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新闻范文|初中写作新视点(七)最后一瞥味无穷——写好文章的结尾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最后一瞥味无穷
——写好文章的结尾
【目标取向】
●明确结尾的处理对整篇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了解文章结尾的作用。
●掌握几种文章结尾的方法。
●尝试给文章写结尾。
【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一
一篇文章的结尾有多重要呢?老师总是强调结尾的重要性,它到底有些什么作用呢?
问题描述二
每次写到结尾就没有话说了,反正事情已经说完了,结尾不就是要结束文章吗?再构思那么多也没什么用啊! .
问题描述三
我的结尾总是写得很长,老师说废话连篇,应该怎样结束一篇文章呢?
【方法指导】
结尾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尾写得好坏对突出文章主题、加强艺术感染力关系很大。叶圣陶说:“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办法。”可见,我们必须在结尾处多下些功夫。结尾的作用大体有三种:归结全文、照应全文、拓展意境。根据这些要求,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归结全文
一种方法是自然终止全文,这种方式不见斧凿的痕迹,自然流畅,别有韵味。一篇描写两个人从猜疑到信任的文章,结尾以两人握手作结:
不知哪来的勇气,他伸出一只手,他犹豫了片刻,终于也伸出了手——一只大手握紧了一只小手。
矛盾冰释,文章也就自然结尾。
写景寓意是抒发情感的常用手法。用写景寓意来结尾时,常常通过写眼前的景色来抒发感情,言近意远,自有一种余音不息的妙处。一篇习作描写赶海老人奋勇不屈、与大海风暴搏斗了整整一个晚上,他的结尾纯粹写景,在写景中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情意:
东方,太阳喷薄而出,漫天的彩霞映红了这叶白帆。苍茫的大海上,一条小船渐渐远去,船尾掠过几只矫捷的海燕。
画龙点睛的结尾方法是突出主题的常用方法。它既能使读者明确作者写作的用意,又能使文章锦上添花。鲁迅先生的名作《故乡》的结尾是这一方法的典范: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
2.照应前文
结尾与开头相照应,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前呼后应、文气通畅、结构谨严的效果,而且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一篇题为《驼爷》的文章,开头为:“驼爷的背很驼很驼,就像一把弯弯的弓。”结尾则是:
驼爷越来越老了,背也越来越驼了,那弯弯的背,就像一座桥架在两代人之间。
结尾进一步突出了驼爷人生的价值,点出了全文的中心。
3.拓展意境
文章只记叙典型的事情,而结尾运用抒情或议论阐发典型事情的普遍意义,从而拓展了文章的认识价值或社会价值,这也是常用的结尾方法。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描绘了某地农民丰收以后遭米行老板欺负而贱买贱卖的现象,结尾写道:
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这不多的几句大大地拓展了文章的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结尾以真挚热诚的情感对作品中所表现的人和物表示真诚的祝愿,展望光明的未来,这在名作家的作品中也经常读到。如《荔枝蜜》的结尾: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作者以梦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崇高的心愿。
【实践训练】
评一评
读一读这篇文章,注意一下结尾,说说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你会怎么写呢?
我究竟错在哪儿
南方的黄昏.总喜欢带着一身恹恹的影子。晚饭刚刚吃完,我就快步上楼,取出那件新买的嫩绿色马海毛上衣,配上一条咖啡色西裤,再穿上一双耐克鞋,并把头发也散了下来。往穿衣镜前一站,轻轻一旋身子,头发随着飘洒了开采,我的自我感觉良好,不由得对着镜中的自己满意地笑了笑。
走下楼,母亲正在厨房中洗碗。我走到母亲身边,挽住母亲的手腕说:“妈,今晚同学约我去看电影。”母亲停住了手,侧过头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好几分钟,眼中充满了问号,“小宇,约你的是男同学吗?”妈妈不无疑虑地问。我脸都红了,正视着母亲,大声地说:“妈,你真是的,怎么会想到男生约我呢?“女生约你,你也不必打扮得这么漂亮呀!”母亲加重了语气。“我哪儿打扮了,难道中学生一定要穿着校服才能进电影院吗?”我委屈地对母亲说。母亲依然一个劲儿地打量着我,没有松口放行。一种叛逆心理顷刻间从我心中升腾而起。终于,17年来,我第一次不经母亲同意,和朋友一起走进了电影院。
第二天放学回家,只见隔壁的张嫂正坐在我家,和我母亲谈着什么,可一见我回家,她便怪里怪气地起身走了。直觉告诉我,今晚可能有麻烦。果然不出我所料,晚饭过后,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小宇,你昨天究竟和谁一起去看电影了?”“和丽萍。”
“就你们两个,没有其他人了?”“没有,就我们两个。”
“好哇,到现在你还撒谎,真是越大越不成人了!”母亲的声音越来越高,神情也越来越喷怒。
“撒谎?没有呀!”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妈,你究竟知道了什么?”
“知道什么?好,我告诉你。”母亲顿了顿,接着说,“你昨天不只是和丽萍去的,还有一个男生,是不是?”“不,没有的事!”我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哼,你还想赖,隔壁张嫂都亲眼看见了,你们的票也是那个男生给的。”母亲的脸涨红了,连声音都有些颤抖。
我终于明白了怎么回事,禁不住愤怒地站起身来,用最大的声音对母亲说:
“妈,你别听人家嚼舌头!你知道那个男的是谁吗?他是丽萍的哥哥,不错,票是他给的,可那是丽萍让她哥哥代买的。他哥哥昨晚还带了女朋友呢,根本就没跟我们坐到一块儿!”说完,我强忍着泪水,一下子冲出了家门。
深秋的夜很寒冷,我独自一人走在路上,悲哀爬满了我的心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生平最最佩服的母亲竟然对我那样怀疑,那样不信任,而对旁人的只言片语却是那样深信不疑。我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呢?难道就因为我和女同学看了一场电影,就因为去看电影时穿了件新衣服,就因为把头发散了下来……可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十分正常的追求啊!
我一个人在路上徘徊着,仰望着黑沉沉的苍穹,在心底里大声呐喊道:我究竟错在哪儿呢?
练—练
1.你在日常生活中最想得到什么?你的精神思想里最渴望什么?你认为当今社会最需要什么?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开头、结尾的整体构思。
2.以“我与时尚”为题作文。要把握正确的时尚观,既要体现“我”这个年龄、个性与时尚的关系,又要把握独特、另类、前卫的文化品位。
读一读
没有作业 的暑假
暑假来到了。那天上午,我去找那几位原先说好一起去勤工俭学的同学。我们几个幸运地被免试直升本校高中,自然不想白白虚度这个没有作业 的暑假。
然而,想不到六个人竞有四个变了卦。一个说要回老家探亲,一个要读暑期班,一个说爸妈不让,一个听说有三个人不去,也表示要放弃,只有我和睛“坚定”如初。
一切不知从何开始,想起《成长的烦恼》里西佛三兄妹查报纸找工作的情景,便找来一大叠报刊,却什么收获也没有。于是,我和睛便决定上街找找看。可是大半条淮海路走下来,就是不好意思开口,倒是两条腿走得又酸又疼。正想打道回府,一张广告映入眼帘:“诚招女营业员”。看看自己的条件完全符合,不由朝小晴一笑。
这是一家新近装修的私人服装店,里面的店员看我和小睛站在广告下不走,问:“怎么?想做?上楼找经理。”说着指了指一个搭建巧妙的阁楼,上面有一个男的,透过木栅栏正往店堂里看。晴拉起我就往外走,边走还边用普通话对我讲:“算了算了,人家不会要小孩的!”害得满店堂的人都朝我们看。走到店外面,我甩开睛的手,跟她讲:“你等我,我自己去。”便不顾店堂里人们的惊讶,走到经理室去。谁知我尚未开口.那位经理先说:“已经招满了。”我难堪地笑了笑,快快地走出店堂。
唉,16岁还是小孩儿!
那天晚上,我回忆白天的一切,那五位同学都是“口头革命派”,我决定单独干。
于是拧亮台灯,拿出一刀白纸、一盒水彩笔。工工整整地写下:
“勤工俭学自荐”——好标题!有时代感,我自己鼓励自己。
正文如下:“兹有女中学生一名,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市北中学(市级重点)初中部,即将读市北高中,欲在暑期勤工俭学。此人擅抄写、整理、英文打字,能够辅导小学生功课(英文等)……”
写毕越看越满意,大笔一挥,“唰、唰、唰”一气抄了40多份,边抄边想过不多时雇佣信便会纷纷寄来,到那时我还可以挑一挑、拣一拣呢!
兴冲冲地,我拿着一张“自荐”给爸爸看,谁知爸爸一看,怒目圆睁:“你准备到街上发传单啊?”
“不,我想贴到广告栏里。”我答道。
“不许!”爸爸不容我多讲,抛出两个字。
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急忙跑过来,一看到我的“自荐”,忙说:“不许哦,听见吗?让亲戚朋友看见了,还以为我和你爸小气得连零花钱都不给你,害你去做暑期工呢!”
“这又不是丢人的事情。” ,
爸爸拍拍我的肩膀:“不是我和你妈要面子,世界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单纯!”
“但也没你们说的那样复杂!”我说道。
妈妈说:“听你爸爸说,随随便便一封信,你晓得是好人还是坏人?万一……
唉,外面这种事多了,你别不以为然……”
爸爸拿出一张听课证来,结束了这场争论:“今天我下班回家,帮你在暑期班报了‘新概念’第二册,好好读,心思用到读书上去,听见吗?这种勤工俭学的东西,少想想!”
我只好拿着听课证和40多份“自荐”,悻悻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唉! 16岁难道注定是属于ABC的?
……这一个期盼已久的暑假终于结束。
打开抽屉,40多张“自荐”,连同那个勤工俭学的计划,一同成了“过去式”。只有那张“新概念”第二册的学历怔明,才是爸妈眼中惟一有用的。他们说:“你这个暑假没有白过!”
是吗?!
【点评】
暑假结束了,父母的评价是:“你这个暑假没有白过。”而留给我的却是一个反问和感叹,这包含了作者的全部感受,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重知识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何时才能真正转变!结尾没有直接点明,留给作者深深的思考和强烈的震撼。
记一记
关于意志:
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
——高尔基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
——恩格斯
词语必须是意志的完全表示,不容有任何相反的标志。
——休谟
意志愈是激烈,则意志自相矛盾的现象愈是明显触目,而痛苦也愈大。
——叔本华
意志力量是细心研究人员所拥有的居首位和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善于控制自己的意志,他就有希望克服大自然在征途上所设置的种种困难。
——阿蒙森
无所事事只是薄弱意志的避难所。
——斯坦霍普
温柔的人也会有铁一样的意志。
——欧文。斯通
艰难之日要坚定,顺利之日要谨慎。
——蒙古谚语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
我们行动的意志,依我们行动次数的频繁和坚定的程度而增强,而脑力则依意志的使用而增长。这样便真能产生信仰。
一—海伦·凯勒
-
第十六讲_第十六讲 联想和想象(之二)详细阅读
在作文中怎样联想和想象呢? 首先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联想,就是要抓住事物之间的合理的联系。从春天想到青年就是抓住了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可比喻、可象征的关系,就是合理的;如果从春天想到刻苦学习,就缺少二者之间的合理的联系,就比较不合理。合理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
-
第十讲作文唱歌|作文辅导第十讲 把人物活生生地送到读者面前详细阅读
写记叙文离不开描写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四种。 “磊磊,告诉爸爸,香烟藏在什么地方?” “爸爸,抽烟是有害的,香烟里有尼古丁,你要有毅力,就把烟戒了。” 这段话,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龄、身份,也没有表现出父子的不同特点、情态...
-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关子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 的对话详细阅读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二中七年级十四个教学班从2001年9月起,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使用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此,活跃在教改第一线的教师们经常聚在一起,或学习课程标准,转换理念,或集体备课,解决疑难;或围绕话题,展开讨论。现将他们“关于新教材的思考”座谈纪要整理如下。一、新教材,...
-
[供料作文名词解释]题目,供料作文传神之睛详细阅读
供料作文,大都要求自拟题目,一个能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题目,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能令人顿生爱意。题好一半文嘛!若题目草率拟就,平淡乏味,甚至错字迭现,语病百出,就会大煞风景,使阅卷者产生成见:标题如此,内容可想而知。 下面结合具体材料...
-
中考作文六个一工程|中考作文的六个“一”详细阅读
阅中考作文和阅平时作文有很大不同,中考作文的分数评判收很多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教给大家一些应试技巧,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叫“六个一工程”。 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这适用于自拟题和半命题作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内容的一扇“窗口”,也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拟定标题是学生遣词造句、...
-
材料作文审题技巧教案_材料作文审题技巧详细阅读
(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就是题) 不论什么形式、什么文体的作文,首要的就是认真审题。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对题意(题目、材料的含义)、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的过程,就叫审题。命题作文要深刻理解题目含义、要求,抓住题眼;给材料作文要完全消化材料(看图作文也属此类)。审题稍有编差,便全盘皆输。正所谓差...
-
【党史故事100讲第十九讲】第十九讲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之一)详细阅读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
-
[作文结构模式]作文模式例解详细阅读
(两则) 【并列议论式】围绕中心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结构模式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每段用基本相同句式交代分论点,三段构成排比。描述议论抒情结合。分论点三: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用排比句点题例文:《张开...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八讲 扩续缩改 衔接自然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扩写就是将一篇短文扩写成长文,必须要对原文进行补充、发挥和扩展。2、续写就是提供文章开头,由续写者沿着原文的思路继续写下去直至完篇的一种写作形式。3、缩写就是把一篇长文浓缩成短文。缩写必须忠实于原文,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原文的中心思想和要点,并要做到首尾连贯,结构完整。4、改写就是将一篇...
-
[素材积累及点评]“积累——点评——引导——批改”互动式作文教法探索详细阅读
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常出现认识的误区:重阅读教学,轻作文培训;重写作结果,轻写作过程;重形式技巧,轻内容立意;重静态批改,轻动态创新;重教师指点,轻学生自评;重眼前应试格式训练,轻终身作文写作能力培养……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重积累,抓点评,重引导,抓互批,形成“积累——点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