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299)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1、值不值
在一次战斗中,当士兵吉姆看见自己的好伙伴在战场上倒下时,恐惧占据了他的心。他被困在战壕中,炮火连绵,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他问中尉,自己能否到战壕之间的“无人区”去把他的伙伴救回来。
“你可以去”,中尉说,“但是我觉得不值得。你的朋友大概已经牺牲了,而且你自己可能也会送命。”中尉的话并没有影响吉姆,他还是去了。
吉姆奇迹般地安全到达朋友的身边,把朋友背回战壕。在战壕里,军官检查了受伤的吉姆,看着吉姆已经牺牲了的朋友,说:“我告诉过你,这不值得。你的朋友牺牲了,而你也受了致命伤。”
“尽管如此,长官,这是值得的。”吉姆说。“什么意思,值得?”中尉说,“你的朋友已经牺牲了!”
“是的,长官,”吉姆回答,“这是值得的,因为当我找到他时,他还活着,他说:‘吉姆,我知道你会来的。’听到他这么说我很满足。您说这不值得吗,长官?”
2、视角
我不信佛,但也去过不少寺院。在我眼里,泥塑木雕的佛像并不具有无边的法力,只是精美的艺术品而已。
有人告诉我,这是因为我站着看佛像的缘故,要是跪着看,感觉就会不一样。后来我试了一次,当双膝着地,视角倏然下移之后,感觉真的完全不同了,佛像显得高大威严,而自己则渺小得很。这时我终于明白,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为什么要把宝座筑得高高的。原来,平头百姓乃至僚属,只要双膝一着地,即使理直,气也壮不起来了。
视角是个奥妙无穷的东西。俯仰之间,眼中势派大相径庭,自我心态亦迥然不同。
当你跪着看上司时,觉得他永远比自己高明,除了唯唯诺诺,高唱赞歌之外,别无选择。而当你站着看上司时,就会发现他也不过是一个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他虽然坐在指挥你的位子上,但并不一定所有的地方都比你高明,只是一种社会分工:你之所以要接受他的差遣,只是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并不因为你低人一等。人格是平等的。有了这么一种心态,自然可以落落大方地与上司探讨问题,尽可以发表不同见解,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纠正上司的错误。
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口头上谁都会说,但要真正做到却是很不容易的。
3、我国现存的复姓
复姓是中华姓氏中相对比较“特别”的一支,也是相比于其他单姓氏为数不多的存在。复姓,其蜕变和由来基本上和其他姓氏一样,缘于多种社会与历史变迁、变革、变故的原因演化而成现今的面貌,姓氏当中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脉络。我国现存的复姓有以下这些:1.欧阳2.太史3.端木4.上官5.司马6.东方7.独孤8.南宫9.万俟10.闻人11.夏侯12.诸葛13.尉迟14.公羊15.赫连16.澹台17.皇甫18.宗政19.濮阳20.公冶21.太叔22.申屠23.公孙24.慕容25.仲孙26.钟离27.长孙28.宇文29.司徒30.鲜于31.司空32.闾丘33.子车34.亓官35.司寇36.巫马37.公西38.颛孙39.壤驷40.公良41.漆雕42.乐正43.宰父44.谷梁45.拓跋46.夹谷47.轩辕48.令狐49.段干50.百里51.呼延52.东郭53.南门54.羊舌55.微生56.公户57.公玉58.公仪59.梁丘60.公仲61.公上62.公门63.公山64.公坚65.左丘66.公伯67.西门68.公祖69.第五70.公乘71.贯丘72.公皙73.南荣74.东里75.东宫76.仲长77.子书78.子桑79.即墨80.达奚81.褚师
4、面子给别人,幸福给自己
白城是个优秀的男孩。阿倩和佳伦同时喜欢上了他。
本来,阿倩和佳伦是顶要好的朋友,这下面临竞争了,于是悄悄较起劲来。
她们都想知道自己在白城心中的位置。
一天,在一个朋友聚会的场合,阿倩问白城:“你说,我和佳伦谁最漂亮?”佳伦也问:“是啊,白城,你说说,我俩谁最漂亮?”白城说当然佳伦漂亮了!佳伦高兴死了,阿倩却一下子掉进了冰窖。
聚会一散,白城却去追阿倩了。阿倩不理他。白城说:“我知道你为什么生气。可是你知道我为什么说佳伦漂亮吗?因为,我第一次见到你,就发誓今生非你不娶,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们就是一家子了。从我们两人的角度讲,我们不应该给佳伦一个面子吗?其实,在我心里,你才是最漂亮的。”
阿倩似懂非懂。但是白城眼中的真诚,让她无法怀疑;白城酷酷的样子,更让她迷恋,不由自主地偎在了白城胸前。
佳伦知道白城被阿倩抢走了,却出奇地冷静,还祝福阿倩。佳伦说:“我是真的祝福你们。别为我难过,白城都说我漂亮,我还怕找不到白马王子啊?”
这下,佳伦和阿倩又成了最好的朋友,哦,还有白城。
阿倩和白城结婚时,佳伦参加了婚礼。佳伦开玩笑说:“白城,你骗我,你说我最漂亮,却娶了阿倩。”白城笑着说:“就因为你太漂亮了,我才不能让阿倩受委屈啊!”佳伦听了更高兴了,阿倩也不吃醋,因为她知道,夸人不亏本,舌头打个滚。面子给了别人,得到的尊重和幸福却是自己的。
5、美,不能亵渎
前一阵子,从报纸到电视大炒“人造美女”,近期又见一“人造美男”出炉,甚至被誉为“华南第一人造美男”。而“人造美男”也来个“顺水推舟”,说之所以要做“人造美男”,因原来相貌欠佳,找工作难,找对象难,现在则充满“自信”云云。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本身没有错,而且还应该受到鼓励。但现在是,美一次次被亵渎。所谓的“美”,充其量只是用来找工作、找对象而已,“实用”得很,成了一种工具,一种充满利害关系的筹码。而某些媒体一再乐此不彼地“诠释”这一“主题”,庸俗社会学一再泛滥成灾,并当作“真理”在社会中传播,这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
古希腊大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追求美而不亵渎美。”
不亵渎美,在于要科学地、完整地理解美。现在鼓噪一时的所谓“美”,全在于外表。好像一个人只要外表“美”了,便是完成了“美的塑造”。其实,美是“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惰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无论人造美女也好,人造美男也罢,作为个人行为是无可厚非,但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这是用钱买来的。真正的美不会是一种交易、一种只有商业价值的玩艺儿。美更在于内质、内涵,这是需要时日培养的。一个毫无文化、学识、教养、品位的人,你外表即便是何等的“俊美”,或者媒体是如何在吹捧,有见识的人是决不会认同的。
美与真、善密不可分。不应剥离,不能曲解,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新闻媒体责任重大。
6、感激陌生人
有位朋友晚上到超市购物,出来时外面下起了大雨。他想等会儿雨会停的,便重新进超市,到三楼的书店看起了书。
到9点左右,超市要关门了。他走到门口,却发现雨越来越大。超市前面就是大街,有出租车开过,但大都是满车。如果他要打车,意味着他必须站到街边去,否则,司机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角落里的他。
正在局促不安时,有人问他:“是想打的吗?”
他点点头。那人撑开了伞,说:“一起走。”他就跟着他到了路边,雨刷刷地的下着,他们没有说话。站了四五分钟,终于有一辆出租车来了,他们上了车。
那人问:“你到哪?”朋友便说自己家的方位。那人说:“顺路,我比你住得远些。”
出租车到了朋友的楼前,他开门时,对那人说了一声“谢谢”。朋友发现,那人还很年轻,是一位很时尚的男孩,他的头发染得黄黄的。他对朋友挥挥手,嘴角微微一笑。
朋友告诉我这件事,仍沉浸在当晚的快乐当中。他说他以前看不惯那些染着黄头发蹦蹦跳跳的男孩,他们给自己的印象是不负责任的,轻率的,但经过这一晚,他的观念彻底改变了。
我能体会朋友的感恩之心,这种感激可能是一生一世的。
但在座的另一位朋友却说:“假如,打伞的不是那个陌生人,而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想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妙。假如我们的爱人、亲人、朋友给我们打伞,还会这样感恩吗?在我生命中,父母不知给我送过多少次伞,但在脑海中却毫无观感。
感觉常会捉弄人,真正爱你疼你把你当成心肝宝贝的人你会麻木不仁,而与你只是惊鸿一瞥给予你举手之劳帮助的你反而会铭记一生。
假如,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把对陌生人的感恩转移到你与爱人之间、与亲人之间、与朋友同事之间,那么我们人生中将会是遍洒温情的阳光吧。
7、惨剧是可以避免的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在美国纽约考察。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来到曼哈岛附近的桑德维尤公园欣赏冬天的美景。
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阵声嘶力竭的叫喊:“救命哪,救命哪!”我循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从脚下突然裂开的冰洞,掉落到水温只有1摄氏度左右的冰水中。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男孩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洞,潜入水中,搭救遇险的伙伴。不料,那个落水的男孩可能因为极度紧张,竟然死死地抱住了前来救援的伙伴。两个男孩在水面上冒了几冒,就双双沉下水去。
眼看惨剧就要发生,桑德维尤公园的紧急救助队带着救助设备,及时赶到了事故现场。其中两位救助员立即跳入冰洞,潜水救人,其他救助员则在冰面上铺设木板、木梯子等设备。不一会儿,两个落水的男孩都被拖出水面,并立即由早已赶到的救护车送到附近的医院抢救。
据第2天上午出版的《纽约时报》报道,这两个男孩要不是在2分钟内被公园紧急救助队员熟练地从冰水中救出,其结果不是被溺死就是被冰水冻死。
过了几天,我又一次来到桑德维尤公园,只见东河旁边由公园安全管理部门和紧急援助队共同竖起了一块醒目的黄色牌子,上面写着“冰上活动安全注意事项”。在牌子的顶端还绑着一根30厘米左右高的小木桩,上面挂着一支两米多长的木柄金属矛头、一架木质长梯、一捆尼龙绳,绳子的一端还连着一只水桶。当意外发生时,救助人员可以在水桶中装满水后,用力扔到冰洞中,让落水人员抓住绳索,并沿着平铺在冰洞附近的梯子爬到安全冰面上。
我觉得这一套东西很有新意,美国人竟然把消防系统的一套办法变着法子用到了冰下救人中。救护队长说的一句话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安全预防措施到位,灾难就很难发生。”
8、忽然想到
(一)虽然二号“圣人”孟轲说过:“食、色,性也。”经书里也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话,但这只是说了一切动物的本能,并没有揭示人之为人的特质。猫狗也要饮食,猫狗也有男女——我们称之为公母或雄雌。如果仅以食、色为性,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还有多少呢?以身体写作者,视人为猫狗。
(二)物质生活的欲望太强烈,会荒废了精神生活。一个人如此,一座城市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没有精神生活的世界,可以是喧嚣的、浓烈的,但不会是理智的、久远的。一个人如此,一座城市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没有理智与久远,喧嚣、浓烈转瞬即逝,此所谓瞬息繁华。
(三)“读书无禁区”。有人坚决反对。换一个说法:“开卷有益”,反对的人就少一些。人们喜欢平和,其实,两句话的意思是相近的。如果读书有禁区,那么谁有资格划定与监管禁区?结论:必须是读书无禁区的人,否则,他怎样知道什么书当列入禁区?然而,又有谁能根据什么特许某些人而不是所有人“读书无禁区”呢?
(四)精神生活可以有指导,不能有监管,因为无法监管。秦始皇想监管,把一切他以为应当列入禁区的书都付之一炬,结果人们把它藏在墙壁里、头脑中。待到秦王朝一灭,这些划入禁区的书籍反成了汉王朝的国家指导思想。禁的结果,是加速其流播。与其徒劳无益地东堵西禁,不如花气力培养人们思想的能力。
(五)神农尝百草,才知道百草的性味。精神活动,也是如此。“五四”那一代人,打破了思想禁锢,遍尝了中外思想的性味,这才出现了思想界群星灿烂的局面。在精神生活中横加干预、设置禁区,看似安全,其实危险,它会降低民族的精神体质,使精神园地凋零。
(六)培养民族的精神辨别力,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建设。这比禁止、封杀要困难得多,却有效得多,也有益得多。
9、孤独的鲁迅
《学习时报》5月31日刊登李洁非的文章说,近日,无意间从网上读到一篇为鲁迅抱不平的文章,里面提到:“在《萌芽》论坛上看到一张投票的帖子。问题本身就十分可笑,问‘韩寒,郭敬明和鲁迅谁更伟大?’。更可笑的是,前两者的得票数竟远远超过鲁迅,鲁迅的得票数只有可怜的几张。
多年间,鲁迅因为远远走在前面也走得太远而孤独,现在他却因为人们没有思想甚至不愿思想而再次陷入孤独——一种截然不同的孤独。”从欢呼郭敬明、韩寒比鲁迅“更伟大”的青年嘴里,在这后面,我看见的是读图时尚、《大话西游》、歌星、电子游戏、贺岁片、聊天室……诸如此类的文化符号那兴高采烈狂舞的面孔。
问题不在于这些东西流行,在于它们居然击败了鲁迅。正常的情形原本是,它们不妨流行,但不会也不应该撼动鲁迅所象征的人文精神在我们社会的根基。今天的“孤独的鲁迅”似乎意味着那样的境界和心灵正在失去景仰和崇敬,意味着人们纷纷从有深度的精神世界走开。当鲁迅的孤独不再来自他本身的超世拔俗,而来自外部的时代性的精神平庸和畸态;当鲁迅不复以他筋骨嶙然的思想刺醒和刺痛现实,相反却只遭到眼神空洞、脸上挂着痴笑的人们无动于衷的漠视,这情形的的确确是极其“可悲与可怕”的!
10、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有位妈妈对我说,她有两个儿子,因为心态不同,命运就大不相同。大儿子心态不好,遇到什么事总说:“太糟了!”小儿子心态好,遇到什么事爱说:“太好了!”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带小哥俩去公园玩,不巧那天公园关门了。大儿子说:“太糟了!我怎么这么倒霉,我一来就关门!真气人!”一整天都闷闷不乐。小儿子却说:“太好了!我可以到别处去玩,也许别的地方会更好玩儿!”他跑到小树林里,又抓蛐蛐又看蚂蚁搬家,玩得兴高采烈。两个儿子长大了。大儿子找了个对象,他觉得媳妇这不好那不好,处处不如意,整天不高兴,后来离婚了;小儿子成了家,他觉得媳妇又好看又贤惠,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你看,”她说,“两个儿子都是我亲生的,我不偏不向,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呀?”
我说:“因为他们的心态不同。在很多情况下,人的痛苦和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决定的。”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246)详细阅读
1、心理压力排行榜 西方医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其中令人感到心理压力最大的有15件事,根据其影响力的强弱依次为: 1、配偶的死亡。2、离婚。3、家庭成员的死亡,尤其是亲生儿女的夭折。4、严重受伤,特别是严重的意外事故导致身体不可弥补的创伤,如破相、残废...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276)详细阅读
1、美味的咖啡 一位女儿对父亲抱怨说,生命是如何痛苦、无助,她想要快乐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父亲二话不说,拉起女儿的手走向厨房。他烧了三锅水,水滚了后在第一个锅里放萝卜,第二个锅里放蛋,第三个锅里放咖啡。 过了一会儿,父亲把锅里的萝卜、蛋捞起来放进碗中,把咖啡倒进杯子里。父亲要女...
-
高考最新作文素材|最新“作文素材”[7]详细阅读
1、快乐的兰花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和憔悴不堪的兰花,后...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255)详细阅读
1、树雕 在喀土穆,我几乎每天都要开车经过欧洲付街,在一天突然觉得路边有些不同,原来是欧洲街西边那个街口,有两棵树死了。 这是两棵已经很粗的树,根深叶茂,突然就死了,真是可惜,不知道是不是病死的;满树黄叶久久不落,像两束巨大的干花,离得老远就能看见。好长时间里经过那个路口,这两树干花都...
-
[作文发展等级]发展等级说详细阅读
1.深刻透彻深刻是就中心而言,认识水平高,一语中的;透彻是就说理的程度而言,自圆其说,以理服人,透彻明白。在高考阅卷过程中,这样的文章是不多见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泛泛而谈。要想表达得深刻必须注意这样几点: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本质上挖掘提炼观点与认识;②要用事理说话,摆事实讲道理,特别是一些理性的思考...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289)详细阅读
1、参照标准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它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但来到店里,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店员最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别瓷器质量的方...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1详细阅读
1、纸币为何叫钞票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习惯把纸币之类——不管它是美元,还是英镑,或是法郎——统统用一个词来称呼:钞票。可我们为什么要把它们称为钞票呢? 在中华历史中,银两和铜钱一直是主要的货币单位。后来,人们发现在进行大宗商业活动时,要携带这些货币非常不方便,于是便出现了由当铺、票号和商店等...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221)详细阅读
1、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326)详细阅读
1、“大男子主义”的昆虫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瑞典科学家发现,雄性宙斯虫可能是动物王国中最具有“大男子主义”的昆虫。它们不仅从雌虫处获取食物,而且由“妻子”背着走并任意交尾。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动物生态学家约兰·阿恩奎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说,这种最近被发现并命名的小虫在澳大利亚东海岸过着“...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322)详细阅读
1、成功就是战胜自己 波恩和嘉琳是对孪生兄弟。在一次火灾事故中,消防员从废墟里找出了兄弟俩,他们是火灾中仅生存下来的两个人。 兄弟俩被送往当地的一家医院,虽然两人死里逃生,但大火已把他俩烧得面目全非。“多么帅的两个小伙子?选”医生为兄弟俩惋惜。波恩整天对着医生唉声叹气:自己成了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