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集锦_写作素材专辑(69)
【jiaoan.jxxyjl.com--作文辅导】
1、毛毛虫科学家法伯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采用首尾相接的方式在一个花盆的边沿放上一整圈的毛毛虫,而后,他又在距离花盆不到六英尺的地方撒满了毛毛虫最爱吃的鲜嫩松针。当他让其中的一个毛毛虫动起来的时候,其他的毛毛虫也都跟着动起来。然而,所有的毛毛虫从一开始就只做着圆周运动。它们就这样一直不停地做着,直到七天七夜后,毛毛虫全都因为饥饿和劳累而死。在此期间,没有任何一只毛毛虫能够爬出这毫无意义的怪圈吃到那些松针。
2、炮兵
某位年轻的团长为了熟悉他的部队,经常到基层视察。很多基层部队就用大炮射击表演的方式来欢迎这位团长。看得多了,这位团长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一次他总发现有一名士兵一动不动、自始至终地站在大炮旁边。团长以前不是炮兵,他不明白个中的原由,就问那些军官。军官们回答说教科书上历来都是这么规定的。团长带着这个让他不满意的答案到图书馆去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从前,大炮都用马车拉着前进,到了战场上,大炮完成一次射击,后坐力会令大炮的位置发生改变,这名士兵的作用就是要向前拉一下马的缰绳,使大炮重新复位,以免影响射击的准确度。现在,大炮完全改成了机械化操作,已经根本不需要士兵站在一边了。可是,由于教科书长久以来没及时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修改,结果就出现了一直都有一名士兵站在大炮边的滑稽现象。
3、孔雀开屏
接到杭州小诗人赵晨自制的一张卡片。
他以红黄二色彩纸,绘制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孔雀,黏在内页。当我翻开卡片时,那只孔雀也盈盈地开展它灿烂已极的尾屏,撑成一个漂亮的半圆形。
卡片上,只有简简单单的一行字:
“文如孔雀开屏”。 啊,真是美丽绝顶的意象。
实际上,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一只孔雀,很努力很努力的把我们的成就化成一尾的璀璨,然后,很快乐很快乐地在他人面前尽情地把尾屏张开来、张开来。
在寒窗苦读的日子里,每一页书,总夹着双亲殷切期盼的脸。拿到了成绩册,倘若里面有骄人的成绩,首先想到的,便是双亲脸上圆圆满满的笑。飞扑家门,连鞋子都来不及脱,“哗”地一声,便骄傲地把晶光闪烁的尾屏在双亲面前毫无保留的张了开来。
成长、成家以后,出尽全力把自己头顶的那爿天空开拓得更辽阔更亮丽、把尾屏妆点得更绚烂更华丽;然后,徐徐开展,给白发苍苍的双亲看,给鹣鲽情深的伴侣看,也给彼此尊重、欣赏与了解的亲朋戚友看。
孔雀开屏,绝对不是为了自我炫耀。
有心人倘若站在旁边看那撑得圆圆、张得大大的尾屏,便会发现:尾屏上除了五色纷呈的璀璨以外,还有长期耕耘的汗,奋苦挣扎的泪,努力不懈的执著、自我鞭挞的刻苦;还有,最最重要的;爱。
我们为所有我们所爱的,还有,爱我们的人奋斗、开屏。
4、猴事
童年时,逛植物园是生活里了不得的大事。爱的不是那怡神养目的嫣红姹紫,而是那古灵精怪的猴子。一包花生、一串香蕉,便可以逗弄一个早上。猴子被宠坏了,态度渐渐嚣张,抢夺食物、抓伤游客。终于,被大力扫荡,自此绝迹。
瞧,得意时不懂自敛,风光时不知自重,把权势使尽用光,最后总不可避免地以悲剧收场。
年龄稍大而再见猴子,是在马戏团。这些猴子,穿红戴绿,搔首弄姿,出售可怜的尊严来乞讨观众哄堂的笑声。看着看着,突然强烈地感觉到:那骑在马背上猛抛媚眼,扭着腰肢频送飞吻,戴着帽子打躬作揖的,已不是猴子,而是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嘿,埋没自己本性而纯然按照他人意志来过活者,纵使物质生活再富裕,恒远只是他人眼中的小丑而已。
年龄再长而与少年时代挥手道别后,背起行囊出国旅行。在甫美洲的亚马孙丛林,惊见猴子的另一种命运。我住在亚马孙河旁一所简陋的茅屋里,有瘦瘦的猴子拴在细细的木柱旁。一双猴眼,恹恹的,没神没气;一对肩膀,垂垂的,无精打采。猴子天生的机灵和敏捷,全无。它好似已知道自己命运不济了。傍晚,一阵挣扎,几声惨叫,一切又归于沉寂。不久,炊烟生;香气溢,柱子旁的猴子,化成了锅里热气腾腾的猴肉。
唉,行走于江湖而不练武功,活动于丛林而不避陷阱,让别人就手擒来而变为砧板上的肥肉,是咎由自取。
时值猴年,顺手拈来几则小故事,借以自勉、他勉。
5、年糕
新年食品当中,独爱年糕。
圆滚滚、甜滋滋、滑溜溜、亮晃晃,一看到它,心中便自然而然地生出喜庆之意、圆满之感。
小时候,曾有一段时间寄居在祖母的家。每年岁暮,喧喧攘攘地准备过年的当儿,我最爱的,便是看祖母做年糕。
尽管市面上有现成的糯米粉出售,可是,祖母担心那些糯米粉掺进别的杂质,所以,每年总买大包大包的糯米回来,自己磨。一面慢慢地转着那古老质朴的小石磨,一面脸带虔诚地喃喃细语:
“年糕年糕年年高。”
把愿望寄托在传统食品里的这种美丽的情愫,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样,高高地堆着。祖母在糯米粉中加入水、加入椰糖,搅匀;然后,在圆型的铁罐里妥妥帖帖地铺上剪成圆形的香蕉叶,小心翼翼地倒入拌好了的糯米粉,再把铁罐一只一只地搁在炭炉上面的蒸笼里,蒸上几个小时。 蒸好的年糕,软滑如水,不黏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去,那股适口的甜味,晃荡晃荡的白喉头轻飘飘的流进了胃囊里,通体舒畅。
别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样的水准,登门讨教,祖母在倾囊相授之余,总会加上这几句话:
“磨粉的时候,心一定要诚。年糕小气,你不诚心,便做不成它。” 祖母已去世多年了,然而,每逢新年吃年糕时,脑海里总会浮现祖母磨粉时那一张虔诚已极的脸,而这些年来,“你不诚心,便做不成它”这两句话,也成了我的处世哲学。
6、九个小时
每年端午节来临,便巴巴地等着享用婆婆包裹的粽子。
知道我爱吃,婆婆总千方百计的托人从怡保把粽子捎来给我。每每接过那一大串沉甸甸的粽子,我觉得我的心也是沉甸甸的,满满的都是温暖的爱。
剥开绿色的粽叶,展现在眼前那长方形的粽子,好似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粽子里的猪肉润腴柔嫩,栗子人口即化,而虾米、鱿鱼、冬菇的香,全都深深地钻进了糯米里,尝过者莫不交口赞誉。然而,我觉得婆婆的粽子令人齿颊留香的,是那别具风味的糯米:粒粒分明,晶莹剔透,看似结实,人口轻软如风。这种特质,全得归功于她独特的制作方式。他人包粽子,为求便利,通常都将糯米浸上一段时间以求缩短炊煮的时间;婆婆可不,她认为糯米不浸水,煮熟后才能具有“外韧内软”的特质。
年轻时,精力旺盛的婆婆一口气往往可以包上百多个粽子,由洗粽叶晒粽叶、切佐料腌佐料、裹粽子蒸粽子、守炭火添炭火,都是她一个人独力支撑。最苦的是:没有浸水的糯米很难熟,必须连续不断的煮上九小时,少了一时半刻都不行。所以,包粽子是家里的一桩大事,端午节一来,家里“百业俱废”,独飘粽香。
今年,婆婆迈入八十岁大关了,依然坚持自包粽子。我劝她:
“糯米先浸浸水,蒸个三、四小时便熟了,不必那么辛苦。”
“浸水?怎行!”婆婆不假思索地应道:“浸过了水,糯米会走形、走味的。”。
目不识丁的婆婆,在包粽子这一码事上,坚守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原则。她不休不眠,蹲在炭火前,加炭、扇风,苦苦的守上九个小时。等粽子独特浓郁的香味从锅子里飘出来,她皱纹满布的脸,才绽放出满足的笑。
实际上,人世间任何臻于圆满的艺术,也都容不得偷工减料。
7、真情难装
那天晚上,在一档收视率很高的娱乐节目中,我看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游戏。
游戏的主角是一位男孩和4位女孩,4位女孩中有一位是男孩的女友。当然事先大家都不知道是哪一位,这就要求参加节目的嘉宾通过游戏中男孩和女孩们的言行、神态和表演作出判断。
这个游戏难就难在男孩和女孩们都是学表演的,在舞台上的表现都很自然,看不出什么破绽。譬如:让女孩们讲述与男孩的恋爱经历,每位女孩都讲得那么温馨动人,俨然是亲身经历;回答嘉宾的提问,每位女孩都显得从容不迫,滴水不漏;让男孩和女孩们分别配对表演恋人之间表达亲昵的动作,每对都近乎情投意合,难断真伪。
游戏着实难坏了嘉宾们。结果,揭晓答案时,嘉宾中只有一位著名男演员猜对了。主持人问他理由,他说,其实4位女孩的表演都很成功,但他并没有选择表演得最好的那位女孩。他注意到,只有一位女孩在男孩与其他女孩表演亲昵动作时,显得不由自主地有些着急,甚至差点掉泪,这证明她与男孩是有真感情的,所以他选择了这位女孩。
回答确实精彩又独到。的确,在生活中,有些事情可以像演戏那样装得难辨真伪,但有些事情———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永远无法伪装的。
8、破窗户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
打开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其结论可以归结为: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大家就会去加大其损坏程度。这与道德似乎没有多大关联。人们也曾经用这理论在一座城市里做过类似的实验。
在一条街道上,先是扔了一些生活垃圾。没过几天,这条街道就被铺天盖地的垃圾覆盖,碎纸和塑料袋乱飞。同时,人们把另一条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维护了好几天。这之后,每当街上出现脏物时,总会有人自动把它扔进垃圾箱;如果碰到外人往地上乱扔垃圾,还会有人制止。
既然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我们就有必要把它引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让自己的人生干干净净,不要在上面乱扔垃圾,更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
9、诉苦
阿兰病了,住进医院。老同学阿香去看她,见她一脸的“旧社会”,憔悴不堪,而阿香则精神焕发,看上去比她年轻十岁。
阿兰拉着阿香的手说:香姐,我的命真苦,小的时候只能喝稀粥,看着别人吃大米饭;长大了吃上了大米饭,可别人却天天吃饺子;当我吃上饺子的时候,人家顿顿大鱼大肉;现在有鱼有肉了,而别人是小汽车,小别墅,这都没法儿比,我的命总是这么苦!你看你,多幸福,还那么年轻漂亮,还有一个好老公。
阿香说,其实我们的生活经历差不多,只是我想得开:喝粥的时候,想到不再“瓜菜代”了;有了大米饭,那不比粥强多了?有了饺子吃,那就是天天过年。如今顿顿有鱼有肉,还想换个口味,弄点儿窝窝头、棒子面粥喝。这日子回过头去看,是一步一个台阶。生活是美好的,值得珍惜,干嘛自个儿找苦呢?同样的生活,你痛苦了一辈子,我快乐了一生。人生就是几十年,看你怎么个活法儿。
阿兰从病床上跳下来,拉着阿香要出院。
10、如蚕人生
女儿买回几条蚕儿,一片桑叶上,蠢蠢蠕动如蚂蚁。城里没有桑树,女儿日日从校门口买了桑叶洗净放在冰箱里。我从此除了读书、作文、养女儿、养猫咪,兼养蚕儿。
小蚕儿长得很快,一天一个样儿。几天后便有半寸长,变为灰白色。撒上桑叶,立即峰拥而至,昂起头,沿桑叶边缘,一缕一缕大吞大咽,“蚕食”一语委实准确到极处。
蚕儿吃着,不断地排出绿色的颗粒状粪便,曾见有人用来装枕头,说是清火明目,不知中药里是如何雅称。蚕儿渐渐长大,终于有我的手指粗细,背上开始透亮,在盒里寻个角落,头一摇一摆,开始吐丝。
小时候听人讲,蚕儿在哪儿便吐成哪种形状的丝。在纸板上,则结成绵纸般薄薄的一层,家乡人在里面夹花样子、鞋样子,永不招虫蚀。还有人放在砚台里,柔软又吸水,文人好润笔,孙犁先生在文章里曾如此写。
-
【学生批作文评语标准】学生批作文 老师做什么详细阅读
李文 教学手迹之一 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似乎已是语文老师约定速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其一有利于学生在同龄人的作文中取长补短,开拓写作视野;其二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语文老师真正解放出来 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种方法用得时间长了,学生好象麻木了,老师也似乎“无所...
-
[六年级新教材第四单元作文]初一新教材作文单元辅导详细阅读
想象[我来听听]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谈25年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在一个大信封里,说要等25年以后才把它拆开,看看学生们的设想和25年后的现实是否相符,到了1978年12月,这位教师拆开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九讲 文贵创新 突出个性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考试说明:中考时,考生该怎样根据命题要求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存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个性呢?2001年中考优秀作文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1、以知出新...
-
作文评改课流程_作文评改实验方案详细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
-
【基于材料倡导的作文批改观】叶圣陶的作文批改观详细阅读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
-
【辅导作文先讲什么】作文辅导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详细阅读
第十一讲 把读者领进作文 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响声。 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一片落叶》 3、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
-
一升二作文辅导_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三讲 抓住特征 解说得法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
-
一升二作文辅导|作文辅导第二套第十五讲 阐述观点 有理有据详细阅读
知识要点:1、议论文是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2、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3、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考试说明:我们在报刊上、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政论文、社论、短评、小评论、杂感、序跋、宣言、声明、开幕词、以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讲话稿、报告等都属议论文。议论文在“两个文...
-
[初三作文辅导方案]初三作文辅导6 详写和略写详细阅读
●初三作文辅导 详写和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
-
[四级第三套作文]作文辅导第三套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详细阅读
第五讲 谈谈文章的审题和立意任晓东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2、了解立意的三种方法。3、对于材料作文如何通过分析,确立写作的角度。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2、怎样才使学生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三、教学过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