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创作品赏析|现代文阅读作品赏析专题复习教案

综合性学习教案 2025-10-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综合性学习教案】

   

教学目的:1、感受考点

           2、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

           3、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点:作品赏析方法及规范化答题的指导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题型感知考点。

           2、要点概括,知能储备。

一、简介导入       

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是中考中现代文阅读的特色题之一,最突出的表现在于主观性,答题灵活,主要考察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等的领悟程度,来评价我们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今天,我们将对这一内容进行专题复习。

二、考点感悟     

(一)中考回顾 

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深入,欣赏品味类的试题越来越多地呈现在考生面前。

例如:2002年中考卷第15题,是从生动、细腻的人物描写角度去品味;第17题是从人物的形象去分析(阅读文本为《走一步,再走一步》)。第21题从抒发情感入手,去辨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第22题是结合表达意图去品味内容(阅读文本为《青菜》)。

2003年中考试卷第29、30题是从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语言、行动、环境描写的作用方面进行品析(阅读文本为《送报的少年》)。

2004年中考试卷第23题,品析某一段落在全文所起的作用(文本为《有趣的种子旅行》);第27题是抓词语品读,第28题是抓人物语言研读,第29题从结尾内容进行赏析(阅读文本为《蝈蝈》)。

(二)角度例说 

1.  请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语段。若从别的角度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查尽力刺去,那查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  请从文体知识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3.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好丈夫。

                                                                               

                                                                               

                                                                                                                                                                                                                                                                                                                                                                                                                                          

4、请从层次结构角度品析下面的文段。若从别的角度呢?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5.请自选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还是稠,中耕得深还是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侯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三)问题解答                                                                                                                 尽量挖掘学生中丰富多彩的答案,教师相机点评。

(四)考点透析 

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认识,包括对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对作品思想的情感体验,对文学内容的深入领悟,对作品语言的品析评点,对写作手法的鉴别欣赏等。主要考点有:

1.  体味作品的意境;

2.  感受文章的主旨;

3.  体验作者的情感;

4.  分析人物的形象;

5.  把握文章的结构;

6.  品味语言的特色;

7.  评论作品的内容;

8.  表达自己的见解;

9.  赏析文章的美点。

三、知识概括     

1  从语言的角度:

(1)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3)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可从语言优美、清新隽永、真挚朴实、不落俗套、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2  从结构层次的角度:

      一般有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递进结构(论述步步深入)、总分结构(观点明确、内容具体)。

 3.从文体知识的角度:

      记叙文------记叙的要素、记叙的材料、记叙的方法……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议论文------论点的提出、论据的运用、论证的方法……

      小  说------小说的要素、小说的内容、小说的主题……

      散  文------散文的线索、散文的主旨、散文的意韵……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如叙议结合,寓情于景,或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这样使文章极富表现力)

   特别是描写:(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

 

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

      还有 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

四、积累运用     

1.  学生梳理、积累上述知识要点。

2.  运用知识,检测答题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针对实际,加强方法指导。

            2、强化训练,提升答题能力

一、学生实践,题型感知

1、学生分组训练

2、学生交流与评议

⑴题目解答

点几个同学解答,让学生体会答题的正确性与灵活性。

⑵答题思路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答题实践,畅所欲言谈体会

⑶师生评议

从答题思路,答题格式,答题语言及层次方面评点

 

二、教师点拨,指导方法

1、答题思路要切题

首先要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找准 切入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挖掘文中的美点、亮点、感点、妙点来思考,再检查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2、答题格式要规范

作品的赏析要讲究一定的格式,一般为:“本文(角度)很美,美在(简要阐释作用),如(举例说明)。”即先答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再通过文章的内容来支撑。先总说,再分说;先概括说,再具体说。

3、答题内容要精练

答题语言要简洁,概括性要强。

 

三、实战演练,提升能力

(一)

两元五角搭的士

张萍

父亲好不容易进了一回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又打的去了一处风景区。

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司机20元,就说:“坐一次车,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我说:“不多,这是比较便宜的。”

父亲嘟哝说:“还不多?20元要买一堆鸡蛋呢。”

说着,我去买门票,父亲问:“又要多少钱?”

门票100元一张,我怕父亲心疼,忙说:“每人50元。”

父亲惊叫起来:“两担稻谷又飞了。”

我说:“门票都买好了,还是进去吧。”

从风景区出来,父亲无论如何不肯坐车,他要和我走回去。从这里到家,最少也有10公里,不但累人,还耽误时间。

我叫了一辆的士,父亲有些生气,径直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他说,最少25元。

我把钱递过去,说:“等一会儿,你就说只要2.5元。”

司机问为什么。

我说:“我父亲刚从乡下来,心疼钱,死活不肯坐车。”

司机愣了一下,说:“好吧。”

我坐上车,一会儿就赶上父亲,司机停下来,我叫父亲上车,他却要我下车。

司机说:“大叔,您快上来吧,我是顺路捎你们,只收2.5元。”父亲这才上车,一个劲地谢司机。

一路上,司机跟我父亲说着话,把我们送到家门口,他还先下去打开车门。

等我父亲进了家门,司机把我叫到旁边,将那25元还给我,说:“你拿去买一瓶酒给大伯喝吧。”

我惊奇地问:“你为什么不要钱?”

司机说:“你的父亲太像我的父亲了,进城后,他也是心疼钱,不肯坐出租车。”

我问:“你父亲还好吧?”

司机说:“他走路回家时,出了车祸。”

他的眼里噙满泪水,默默地开车走了。

那25元钱,我至今保存着。

                               (摘自《生活之友》2005年第1期)

 

1、亮点品味--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色?

                                                                                                                                                                                                   2、情感体验--结合全文,揣摩加点处司机“愣了一下”时的心里活动。

                                                                                                                                                                                             

3、内容探究——司机为什么把25元钱还给“我”?      

                                                                                                                                                                                                        

4、美点赏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文写两句赏析的话。                                                                                                                                                                           

                                                            

 

(二)

花儿的启示

程双红

   

有一个花商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少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一样,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

    还有一个花商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白天,人的心太浮,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又有一个花商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他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的最好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我们看人也一样,

                                                                         。”                                                                                                                             

     还有一个花商告诉我:“每一株玫瑰都有刺。”他的结论是:“正如每一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爱护一朵玫瑰,并不是非要努力把他的刺拔去,只能学习如何不被它的刺伤害;还有,如何不让自己的刺伤了别人。

                                                  (摘自《扬子晚报》)

1、想一想:你觉得本文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看一看:各段有什么共同特点?

                                                                                                                                                                                                                      

3、填一填:在横线上应补充一句什么话?

                                                                                                                                                                                                                        

4、说一说:你从中受到的最深刻的启示是什么?

                                                                                                                                                                                                  

5、品一品:自选角度,对文章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1、*从语言角度

                       ⑴运用了一组恰切的数量词,如一轮、一个、一柄、一匹;

                       ⑵运用了一组绚丽的描绘色彩的词,如深蓝、金黄、碧绿、银圈;

                       ⑶运用了一组生动逼真的动词,如挂、捏、刺、扭、逃。

             * 从表现手法角度:⑴先总提再分述;⑵先写景后写人;⑶先静景描绘, 再动景刻画。

          2、*文体知识角度:这段文字简明地点出了记叙的有关要素:地点(田           野),人物(一家四口),事件(散步)。

              *从写法角度:开篇点题(这是文章《散步》的第一段)。

              *在语言表述中,长短句的配合,以1—4—7的字数递增,增强了节奏感。

           3、  ⑴表现手法:运用先抑后扬、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白杨树的可贵品质。

                ⑵句式很美:运用了一组关联词:“没有……没有……也许……如果……                   那么……但是… …也……更……。”

                 ⑶用词很美:例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           和”、“坚强不屈”、“挺拨”一组褒义词来赞美白杨树。

            4、⑴从结构上,分为两层,先写人物活动,后写四周环境。

               ⑵从内容上,先是人物出场,再是环境描写。

               ⑶从文体上,先交代人物,后点示环境;环境既是写实,又隐喻社会。

               ⑷从修辞上,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的手法。

           5、 ⑴从结构上,分为两个并列的层次:一是“暮春中午”,二是“夏天晚上”。

               ⑵从内容上,描述了两个场景,一是“田间劳作”,二是“泉边休憩”。

               ⑶从写法上,选写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场景,并且都是先叙述,后议论。

               ⑷从语言上,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⑸从修辞上,运用了排比手法。

第二课时:(一)

            1、⑴标题制造一种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⑵标题语言精练,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                

            2、这位大叔的性格与自己的父亲多么相似呵,我应该要成全他们(意思相                      近即可)。

            3、因为司机的父亲也和“我”的父亲一样心疼钱,不肯坐车,想到自己父                     亲的遭遇,司机就把钱退给了“我”。

            4、可以从巧设悬念、铺垫映衬、通过对话展开情节等内容进行赏析。

(二)

  1、并列关系。

            2、都由花商的话引出结论,得到启示。

            3、一个人年轻时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难有志气(意思相近即可)。

            4、可任选一点,结合自己实际来谈。如:由玫瑰的刺启示了我要有宽容之                             心,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切意即可)。

            5、可从语言的角度:⑴句式:四段都是“花商告诉我……,得到结论……”的句式,非常整齐。

                               [2]词语方面:不堆砌辞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一线串珠

              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四个段落内部结构相似,整体层次清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onghexingxuexijiaoan/162796.html

  •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_《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 秋思》教学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级中学 罗化清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型设计]品读课 [预习要求]了解作者及“曲”的有关常识。 [教学设想]马致远的这首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

    发布于:2025-10-03

    详细阅读
  •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活动_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6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二、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三、活动准备:...

    发布于:2025-10-03

    详细阅读
  • 布衣总统孙中山_(广东版)《“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4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陈廷一 一、教学目的:带领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传记”文体的特点;初步掌握如何进行传记写作;理解孙中山的甘于淡泊的崇高精神。二、教学重点:“传记”文体的特点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二课时(每课时45分钟)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布置预习课程前提前布置...

    发布于:2025-10-03

    详细阅读
  • 古诗词分类积累汇集大全|古诗词分类积累汇集

    诗中雄心壮志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之一)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发布于:2025-10-03

    详细阅读
  • 课外文言文赏析_课外文章赏析课

    (一课时)【赏析内容】《理想的阶梯》【赏析目的】1、 能够正确理解议论文。2、 能够正确理解并列结构,以及分论点论述。3、 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赏析重、难点】1、 重点:能够正确理解并列结构,以及分论点论述。2、 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赏析方法】阅读法、点评...

    发布于:2025-10-03

    详细阅读
  • 怎样写好一个人的作文|作文教案:怎样写好一个人

    怎样写好一个人作文教案 一、写好一篇写人的文章,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首先应当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也就解决了“写谁”的问题。一般来说,写作对象最好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比如说父母、同桌,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最了解,应此最容易写好。也可以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这些人也许个性比较鲜明,也许相...

    发布于:2025-10-03

    详细阅读
  •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_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文体划分: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二、需要要点培养的能力有哪些方面?1、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 3、从文章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4、体会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三...

    发布于:2025-10-03

    详细阅读
  • 广东罗曼智能科技_(广东版)《罗曼•罗兰》教案

    6 罗曼·罗兰斯蒂芬·茨威格 一、教学目的: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汲取人生的教益,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二、教学重点: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传记文体的特点。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五、教学过程 : 1 字词艮:gěn性子直,事物坚韧而...

    发布于:2025-10-03

    详细阅读
  • 作文反向立意法_作文反向立意训练教案

    主备人: 靳春山使用班级:华辰学校八年一班使用日期:2005年4月15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反向立意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 :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反向立意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辅以课件展示。 授课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发布于:2025-10-03

    详细阅读
  • 【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重庆市第122中学 王晓丽一、 活动目标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去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赏春、绘春、颂春、创(造)春等活动过程 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二、 活动重点...

    发布于:2025-10-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