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工业协会_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教案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分布;理解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分布的原因,了解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方法与过程 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课件制作与调查活动,激发振兴民族企业的爱国之心;在对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利弊辩论中学会用辨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树立环境意识。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导入 ①机械制造业 ②机床制造业 ③铁矿石 ④煤炭⑤船舶制造业 ⑥钢铁工业 ⑦汽车工业③
④
⑥
①
②
⑤
⑦
练习:将矿产和工业部门的数码代号填入框图中,使其符合因果关系(方框中数码为答案)。教师:这一练习能了解了矿产和工业发展之间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中有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不得不令人们关注,播放一段学校附近车水马龙现象的视频,引导发现汽车工业部门现今的发展迅猛。 展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图文数据资料,看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老师请学生利用课件介绍“国产汽车的发展”,该学生事先作一定准备。 学生活动: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品牌汽车的标志?它们的产地在哪里? 【点评】猜一猜汽车标志的活动使学生饶有兴趣,促使学生在平时养成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的良好习惯。教师:“国产汽车的发展”的介绍使大家对中国的一些品牌汽车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现象,那就是中国汽车原先大多引进国外的品牌与技术,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不过如今在技术上已有所改变了。 学生讨论:从汽车工业分布图中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分布特点。 【点评】我国汽车工分布特点的分析,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是否太难?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降低分析的难度,或者就以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哪些城市,在地图上落实我国汽车工业主要分布。教师:除了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变化很大的现象,它的发展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那是什么工业带来的变化呢?教师:电子产品充实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对家庭电子产品作了一个调查统计。学生活动:填表列举家中使用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
产地
教师: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丰富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而这些电子产品的产地比较集中在哪些地方呢?学生活动:分组先酝酿一下,然后请一位同学将本小组各成员收集的电子产品的产地归纳整理后标注到黑板上的中国政区图上。 教师:为什么集中在这些地方呢?每组议论一下。【点评】在小组讨论中国电子工业的分布原因时,教师如果提示从哪几方面分析原因则更有针对性。教师(总结):根据中国电子工业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工业主要分布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技术雄厚,这是电子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教师:提出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利与弊的问题引发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进一步关注这两种工业的发展。 学生活动:辩论 “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利与弊”。 辩论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及相关环境问题(汽车尾气、交通拥堵、电子垃圾、电子辐射等)。教师:社会进步往往也会带来许多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努力改进所带来的问题呢?【点评】教师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辩论 “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利与弊”是对课本内容的拓展,增强学生正确的环境观意识,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导行作用。学生课后活动:制订一份改进电子产品或汽车产品、减少污染的计划书。 四、教学说明“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是二期课改新教材新出现的内容。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突出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感悟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五、教学反思教材中“电子工业”的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的实践空间。让学生调查家庭中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一可以反映生活条件的改善,二可以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从而使学生认识电子工业的分布。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小组活动,在地图上标注产地,带动了学生学习中国政区及城市分布的的知识。 中国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发展给我们不仅带来了现代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了解这些问题,我设计了学生辩论活动,调动课堂气氛,为课后的延伸活动埋下伏笔。 六、专家评析 1、“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是一期教材中没有安排的内容,是二期教材顺应时代发展增加的新颖内容,在教学实施中如不重视教学设计很有可能在工业的篇章教学中一笔带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能联系实际针对身边的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开展设计,具有新意。从新课导入猜一猜汽车的标志,到新课过程中的家庭电子产品的调查统计、把产地标注到中国政区图上、电子工业与汽车工业发展的利与弊的辩论及新课结束时的课后设计活动的布置,全课以活动串线,高潮迭起,符合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2、教师在突出现代工业布局方面有专门的设计,如由猜汽车的标志讲出产地、列举电子产品讲产地、小组读图讨论分析现代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等发展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3、本课的设计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理念“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感悟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和关注现代工业,使本课的内容融进了学生的生活和心灵。4、不足之处:一是上海发展现代工业在全国领先,教师应该强调上海在发展现代工业方面的成就和原因。二是我国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分布知识要花一定的时间和要有一定的形式加以落实。
-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详细阅读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详细阅读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详细阅读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详细阅读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