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电阻学案_6.1电压学案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6.1 电压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电压的作用;确认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说出电压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记住干电池、蓄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4.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分析问题.
【主体知识归纳】
一、电压
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它是由电源提供的.
2.电压的单位及换算:电压的基本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此处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 kv=1000 v
1 v=1000 mv
1 mv=1000 μv
二、电源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从电压的角度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从维持电流的角度看,电源是电路中维持持续电流的装置.
不同的电源,提供电压的本领不同,干电池的电压是1.5 v,铅蓄电池的电压是2 v,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
【基础知识讲解】
1.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
当接在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时,你一定很清楚电路中有电流.如果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你可能会说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那么,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让我们先进行下面的比较.
“水路”和“电路”的比较
水路 电路
示意图
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水泵(保持一定的水压)
水管(传输水流)
涡轮(利用水能工作的设备)
阀门(控制水流的通断) 电源(保持一定的电压)
导线(传输电流)
灯泡(用电器)
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工作原理
说明 以上是通过类比的方法认识和理解电压的作用,但电压与水压之间有本质区别,“电压”并非“电的压力”.
2.有电流通过的电路,两端必定有电压存在,这是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但是,电路中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吗?请你结合图6—1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分析,然后以“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为题做一个简要的归纳.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导体中有自由电荷存在就能形成电流
b.电路中有了电源就能形成电流
c.在闭合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的电流必须要有电源
d.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解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要得到持续的电流,导体中必须有大量自由移动电荷,电路必须是闭合的,并且必须要有电源.所以a、b均不正确.
正确选项cd.
【同步达纲练习】
1.水压是产生____的原因;____是产生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____的装置.电源的正极聚集____,负极聚集____,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____.
2.500 mv=____v=____μv 200 v=____kv
3.一个小电动机正常工作,要求电源电压是6 v,需_______节蓄电池串联或需____节干电池串联.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c.电源的正极可能有多余的负电荷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型号的干电池中,分1号、2号、5号等.当用它们分别作电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提供的电压一样大
b.1号电池的电压最高
c.2号电池的电压最高
d.5号电池的电压最高
6.下面的数据中,符合或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
b.家庭电路电压为220 v
c.大型发电机发电电压为104 v12
d.电子手表中氧化银电池电压为1.5 v
7.关于电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是使电荷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一种压力
b.电压是使电路中产生电流的装置,它使金属导体中电子由电源正极通过电路流向负极
c.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它使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向正极,形成电流
d.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形成的电压都相同
【思路拓展题】
想一想
如图6—2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灯l1和l2发光,说明电源电压加在灯泡两端,形成了电流.当开关s断开后,灯泡两端有没有电压?开关两端有没有电压?电源两端有没有电压?
读一读
物理学家伏打简介
伏打(1745年~182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电流的早期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伏打从1765年开始从事静电实验研究.1775年他发明了起电盘(静电起电机),1787年他发明了灵敏的麦秸静电计.他的最大功绩是发现了两种不同金属接触时产生电压的现象,发明了伏打电池.
1780年,博洛尼亚大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偶然地发现蛙腿的痉挛,伽伐尼将这一现象归因于“动物电”.伏打注意到伽伐尼的发现,做了许多动物电实验.1793年他否定了动物电的存在,提出了著名的电的接触学说.他以不同金属联成的环接触蛙腿及其背,从而成功地使活青蛙痉挛.他还观察到由两种金属联成的弯杆,一端放到眼睛附近,当另一端与嘴接触的瞬间有光亮感等.伏打由此猜测,这些实验中最根本的是不同金属的接触,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断言,伽伐尼电池产生于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
伏打将导体分为第一类导体(金属)和第二类导体(潮湿导体).他证实,只有通过不同类导体的接触才可能产生“电动势”(指伏打用语).他又发现产生电循环的本质条件必须是由两种不同的第一类导体和第二类导体组成回路.1799年,他发明了一种由一片片潮湿的纸板隔开的一对对锌板和铜板组成的伏打电堆.他还发明了第一个伏打电池组.伏打电堆和伏打电池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产生电流的惟一手段,它们的发明和应用开拓了电学的研究领域.
为纪念伏打在电学上的贡献,人们将电压的单位以他的姓氏命名为伏特.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水流 电压 电压 大量正电荷 大量负电荷 电压
2.0.5 5×105 0. 2 3.3 4 4.b 5.a
6.abcd 7.c
【思路拓展题】
想一想
s断开后,灯泡两端无电压;开关s两端(a、b)有电压;电源两端有电压.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详细阅读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详细阅读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详细阅读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详细阅读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详细阅读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详细阅读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详细阅读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
汽化|汽化详细阅读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