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电阻ppt课件]第三节电流的强弱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三节 电流的强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是有强弱的. 2.知道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和微安. 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4.能正确读出在电流表的示数.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用电流的效应来研究电流的强弱,提高学生用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的技能.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准确读数.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正确使用电流表.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点拨法.教学用具手电筒、玩具小汽车、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电路示教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入新课 [师](出示电路示教板)这是一个由池、灯泡、开关、导线构成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灯泡亮了. [师]说明了什么? [生]电路中有了电流. [师]你看到电流了吗?你怎么知道电路中有了电流? [生]电流倒是没看见,但灯泡发光了. [师]对.如果用手摸灯泡,还会感觉到热,这说明电路中通有电流时会产生各种效应,如给灯泡通电后,灯丝会发热,热到白炽状态就会发光,这叫电流的热效应,除此之外,电流还有磁效应和化学效应等.本来电流是看不见、闻不出、听不到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研究它. [生]我们周围的空气也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刮风时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是不是一个道理? [师]很正确.你的思维比老师还快.实际上这是一种间接研究问题的巧妙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桌上的小灯泡,看灯泡上标有什么? [生]有数字和符号. [师]灯泡上一部分是它的电流值.i是电流这个物理量的符号.o.2 a是同学们实验时用的小灯泡的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电流i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下面我要问大家了,o.2 a表示什么意思? [生]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0.2安培.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安培是怎么来的? [师]安培是法国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安培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被后人称为“电学中的牛顿”.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用安培作为电流的单位.希望同学们能向安培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和创新. [生]电流还有其他单位吗?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中另外两个电流的单位,并完成下列问题:123 [投影] 1.电流的单位还有__和__,符号分别是__和__. 2.电流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 a=___ ma 1 ma=__μa 3.把《小数据》中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值、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值.手电筒中的电流值分别换算为以安培为单位的电流值. [师]同学们阅读了一些电器的电流值.为什么都不一样呢? [生]说明电流有强有弱. [师]大家看我手里有手电筒和一只玩具小汽车,当它们的灯发光时,你能判断谁的电流强,谁的电流弱?再换一辆不同的汽车呢? [生]灯泡发光越亮,电流越强. [实验]怎样连接电流表.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桌上的灯泡、导线、电池组成电路,先用一节电池供电,再用两节电池供电,注意观察灯泡的亮度. [生]用两节电池供电时灯泡亮一些,说明电流大. [师]现在每组发一个能直接测出电流值的电表——电流表.在刚才的电路中,再接入电流表,就可以测出灯泡的电流值.不过,大家要先阅读课本,讨论一下,要注意什么原则才算正确连接电流表. 讨论之后,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则: 规则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规则2: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进去;“”接线柱流出来; 规则3: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学生用电流表有两种量程,电流值小时用标着“o.6”的接线柱和“-”接线柱;电流值小于o.6 a时用标着“3”接线柱和“-”接线柱. 规则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师]掌握电流表的连接后,两人一组开始把你的电流表接入电路中,要注意规则. (学生实验,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阅读课本]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读数时,要看清两点:看清所选量程的每一大格、每一小格各表示的电流值;看清测量时表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 学生读数后,教师让几个小组把测得的灯泡电流值报上来,讨论出现的问题: [生甲]我们组测得的值与灯泡上标的正常值不太相符,我们讨论后认为是导线上消耗了一部分电能,所以电源的电能输送给灯泡时达不到灯泡需要的正常电流值,灯泡也就不如正常时的亮. [生乙]我们组连接电路都正确,但读数时看到另外的量程刻度上了,所以和别的组不一样.经过认真检查后,改正了错误. [生丙]我觉得连接电路时关键要注意电流表“+”接线柱是“0.6 a”接线柱还是“3 a”接线柱,确定之后就好办了. [生丁]我有一个问题,这个实验中的小灯泡上标有“0.2 a”于是我们选“0.3”接线柱.如果灯泡上不标电流值呢? [师]经过两节的电路学习,同学们对电路不再陌生.实验时很认真,实验后又能很好地总结.现在,又提出了问题,我非常高兴!这个问题可以用试触法解决,你把两根导线和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只要一接触(不要固定),就可看出电流表的表针是否超过你估计的量程.如表针正好在你估计的量程内,你只要把导线固定好读数即可,相反。不在你估计的量程内呢?123 [生]换成另一量程的两个接线柱即可. [师]对.这种试触法在以后的电学中还会用到,如用电压表测电压值等.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可以用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强弱. 2.正确连接电流表: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要串联;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一”接线柱出;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要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正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 四、布置作业 p100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在作业本上.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此题是考查单位换算的练习,只要掌握安培和毫安之间的换算关系1 a=1000 ma,就可很快得出结果:o.25 a=250毫安(ma) 120 ma=o.12 a 2.本题分三步:第一先让学生画出电路图,注意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并保持电流从表的“+”接线柱流入,从“一”接线柱流出,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让学生动手连接实物图,以加强从“电路图”到“实物连接”之问的操作训练. 第三步:通过电流表读出电路值,训练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的数值. 3.电流表甲的读数是o.32 a 电流表的乙的读数是0.56 a 电流表丙的读数是1.4 a 学生读完之后,互相检查,有部分学生不够认真,读小格数时出现错误;部分学生没看清接线柱接人电路中是哪个量程,就读出了读数,这个问题在练习中都应让学生注意.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练习 在使用电流表的规则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一”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b.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c.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d.可以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 此题是考查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学生除了在实验时对知识记忆.课后还要复习,选i). 另外,可以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现有山东特级物理教师梁忠杰,在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后,总结出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知识的记忆在初期遗忘较快,后来遗忘速度放慢,到以后相当长时间,几乎很少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他经过实践,认为用“一、二、五、十五”的规律对初中生巩固复习物理知识更好.“一、二、五、十五”的方法是:当天的新课程在当天练习过后,过一天、二天、五天、十五天再复习一遍.因为初中生学习的机械记忆比重大,一天后、二天后的遗忘更为严重,如能在第一天、第二天后及时复习,知识便能保持下来;第五天、第十五天后再复习一次,记忆会更持久.123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详细阅读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详细阅读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详细阅读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详细阅读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详细阅读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详细阅读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详细阅读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
汽化|汽化详细阅读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