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ppt]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 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剪刀、开瓶器、木棍、铁榔头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杠杆
 一、 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 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 认识杠杆)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物理学中叫杠杆)   
观察和了解学生是否认识杠杆: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质疑1:设立情境。
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杆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观察学生是否能想出在硬杆下垫一块小石头的方法,教师视具体情况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杠杆质疑:古猿用的硬杆是杠杆吗?(强调杠杆有支点)
    强调硬杆不是杠杆,硬杆与支点结合就是一种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工具——杠杆。这也是人与猿的区别所在——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质疑2:
一根硬杆不是杠杆,为什么用来撬开茶叶听盖时就是杠杆了?铁榔头是不是杠杆?
    (分析、讨论):知道杠杆有支点
    区分硬杆和杠杆的不同,同时进行学科渗透
     质疑3:
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学生可能会讨论、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视具体情况处理,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教师不做过多解释)
(板书: 2. 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杠杆中的几个名词。
(1)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动或f1)
(3)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阻或f2)
(4)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动或l1)12
(5)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阻或l2)。
难点成因:学生实际感觉使学生认识为什么要画力臂,指导学生画力臂的具体方法。(用数学中画点到线的距离的画法,降低难点)
    结论: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所以人们为了用较小的力撬大石块时,就要把支点放到离石块较近的地方,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
    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呢
    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苹果等物示意给学生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定性了解
    用身边物体进行实验,简单、易行
    知道人们用杠杆撬重物能省力的原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提供一个事例,让学生回家可以模仿,告诉学生如果用较轻的直尺和相同的硬币,可进行定量探究)
(板书: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2、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装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实验探究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他们的探究方案)  
3、讨论与交流:
    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第二课时  杠杆类型及应用
一、复习提问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画出如图杠杆的力臂。
二、新课教学
(板书: 4. 杠杆的分类)
    (告诉学生分类首先要制定分类原则,然后按原则分类。如:同学们可以把身边用品按用途分为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也可以按它们的制作材料分为塑料制品、棉制品、木制品等)
(无论学生怎样分类,只要符合分类原则,都应充分肯定)
讲解:
(1) 省力杠杆(l1> l2) 动力臂>阻力臂  特点:省力,但动力多移了距离。
(2) 费力杠杆(l1< l2) 动力臂<阻力臂  特点:费力,但动力少移了距离。
(3) 等臂杠杆(l1= l2) 动力臂=阻力臂  特点: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力臂相等。
    生物体内的杠杆:
    我国古代的杠杆:
(板书: 5. 杠杆的应用)
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杠杆、案秤、天平
      ①杠杆的应用例子。
②介绍案秤。
③天平的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的道理:
        ∵f1=g1= m1g;f2=g2=m2g;l1=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m1g•l1=m2g•l2
        即: m1=m2

三、 作业
   p156-1
四、板书设计:
第九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 杆 的 平 衡 条 件
1. 认识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物理学中叫杠杆
 2. 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杠杆的分类
5. 杠杆的应用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3168.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