的人14.自己轻信表面现象,未看到实质 他被人当成骗人的幌子 她本有*劳动为生的条件却甘心做乞丐,骗取别人的同情或施舍15.人和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三)16.施以爱心,不图回报17.“满满一大杯牛奶”使得处在困境中的男孩看到生活中存在着爱心,重新燃起希望,振作起来,继续拼搏奋斗。18.可以从精神品德方面,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9.“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施以爱心,不图回报”——“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使文章前后呼应,上下连贯,线索清晰,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等等。20.感恩戴德。三、21.(略)   信 客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唏嘘( )( ) 诘问( ) 伎俩( )(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a.克扣 接济 噩耗 低媚顺眼( )b.唏嘘 希罕 呵斥 风尘苦旅( )c.诘问 伎俩 颠沛 穷愁了倒( )d.焦灼 吊唁 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闯码头:                    吊唁:                      穷愁潦倒:4.请你谈谈对“信客”一词应当怎样理解。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5.人们喜欢齐集信客家中,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6.你怎样理解那些妇女对信客说“悄悄话”?  7.你怎样理解信客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8.选文中重点写了信客的什么事迹?为什么这样安排? 9.信客只管通报消息就行了,为何还要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 10.指出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反映了信客的什么品质? 11.你认为信客具有怎样的品格和精神?  (二)摆渡老人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12.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              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                 ,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                  ,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13.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14.第⑤段中加点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           和                的心情。15.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              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                    的形象。16.“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仿句:(1)(2)(3)三、写作17.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到处都有,你是否发现了?请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题目自拟。 12345参考答案:一、1.xī xū jié jì liǎnɡ2.眉 稀 潦 碎3.外出到城里谋生。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生活穷困愁苦,颓丧失意。4.信客是一种已经消失了的职业,他们秉承诚信的道德准则,服务于千家万户,在人们眼中自然是“为人信任的人”。二、(一)5.使人切实感受到农村人们渴盼了解来自外面世界各方消息,增长见识的心情,可见信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6.表明信客受到妇女们的完全信任,是她们依*的人。7.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8.重点写了信客报丧送遗物等活动 因为,这类事件反映信客的遭逢,最有代表性,能很好地体现信客忠厚、诚实,待人谦和的品格,以及宽容、忍辱负重的精神境界。9.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10.设问 反问反映信客对他人的理解,体谅与宽容。11.这位信客集善良、忠厚、宽容、理解、诚信等美德于一身,竭诚为乡亲服务,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为人们排忧解难,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不放在心上,是一位真正值得信赖的信客。(二)12.恶作剧(淘气、调皮) 河面结冰 年老体弱13.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14.愧疚 感激15.可笑 可敬16.举例:(1)父母把儿子摆渡到成人世界。(2)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三、17.①题目要新颖,并作为文章的线索②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212.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