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38)

作文辅导 2025-10-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1、有了阳光
   在报上读到一则史料性的消息,说是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曾给当时的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新加坡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没有任何优势。据说李光耀看过报告后非常生气,在报告上批示道: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足够了!——后来,新加坡就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大量种植花草,很快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虽然知道李光耀的批语在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政治性的指向,我还是为这句批语动容了。这句批语里可以解读出来的内涵深深地契合了我很喜欢的另一句诗: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也让我想起《圣经》第一段里那单纯至极的叙述:“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2、后悔
   传说天上有位盲人王子,去寻找丢失人间的心爱公主。因为公主身体有股兰花的馨香,所以王子就扮成乞丐走村串户,每到一位姑娘面前就深呼吸一次,然后转身走开。就这样,天天月月年年,不知走过多少姑娘身边,王子都没能如愿以偿。天长日久,深呼吸已成了王子的一种习惯。后来,痴心不改的王子终于在一个河边小村与公主相遇,王子仍习惯性地深呼吸一次转身走开,公主由惊喜转为绝望,最后含泪投河而亡。当王子猛然意识到自己竟与公主失之交臂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3、假如将DNA植入一棵树
   不同植物之间的嫁接可能会产生新品种,那么,人与植物之间的“嫁接”会有什么奇迹出现?近日,两位英国大学生萌生了这一“荒唐”的念头,他们打算将含有人体基因的细胞植入普通树中,并声称这种“基因树”将从此带着人类的基因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互动设计系学生齐治·特雷蒙和他的同伴计划在今年内种下第一棵“人体基因树”,目前正在申请有关机构的资助。26岁的特雷蒙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如果我们能将自己的基因传给树,那么我们的生命便得到了延续,这将是一种崭新的传宗接代方式。”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把人的基因嫁接在果树上,比如苹果树,结出来的苹果中自然会含有基因捐献者的DNA。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将逝去亲人的DNA植入一棵桃树,而当春天桃花开满枝头时,站在树下的我们心中一定会别有一番感受,而这种感受肯定与瞻仰一座冷冰冰的墓碑大有不同。
  
   4、三国孩子画苹果
   美国孩子画苹果,由老师拎来鲜果一筐,由孩子任拿一个,便作画去;日本孩子画苹果,先由老师高擎鲜果一个,让孩子观察一番,便作画去;我们中国孩子画苹果,由老师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规定好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像苹果。日本孩子笔下的苹果像鸭梨,而美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5、快速反应
   我和连长正在对我们炮兵部队侦察中士一职的候选人进行面试。被选的士兵要求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快速反应能力。在一次面试时,连长指着一英里外的一座小山问一名年轻的中士:“你能看见那座山吗?”“是的,长官。”他回答道。“你能看见那座山上的无线电天线吗?”那士兵又说他能。“那么,”连长接着说:“你能看见停在天线上的那只鸟吗?”
   那名中士身体前倾,眼睛眯成一条缝。“看不见,长官,”他说,“但我听见它在唱歌。”
   他得到了那份工作。
   正是士兵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步兵中尉,我通过擦拭自己的M16式自动步枪给全排士兵树个好榜样。当我们一起擦枪的时候,一名士兵抱怨 M-16的枪栓枪膛的特别凹形结构。他说那使枪擦起来十分困难。“中尉,应该制造一种擦拭这种枪的工具,”该士兵说。“早就制造出来了,”一名军士叫道。“真的吗?”我十分诧异,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没有定购这种工具。“真的,长官,”军士答道,“它就是士兵。”
  
   6、婚姻终结天才
   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相对论”时,年仅26岁;
   牛顿曾描述1665年和1666年是他“一生中创造力的黄金时代”,而当时他只有二十二三岁。当他成为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时,也不过26岁;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是在1953年宣布这项伟大发现的,当时他只有25岁。
   据英国《新科学家》7月10日报道,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日裔心理学家金泽智教授历经多年研究,在仔细研究和比较了280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传记资料后得出结论:大多数著名科学家都是在35岁之前就做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贡献,而在他们结婚以后,会逐渐丧失创造激情。也就是说,婚姻将会使他们的创造天才走向“穷途末路”!相关研究报告也将在8月份出版的《人格研究月刊》上发表。
  
   7、35岁前是科学发明的“黄金时代”
   事实上,金泽智的研究结论与爱因斯坦60年前的一句名言不谋而合。爱因斯坦在1942年曾经写道:“一个科学家如果在30岁之前还未曾做出伟大的贡献,那么他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做出了。”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相对论”时年仅26岁。
   金泽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研究发现,科学创造能力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衰退,大约三分之二的科学家,他们最伟大的科学成果都是在35岁之前做出的。”
   金泽智称,在人类科学史上,许多最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是被一些年轻的未婚科学家们发现的。牛顿曾描述1665年和1666年是他“一生中创造力的黄金时代”,而当时他只有二十二三岁。当他成为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时,也不过才26岁。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是在1953年与他的搭档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这项伟大发现的,当时沃森只有25岁。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做出比这更伟大的科学贡献。
  
   8、全球热带雨林十年后消失
   据英国《独立报》7月5日报道,近日公布的联合国统计数字表明,全球2300万英亩热带雨林,因人类滥砍滥伐、毁林采矿及毁林种地而急剧减少。如果人类再不采取阻止毁林的紧急措施,那么,全球相当于英国苏格兰面积的热带雨林有可能再过10年即告消失。
   这并非危言耸听。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显示,诸如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森林采伐的规模已到了史无前例的惨烈地步,今后10年内这些国家将失去所有的热带雨林。联合国的统计数字表明,由于欧洲和北美国家的人对木料家具、地板和建筑的需求日趋增大,造成世界森林缩减率每10年都以2.4%的速度增加。公布联合国统计数字的国际开发署官员希拉里·本指出,这些数字已够惊人了,但其中还不包括“非法开采走私木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减少。
   据联合国的资料,在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世界森林减少量最大的国家要算海地,损失了森林储藏的4.9%左右。而同期,整个拉丁美洲的森林面积也减少了4.9%,其中萨尔瓦多减少了4.6%。其它森林面积骤减的国家包括:西太平洋群岛的密克罗尼西亚、非洲的科摩罗和卢旺达,这三个国家分别减少了4.5%、4.3%和3.9%。
   森林的减少还危及了低地的猩猩,以及一些世界级的珍稀动物,如苏门答腊老虎和犀牛,就被迫撤到了印尼尚存的森林里。
   就在联合国统计数字公布之际,英国《独立报》披露,亚马逊河热带雨林遭毁损的速度更加飚升得惊人。巴西砍伐热带雨林的速度去年猛地窜高至40%,期间,255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伐。
   绿色和平组织森林保护倡导者安迪·塔伊特指出:“世界银行估计,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的低地热带雨林,不用10年就可能被完全砍伐一空,那里是orang-utan猩猩的繁衍生息之地
  
   9、一块肉能捍卫什么
   《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末战乱饥荒,公然屠宰买卖人肉,一个客人在饭店午餐,看到一名少妇赤身裸体,被绑在案板上瑟瑟发抖,于是动了恻隐之心,愿意出双倍的价钱把那少妇赎出来。松绑穿衣时,客人有意无意地触到了她的乳房,少妇正色道:“你救我的命,我终身做牛做马都情愿,但做奴婢可以,决不做你的小老婆!我就是因为不肯事二夫,才被卖到这里,你怎么可以来轻薄我?”说着,她解下衣服,仍裸体躺在案板上,闭着眼等待宰割。屠夫见就要到手的赎身钱又没了,恨得要命,活生生地从她腿上割肉。那少妇哀号而已,终无悔意。
  
   10、有趣的0.618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就发现:如果将一个长度分割成大小两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的长度与全长之比,那么这一比值等于0.618,人称“黄金分割”。现在科学研究表明,0.618的位置经常成为自然界乃至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 稍微留心一下,你会发现,节目主持人站在舞台长约占0.618的位置,会更显风采,若站在正中间,反而会显得呆滞。一个体态匀称的人,膝盖到脚趾与肚脐到脚底的长度之比也为0.618。尤其是少女的腰围与胸围,臂围与腰围之比恰好也在0.618左右时,这个比率的“三围”更增添少女特有的青春美。
   有趣的是,人们认为乐曲也有“黄金分割”。数学家对莫扎特的乐曲作过分析:莫扎特每一段钢琴协奏曲都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显示部和展开-再现部。如果计算一下节拍次数,第一部分有38节拍,而第二部分有62节拍。这一划分几乎与“黄金分割”完全一致。《安魂曲》第二段落的划分大致也如此,只有第三部分超过些。0.618也可应用于健康长寿方面。人的正常体温为37℃,与0.618的乘积为22.8℃,因此人在环境温度22℃至24℃时感觉最舒适,这时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人的动与静也应该保持0.618的比例关系,大致四分动、六分静,这是最佳的养生和长寿之道。秋季是人性欲与免疫力最佳的黄金季节,7-8月时人体血液中淋巴细胞最多,能生成大量抵抗各种微生物的淋巴因子,此时人的免疫力强,较少生病。这时受孕的孩子,生命力较强。
   另外,保持吃六七成饱饮的人很少得胃病,饮食结构也以四分细粮、六分粗粮为宜。冬季穿衣也应六七分暖,这样人的精神会更加饱满。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uowenfudao/163477.html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67)

    1、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她照顾孩子。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

    发布于:2025-10-19

    详细阅读
  • 倒链图片_“导、练、改、评、再作”作文教学模式

    —liujinping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高年级作文教改课题组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而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抓好...

    发布于:2025-10-19

    详细阅读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133)

    1、吉鸿昌的细瓷茶碗 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敬仰。 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得了重病。吉鸿昌回家探望,看到父亲那依依不舍的眼神,知道父亲有话要讲,便说:“爹,您有啥话尽管说,孩儿一定铭记照办...

    发布于:2025-10-19

    详细阅读
  • 写作素材集锦_写作素材专辑(39)

    1、相信 15世纪的一个夏天,航海家哥伦布从海地岛海域向西班牙胜利返航。 怀着又一次航海探险成功的喜悦,哥伦布率领他的船队在风平浪静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上像海鸥一样轻松地游弋。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船员都在甲板上默默祈祷:上帝呀,请让这和煦的阳光一起陪伴我们返回到西班牙吧。 但船队刚刚离开海地岛...

    发布于:2025-10-19

    详细阅读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59)

    1、大家风范 上个世纪30年代,年仅25岁的梁实秋与年届47岁的鲁迅展开过一场震惊文坛的论点。看看论点的双方,这悬殊实在太大了,一个是刚涉文坛的初生牛犊,一个是久经沙场执笔如刀的文坛宿将。 不言而喻,这将成为一场不见血的恶战。自古以来,大凡激烈的战斗,都会留下惨烈雄壮的遗迹!而这场战斗也不例...

    发布于:2025-10-19

    详细阅读
  • 写作素材集锦_写作素材专辑(168)

    1、利息 某校某年级某班一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差生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怎么办呢?差生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语文老师:“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啦!”“我可以把你的成绩改为60分。”老师说。差生一听,高兴极了,但老师接着说:“不过,你可...

    发布于:2025-10-19

    详细阅读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229)

    1、好教师的人格魅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据此,保罗·韦地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 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

    发布于:2025-10-19

    详细阅读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205)

    1、卵石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对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乔治先科莫杰恩说过一则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 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了口袋。第二天他将手伸进了口袋,发现了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

    发布于:2025-10-19

    详细阅读
  • 【写作素材集锦】写作素材专辑(192)

    1、爱因斯坦的镜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

    发布于:2025-10-19

    详细阅读
  • 写作素材集锦_写作素材专辑(60)

    1、“红十字”的由来 1859年,瑞士人让·亨利·杜南在前往巴黎的途中,目睹了双方死伤达四万余人的沙发里诺战役。他吃惊地看见了战场上的伤员竟得不到任何救治。杜南把这次经历写成了《沙发里诺回忆录》,提出“准许医护人员进入战地救治伤员”的主张。这本书很快传遍欧洲大陆。 经过杜南与日内瓦公共福利人...

    发布于:2025-10-1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