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2-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学习内容

第1课区主备:

课时: 1课时

类型:综合解决课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举出反映“黄土风情”的例子。过程与方法:1.学会使用和分析图文资料,能运用地理事实定性说明地理原理。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学习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学   习   活   动

手记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问题导学:要求:查(课本、工具书、地图)、划(标出重难点)、写(写下自己的疑问)、记(记下有价值的问题)。1.读图7.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1)勾画出或叙述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说出黄土高原所跨主要的省级行政区)。(2)对照图中的高度表,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海拔,看黄土高原的地势向哪里倾斜?2.结合已学过的“地势阶梯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农业分布图”小组内讨论:认识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上的特点(黄土高原的过渡性),从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1)从地形来看:从        向        过渡;(2) 从气候的干湿区类型来看:从        向        过渡;(3)从农业生产类型来看:从        向        过渡。3.结合33页图片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知道塬、墚、峁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思考:塬、墚、峁几种黄土地貌之间在成因上有什么联系?4.阅读34页内容解释黄土高原的形成的主要原因。(阅读时注意:黄土的老家即源地在哪里?黄土高原形成的条件还有哪些?)5.据以下资料思考:(为“风成说”找证据。)(1)以下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a.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一样,较均匀地覆盖在起伏的地形上。b.黄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而且离沙漠越远,黄土颗粒越细。c.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岩石成分不一样。d.黄土中有多层古土壤(2)根据这些现象,你认为黄土是怎样形成的呢?5.举例说明黄土地对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贡献。读图7.4找出本区的历史名胜的古迹。6.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结合图分析该区古代发展农耕业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气候、河流考虑)7.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黄土风情,请举例说明。三、奇思妙想-----放飞思维,展开想象说说黄土高原的 “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的问题:我们的小组问题: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问题训练---评价单1.玲玲家在黄土高原,学校就在她家对面,但她每天却要绕道而行,这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    )  a.河湖密布       b.沟壑纵横      c.冰川广布     d.崎岖不平2.下列有关黄土高原过渡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工业区过渡到农业区   b. 从平原地形过渡到高原、山地地形 c.从湿润、半湿润地区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地区 d. 从农耕区过渡到牧区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领导全国军民,以延安为中心,进行了xx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据此回答4—5题:3.在延安期间,毛主席及中央领导人住的是(  )a.四合院 b.窑洞  c.蒙古包 d.竹楼4.359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该地作物熟制一般为(   ) a.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b.两年一熟    c.一年三熟    d. 一年一熟6.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12

a.____      (高原)              b.___________ (山脉)

c.___________ (山脉) d.___________ (河流)(2)写出数字 代表的城市。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___(3)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___。(4)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 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5)城市④有著名的旅游胜地              ,由此通过的东西铁路干线是            。 教与学反思:自我评价:____   学科长评价:_____   组长评价:____   教师评价:____

预习口诀:

查、划、写

记、练、思

学贵有疑乐在解惑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374.html

  •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