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的10次方是多少|1.1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数学教案 2012-10-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3、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4、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设计简单轴对称图案。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观察书p6图1—1、p7图1—4,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二、探索活动:
1、实验、观察、思考:
       教师演示实验:(做出两种墨迹图形形状)
         如图1—2所示:一个是能独立的两个图形。
另一个是连在一起的两个图形。
观察这两幅图形,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⑴折痕两边的墨迹图形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两边墨迹图形的位置与折痕有什么关系?
⑶两种墨迹图形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生观察思考:
  把一节藕切成两段怎样将它们放在玻璃下方, 2个截面成轴对称。
(全等形放在同一平面内不一定是轴对称关系)
       2、学生看书比较、讨论、分析、探索思考:
⑴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⑵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⑶提问: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⒈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两个部分沿某直线对折能完全重合。
⒉轴对称是反映两个图形的特殊位置、大小关系;轴对称图形是反映一个图形的特性。
联系:
⒈两部分都完全重合,都有对称轴,都有对称点。
             ⒉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这两个部分图形就成轴对称。
3、巩固:学生说熟悉的轴对称图形,指出对称轴是什么?特殊的对称点。
学生口述对称轴的位置。
(轴对称图形: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线段等。)4、学生操作剪纸:
得轴对称图形:书p8中的操作。
5、投影出示:欣赏大自然风景(倒影)并说出它们的对称轴的位置。
三、课堂巩固:
书p8的练习1、找出下列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找出正五边形(含对角线)的对称轴
四、本节课小结
学生谈收获:
1、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分清它们;
2、能画出对称轴、找出对称点。
3、能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五、作业:
课堂作业:书p9习题1.1    3、
课外作业:配苏科版课程标准本《数学课课练》p1—3
       第一课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上一篇:1.5等腰三角形(3)

下一篇: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uxuejiaoan/1839.html

  •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怎么求_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 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 :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实际运算的客观需要出发,引出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组例题介绍了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本小节内容比较少(求学生了解的概念并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但是本节知识在全章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二次根式性质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都需要来...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看图编题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作图题举例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菱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数学教案-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的概念; (2)正确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及区别; (3)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4)能用符号规范地表示一个三角形及六个元素; (5)通过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矩形 教学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表_数学教案-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计算: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简,得到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二次根式先进行化简...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二次根式的化简题|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 的化简 本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进行,而 的化简不但涉及到前面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等概念与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还要牵涉到绝对值以及各种非负数、因式分解等知识,在应用中常常需要对字母进行分类讨论 本节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与应用公式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及其推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是证明同一三角形中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而在推论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这条重要性质也是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垂直平提供了方法...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一元二次方程初三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