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课文|《枣核》同步训练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枣核》同步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蹊qī 跷qiāo  故弄lōng玄虚 b.嫣yān红   圣诞dàn
   c.机械jiè   草坪pín d.卵nuǎn石  感慨kǎi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蹊跷:奇怪。 b.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c.感慨良深:感慨很深。 d.踏访:步行去探访。
   3.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就”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4分)
   ⑴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⑵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⑶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⑷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4.“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缺的是什么?为什么?(3分)
   
   5.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6.古往今来,有无数游子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请默写两句相关的诗句。(4分)
   ⑴ 
   ⑵ 
   (一)《枣核》(节选)
   ……我留意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能性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长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7.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分)
   
   8.从上面三段文字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3分)
   
   
   9.朋友虽久居海外,仍称自己的儿子是“小子”,女儿是“姑娘”,用一句唐诗来概括这种情景。(3分)
   
   10.仿照“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用“一……,就……”造句。(2分)12345
   
   11.朋友怀念家乡,具体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把它们找出来,并予以归类。(5分)
   所想:① 
   ② 
   ③ 
   所做:① 
   ② 
   12.文中友人到了外国,要“我”从中国带几颗枣核,而且把家里也布置得像以前在家乡的模样,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二)老家 莫小米
   把过年很当回事儿的人,多半是有老家的。
   有老家的人过年可以有一个大动作——预订车票机票,购买各式礼品,将手头的一切事情暂告一段落——回老家。
   回老家的意义要等踏上了老家的土地才能真切体会,它是一次检阅与被检阅。首先你要接受老家所有的亲人及乡亲们的检阅,你学习成绩优异,你赚回了很多钱,你带回去俊俏媳妇,你升了一官半职……你是乡亲们的荣耀,你不能有负他们的期望。同时你也要看看老家的变化,村里新修了水泥路,村办企业产品出了口,三代文盲的那一家出了个中专生……你也检阅老家。
   无论你在外面混得多么憋气多么窝囊,回老家总有一点“荣归故里”的感觉。稍稍混得像个人样,老家的地方志肯定就把你收编了进去。即使真到了头破血流走投无路,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时,老家还是惟一能接纳你的地方。
   这两天给朋友打电话,发现很多人都回老家过年或准备回老家过年去了。我没老家,生于这个城市,长于这个城市,而且,我童年住过的那个街角,也恰恰就在上一年被拆除,变为立交桥的一个特角了。心里不由地羡慕人家有老家。
   正在此时,一位昔日好友的母亲来电,说好友昨晚刚从南方飞回。我立即给她去电话。她的令人羡慕的职业早已使她练就一口极标准流畅的国语,而当我在电话里很自然地用国语与她交谈时(我们在两地挂长途向来如此),她却毫不犹豫地对我说起方言来。我立即改口,我明白我犯了个错误,此刻她最渴望听到的是乡音。我又明白,对于她,我也是“老家”。
   我和她曾共同居住过的城市,如今是她的老家而不是我的老家。
   她离开了老家,这才有了老家;我没有老家,是因为我没有离开老家。
   我们需要老家,因为老家是一个离开之后方才拥有的地方。老家让我们感觉自己正远走高飞,却不必害怕风筝断了线。老家让我们感觉树高千丈,又随时可以叶落归根。老家是最初的摇篮,又是最终的归宿。是一种挣脱又是一种牵扯,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唤起愁绪,又最能平顺心情的地方。
   对于老家,我们总是既爱它又嫌它,既依恋它又不满意它,没回时远远地牵挂它,回了没几天便忍无可忍急急地离开它——急急地去续那暂时中断的一切。
   借用普鲁斯特伤感说法: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于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我们无法真正回到老家。每一次渴望回老家的念头的实现,只不过是匆匆地一回首罢了。12345
   我们可以勇往直前,那样,便无暇回首,也无需回首。
   13.综观全文,你认为老家的可贵之处有哪些?(3分)
   
   
   14.请在第三小节两处省略号的前面各补写一个句子,使它和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4分)
   第一处: 
   第二处: 
   15.既然朋友说国语极标准流畅,而且过去习惯和我用国语对话,为什么从南方飞回后却用方言和我通电话?(3分)
   
   16.文中有许多地方都写了人们对老家的依恋,试举例加以分析体会。(3分)
   
   
   (三)家之美 赵丽宏
   ①家,是生命的摇篮,生活的港湾,是芸芸众生赖以生存的巢穴。拥有一个美丽温暖的家,是所有人的梦想。
   ②何为家之美?
   ③家之美,美在展示个性。金玉满堂是美, a 也是美;精致繁复是美, b 也是美。只要符合主人性情,无论淡妆浓抹,总能恰到好处。有人以现代人的心情,追求古雅之风,此为美;有人以中国人的眼光,撷取欧美情韵,此亦为美。中西合璧,南北交汇,取天下之妙物为我所用,虽只是一鳞半爪、寸木片石,却能将奇妙风光汇集于室内,这当然也是美。家不在大,有情调则美;家不在豪华,有品位则美。居室为人而筑,为人而饰,为人所住,理应以人为本。人居其中觉得舒服适宜,心情欢悦,便为美。如家中的装饰只是为了展示炫耀,那美便会变质,便会成为生活的累赘和负担。本末倒置,何美之有?
   ④家之美,美在贴近自然。人在四壁之内,如果和自然隔绝,会使心情荒芜,呼吸凝重。如何将小居室与大自然连接?如果开窗能见山林日月,能闻流水鸟鸣,那当然让居者心旷神怡;更多的居室,嵌于城市楼林,被钢筋水泥和砖石高墙包围,人在家中,如幽囚于箱笼之内,不见天日,何其可怜。聪明而有情趣者,能以自己的方式移植自然于室内。年轻时代,我曾经蜗居于一间没有窗户的暗室,屋内一灯独照,四望皆壁,不知昼夜更替。有画界友人来访,环顾我居室的幽暗和窄小,顿生恻隐之心,说要为我开一扇窗户。画家言之凿凿,我却以为她说笑话。四壁之外,毕是邻家居室,如何开窗?几天之后,画家又来访,赠我油画一幅。画面上,天高地阔,远山逶迤,原野中麦浪翻滚,河渠里清流奔濯……油画上墙,如洞开一扇天光斑斓的窗户,顿时满室生辉。画中自然,虽是虚假,却能引发无限遐想,使我心驰八荒,神飞九天。以画代窗,无异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但不失为一妙法。如想直接将自然的气息和色彩引入家中,则莫如养花植草,有几盆绿色花草点缀,室内便春意融融。如以精美的玻璃瓶和古瓷花坛插玫瑰、牡丹和腊梅,名花名器相映成辉,当然是美事;以青花粗瓷或塑料盆碗养几棵野草蔬菜,同样美妙。记得很多年前,我父亲在洗菜之余,常常将一棵菜心或一段萝卜养在一只青花小碟中,置于窗台案头,但见绿叶飘动,其清新怡人不亚于水仙惠兰。在我关于家的记忆中,这是极温馨美妙的一曲。12345
   ⑤家之美,其神髓应该是人性之美。
   17.第③段横线上,a处应填的词语是 ,b处应填的词语是 。(备选词语:简朴清淡、单纯空灵)(2分)
   18.下列各句中均有“自然”一词,其中含义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家之美,美在贴近自然。
   b.如以……名花名器相映成辉,自然是美事。
   c、如想直接将自然的气息和色彩引入家中。
   d.能以自己的方式移植自然于室内。
   19.从第③段中“家不在大,有情调则美;家不在豪华,有品位则美”一句你联想到古人哪两句话?(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请你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3分)
   
   
   2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
   a.第④段中“这是极温馨美妙的一曲”指的是“我父亲在洗菜之余,常常……不亚于水仙蕙兰”。
   b、第④段中“望梅止渴”是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与请葛亮有关,现用以比喻用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c.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家之美”应是“展示个性”、“贴近自然”,最重要的是“人性之美”。
   d、全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有二,一是首尾呼应,过渡自然;二是先分后总,段落中心句、主旨句明显。
   22、片断写作练习:(40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值中秋佳节,你会思念旅居国外的亲戚吗?请给他(或她)写一封信,倾吐你的思念之情。
   
   
   《枣核》答案
   1.c 
   2.d 
   3.⑴表现了旧时同窗急不可耐地想拿到那几颗生枣核的心态。
   ⑵用“就”字,是为了向来自祖国的老同学表露并倾诉思乡心切之情。
   ⑶用“一……就……”的句式强调了旧时同窗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和深沉。
   ⑷这里用“就”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把“仿佛”这本来是联想到的虚景变成了亲眼看到的实景,从而凸现了海外游子强烈思恋故土之情。 
   4.缺的是故乡的温暖。因为虽然在国外生活优裕,事业如意,但长期远离故土的缺憾是无法弥补的,这里不是心的归宿,表达了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意近即可) 
   5.表现朋友急切的心情。(意近即可) 
   6.略 
   7、朋友向我倾诉思乡之情。 
   8.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9.乡音无改鬓毛衰。 
   10.例如:一到暑假我就要约上几个好朋友去游泳。 12345
   11.所想:①有地方特色的场所和建筑:厂甸、隆福寺、胡同②家乡的风俗习俗:过旧历年③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枣树;
   所做:①堆假山②种垂柳、养睡莲、植枣树 
   12.略 
   13.不管羞辱成败,老家是惟一能接纳你的地方。它是最初的摇篮,又是最终的归宿,是挣脱又是牵挂,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唤起愁绪,又最能平顺心情的地方。 14.略
   15.对于游子来说,乡音总是寄托着一种特殊的情怀,朋友刚从南方飞回,渴望听到乡音。
   16.略 
   17.a处:单纯空灵;b处:简朴清淡 
   18.b(提示:b中“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a、c、d,中均指“自然界”。) 
   19.a 
   20.抓住答题要点——“最值得骄傲的地方”;理由要说清楚。 
   21.b(提示:与曹操有关。) 
   22.略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211.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