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_数学 - 初二数学利用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课堂实录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数学教案】
点击此处打开或右键另存为下载上课班级:江苏省如东县景安初中初二(6)班 邮编:226441
上课教师:唐国栋 e-mail:
设计思路: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的直觉并且运用基本方法进行相关的验证,指导学生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师生问好,组织上课。
师:我们在初一第二学期就已经学习了乘法完全平方公式,请一位同学用文字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公式的内容?
生1:(答略)
师:你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这个公式吗?
生1:(a+b)2=a2+2ab+b2 (a-b)2=a2-2ab+b2
师:不错,请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完全平方公式其实包含几个公式?
生齐答:两个。
师:接下来有两道填空题,我们该怎么进行填空?
a2+ +1=(a+1)2 4a2-4ab+ =(2a-b)2
生2:(答略)
师:你能否告诉大家,你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填空的吗?
生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号右边的展开。
师:很好。(将四个式子分别标上○1○2○3○4)
问题:○1、○2两个式子由左往右是什么变形?
○3、○4两个式子由左往右是什么变形?
生3:(答略)
师:刚才的○1和○2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将这两个公式反过来就有:
a2+2ab+b2=(a+b)2 a2-2ab+b2=(a-b)2 (板书)
问题:这两个式子由左到右的变形又是什么呢?
生齐答:因式分解。
师:可以看出,我们已将左边多项式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即将左边的多项式分解因式了。
这两个公式我们也将它们称之为完全平方公式,也是我们今天来共同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既然这两个是公式,那么我们以后遇到形如这种类型的多项式可以直接运用这个公式进行分解。这个公式到底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同座的或前后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经过讨论之后)
生4:左边是三项,右边是完全平方的形式。
生5:左边有两项能够写成平方和的形式。
师:说得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的?
生6:还有一项是两个数的乘积的2倍。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中“两个数”是不是任意的?
生6:不是,而是刚才两项的底数。
师:刚才三位同学都回答得不错,每人都找出了一些特征。再请一位同学来综合一下。
生7:左边的多项式要有三项,有两项是平方和的形式,还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右边是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1)多项式是三项式
2)有两项都为正且能够写成平方的形式
3)另一项是刚才写成平方项两底数乘积的2倍,但这一项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
4)等号右边为两平方项底数和或差的平方。
师:我们如何将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呢?
生8:a、b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a、b乘积的2倍,等于a与b的和的平方;
a、b两个数的平方和减去a、b乘积的2倍,等于a与b的差的平方。
师:如果不用字母a、b,又怎么表达?能否将两句合并成一句呢?
生9: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乘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师:非常好!我们以后只要遇到这种类型的多项式可以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方便地进行因式分解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有关知识,下面有几道练习题向我们同学提出了挑战,看你掌握知识的情况: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并说出理由。
(1)a2-4a+4 (2 )x2+4x+4y2 (3 )4a2+2ab+ b2
(4 )a2-ab+b2 (5 )x2-6x-9 (6 )a2+a+0.25
生10:第一题是完全平方式。有三项,其中有两项正且能写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是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
…… ……
生11:第四题不是完全平方式,因为中间一项不是两个数的乘积的2倍。
生12:第五题是完全平方式。三项,有两项能写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也是两个数的积的2倍。
师:其它同学同意他的意见吗?有没有补充的?
生13:这一题不是完全平方式,虽然有两部分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但这两项不是平方和。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答:同意。
师:因此我们在观察一个多项式是否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时,不仅要找有没有两项能够写成平方的形式,同时还要看这两项的符号是否同为正,更要看另一项是不是这两数的积的2倍。像刚才的第2题和第4题都只满足特征中的一部分。
引例讲解: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6x+9 2、4x2-20x+25
问题:这两题首先怎么分析?
生14:将9改写成32,6x正好是x与3的乘积的2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生15:将4x2写成(2x)2,25写成52,20x写成2×2x×5
x2+6x+9=x2+2×x×3+32=(x+3)2
4x2-20x+25=(2x)2-2×2x×5+52=(2x-5)2
(联系字母表达式用箭头对应表示,加深学生印象。)
师:由刚才的例子,我们同学能否发现将因式分解为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如何确定是两数的和还是两数的差的平方呢?
生16:由符号来决定。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16:由中间一项的符号决定,就是两个数乘积2倍这项的符号决定,是正,就是两个数的和;是负,就是两个数的差。
师:总之,在分解完全平方式时,要根据第二项的符号来选择运用哪一个完全平方公式。
例题1:把25x4+10x2+1分解因式。
师:这道题目能否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分解?就题目本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分解?
生17:题目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点,可以将25x4改写成(5x2)2,1就是12,10x2改写成2×5x2×1。(此学生板演,过程略)
例题2:把-x2-4y2+4xy分解因式。
师:按照常规我们首先怎么办?
生齐答:提取负号。〔教师板书:-(x2+4y2-4xy) 〕以下过程学生板演。
师:如果是这道题:4xy-x2-4y2 怎么分解呢?(教师改变刚才题型)
提示:从项的特征进行考虑,怎样转化比较合理?四人小组讨论。
生18:同样还是将负号提取改变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三项式中能改写成平方的两项是同号,且另一项为两底数积的2倍,我们都能利用这个公式分解,若这两项同为正则可直接分解,若同为负则先提取负号再分解。
练习题:课本p21 练习:第1题,学生板演,教师讲解,学生板演的同时,教师提示注意点、多项式的特征;第2题,学生口答。
例题3:把3ax2+6axy+3ay2分解因式。
师:先观察,再选择适当的方法。(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练习:课本p22 第3题分两组学生板演,教师评讲、适当提示注意点。
师:这一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完全平方式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先自查一下自己的收获,然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小声讨论)
生甲:我学到了如何将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遇到三项式中有两项符号相同且能化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为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的形式,如果能化成平方项是负的,首先将负号提取再分解。第二项是正的就是两数的和的平方,第二项是负的就是两数差的平方。
生乙:有公因式可提取的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分解,同时根据第二项的符号来选用合适的公式。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 :课本p23 习题8.2 a组 4~5 偶数题
课外作业 :课本p23 习题8.2 a组 4~5 奇数题
下课!
数学 - 初二数学利用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课堂实录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uxuejiaoan/2165.html
-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怎么求_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 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 :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
-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实际运算的客观需要出发,引出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组例题介绍了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本小节内容比较少(求学生了解的概念并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但是本节知识在全章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二次根式性质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都需要来...
-
[看图编题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作图题举例详细阅读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菱形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
-
[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数学教案-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的概念; (2)正确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及区别; (3)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4)能用符号规范地表示一个三角形及六个元素; (5)通过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矩形 教学示例二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
-
最简二次根式表_数学教案-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4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计算: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简,得到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二次根式先进行化简...
-
二次根式的化简题|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化简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 的化简 本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进行,而 的化简不但涉及到前面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等概念与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还要牵涉到绝对值以及各种非负数、因式分解等知识,在应用中常常需要对字母进行分类讨论 本节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与应用公式 ...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详细阅读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及其推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是证明同一三角形中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而在推论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这条重要性质也是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垂直平提供了方法...
-
一元二次方程初三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