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的《华罗庚》_(广东版)《华罗庚》教案

综合性学习教案 2025-10-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综合性学习教案】

5.华罗庚

顾迈南

 

一、教学目的: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法;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奋力拼搏、自学成材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华罗庚人生经历和精神,传记文体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凭自学最终走上清华大学讲坛。他身负残疾,却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他在抗战期间,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却写出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他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大家听了这么多关于华罗庚先生的情况后,不知道大家对华罗庚先生是否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否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华罗庚先生感兴趣呢?

 

2.字词。

华:huā同“花”huà姓,华山huá中华。

引申:令líng狐冲,任rén盈盈,韦wéi小宝贝

扉页fēi      拙zhuō      叟sǒu      筱xiǎo      瘸què      怜悯mǐn

蜚声fēi      金瓯ōu       鹰鹯zhān   褒奖bāo     江畔pàn    矩形jǔ

追溯sù       商榷què      兴奋xīng   怠慢dài

 

3.作者简介。

顾迈南,新华社女记者,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2002年出版的《中国科普名家名作》收录了顾迈南和她的作品。

 

4.课文分析讲解。

          小标题一      (1-6)失学前后,热爱痴迷数学

                        (7-10)残疾后,决心献身数学。

                        (1-5)清华四年,研究数论;英国两年,得出 “华氏定理”

          小标题二      (6-9)西南联大几年,完成《堆垒素数论》

                        (10-12)访美四年,扩大研究范围

                        (1-6)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

小标题三      (7-10)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11-15)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

(图为课文结构分析图)

⑴前言部分。

    结构上是倒叙。引申复习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并叙等。

    作用:在内容上写华罗庚挑战权威,引起读者的兴趣。

    选材上,选择华罗庚自学成材的标志,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同样的,对于这件事情之前、之后的情节发展,读者也有浓厚的兴趣。

补充介绍人物:

熊庆来,是华罗庚的老师,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1893—1969,字迪之,云南人。曾经留学比利时、法国,并且在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被国际上采用并称作熊氏无穷数。熊庆来先生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相当的热心。早年他在东南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发现一个叫刘光的学生相当有才华,变经常指导他读书、研究,后来还和另一位教过刘光的教授一起资助他出国留学深造,甚至是卖掉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寄钱。后来这个刘光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后来熊庆来先生来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在学术杂志上看到 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才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70多高龄半身不遂的时候,还抱病指导两个研究生杨乐和张广厚,他们后来都成为很有成就的年轻数学家。

唐培经,是华罗庚的同乡,也是江苏金坛人,后来曾经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1903—1988。从小家庭就很重视他的读书,全力培养他成材。他在东南大学学习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后来回家乡担任金坛中学校长,接着到了清华大学担任教员,后来又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当选英国皇家统计学会会员。抗战爆发以后,他毅然回国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个相当有爱国心的学者。1949年,唐培经先生到了美国,1951年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后来又担任了拉美区域农业统计顾问,直到1969年退休。

 

⑵第一部分。

    叙写了华罗庚青少年时期对数学的痴迷,即使遭受失学、身体残疾的不幸也仍然痴心不改,刻苦自学,终于成功的感人事迹。

第一层:介绍华罗庚名字的由来、身世及家庭。

第二层:介绍华罗庚受数学老师王维克的影响而爱上数学。

    例子说明华罗庚在数学上的天赋,是为了进而说明为什么那么聪明即勤奋。

    诗一:表现要埋头苦干的思想,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智力的不足。说明华罗庚成功的原因。

补充人物介绍:

王维克,华罗庚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是他的年级主任。他博学多才,学贯中西,研究范围涉及外国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数学等众多领域。他是第一个发现华罗庚有数学天才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华罗庚的数学成绩卓然。而且由于网本身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的影响,华罗庚各个学科的成绩都很好,特别是中文方面,能文能诗。

第三层:介绍华罗庚失学后仍然痴迷于数学而刻苦自学。

    第五段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具体感人地表现出他对数学的痴迷。

    “罗呆子”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其痴迷的程度。

第四层:说华罗庚不幸染病而留下终身残疾。

    作用:设置悬念,同时写逆境更能体现华罗庚自学成材的艰苦和努力。

第五层:介绍华罗庚决定不一生献给数学。

    呼应了文章前言部分。

    小结:文章处处着力刻画华罗庚青年时代自学环境的艰苦(失学、为生计而忙碌、身患残疾、学习的书籍数量极少),事实上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条件越艰苦,越是说明他自学的努力程度大,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表现出了华罗庚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和刻苦自学的精神。

 

第二课时

⑶第三部分。

    主要介绍了华罗庚 1932进入清华大学到新中国成立这近二使年的时间里,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巨大贡献。

第一层:介绍华罗庚进入清华四年,研究数论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蜚声国际;留学英国两年,研究并得出了“华氏定理”。

    被破格提拔是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补充人物介绍:

叶企孙,1993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是这样评价他的:“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国物理学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为我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898—1977。出生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18毕业清华大学后来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经受聘东南大学,后来到了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后来有担任了清华大学理学院第一任院长,成为清华大学的领导核心人物。同时,他也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在解放前,一直是中国科学界实际上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也就是今天的院士。但是,由于解放前的经历,在解放后他渐渐的脱离了中国科学界的核心,在文革中更是受到了牵连和迫害,在1977年悲惨死去。

第二层:介绍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的几年间的艰苦生活,写出了二十多篇论文,完成了《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诗二:表现对国土受侵略,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愤慨,表现强烈的爱国精神。

    在昆明生活环境的艰难,即表现其成绩出之不容易,表现他的刻苦,也表现出爱国精神。

第三层:写华罗庚应邀到苏联旅行及苏联科学界对他的褒奖、重视。;

第四层:写华罗庚应邀访美四年,扩大了研究范围,受到美国数学家的赞誉。

出国的讲话,为其将来的回国做了铺垫。

    各方面对他研究成就的评价,侧面表现出他研究成就之大,同时也表现出了以后毅然回国的爱国精神。

小结:文章大量采用了他人对华罗庚的评价,通过评价反衬表现出华罗庚取得成就的巨大。同时,通过华罗庚在国外受到尊敬和研究成果斐然的描写,表现出一个在民族危亡关头依然放弃国外安稳的环境和锦绣前程,投身祖国教育事业的数学家的爱国形象。

 

⑷第四部分。

    主要介绍华罗庚在建国后为中国的数学研究、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积极研究、推广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

第一层:写华罗庚号召留学生并带领家人回国。

    公开信采用了借代、借用、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酣畅淋漓地表现其爱国热情和一颗红彤彤的赤子之心。

第二层:介绍华罗庚非常注意发现和培养有志于献身科学的青年人。重点介绍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

    看信的反应表现出他发现人才的兴奋和喜悦。

第三层:介绍华罗庚传播与推广优选法和运筹学,把数学方法教给群众,去处理实际问题,受到外国同行的可顶。

    诗三: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

第四层:写华罗庚光荣入党。

    诗四:表现华罗庚入党的喜悦心情和对党的耿耿忠心。

第五层:写华罗庚自勉自励。

    自勉的理解(课后思考第一题):

空,即空洞,无所事事;松,即松懈,不思进取。实,一则实干,扎扎实实地做事,活到老干到老,二则要办实事,科学要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小结:文章通过介绍华罗庚在建国后为中国的数学研究,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积极研究推广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表现出了华罗庚的爱国热忱,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用人方法和务实的工作态度。

 

5.课后思考题。

第一题,已经解决。

第二题,已经解决。

第三题:

1910年11月    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30         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2        进入清华大学

1937年夏天     由英国回国,在西南联大担任数学教授

1941年         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

1950年2月     从美国动身回国

1957年         出版60万字的《数学导引》

1958年以后     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6.总结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华罗庚的精神

逆境中奋斗的精神;2自学成才的模范作用;爱国精神;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用人方法;务实的工作态度。

 

7.总结文章写作特色。

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紧凑。表现在小标题上,除了开头外全文用三个小标题统领起来,三个小标题主要是以华罗庚的生平主要事情来拟定的,同时又暗含了青少年、中年和老年这三个时期,概括性很强。

②过渡自然。部分之间,层之间,段之间都有巧妙的过渡。承上启下,很好的连接了文章的内容。

③语言准确、质朴、生动、形象。文章介绍的是数学家,所以文中时间、地点、生平事迹、研究成果、数学专用名词等都用得很准确,科学性很强。在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时候,不惜笔墨,用细节、引用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④大量使用引用这种写作手法。引用名人自己的话语、诗文,也是传记文表现人物真实的一种方法。文中引用了华罗庚的诗歌,以及他的话语,使文章对华罗庚精神世界的剖析更加深刻透彻,使读者能够触摸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⑤评说的使用。传记主要是叙述介绍人生的生平事迹,如果穿插一些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评说,可以使作品避免单调,增加一些文学色彩,使读者获得启迪和教育。

 

8.回顾总结传记的特色。

①人物与历史背景相结合②真实性与文学性想结合,各种写作手法的应用③语言平实④评说的使用⑤引用的使用。

 

 

 

自评

优点:

恰当抓住文章的重点,深入浅出的分析课文。

缺点:

    如果讲课过程更加紧密围绕时间这条线索,那么将会更加清晰明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onghexingxuexijiaoan/162781.html

  • 【在青春随想综合性】综合性学习《让青春飞扬》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让青春飞扬项目名称:让青春飞扬 项目创意:利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特定的人生发育阶段,开展一次以“青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诠释青春,理解青春,激发学生珍爱青春,热爱生命的情感。 参加人员:一个班的全体学生,语文教师。 活动时间:一个周。 活动形式:收集资料,采访...

    发布于:2025-10-02

    详细阅读
  • 话题作文教学PPT_农村初中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话题作文的特点。2、学习和运用话题作文的写法。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研读提示语,拟好标题,确定体裁,筛选写作内容。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以小见大,深化主题。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话题作文给同学们很大的自由:题目、文体(除诗歌外)、内容、主题、写法不限...

    发布于:2025-10-02

    详细阅读
  •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项教案】初中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讲义(议论文阅读)(4课时) 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清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

    发布于:2025-10-02

    详细阅读
  • 【马的世界综合性活动开场白】“马的世界”综合性语文活动教学简录

    双流县棠湖中学 孙晓晖 一、 开场白:法国作家布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骠悍的动物——马!”的确,马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马是我们忠诚的朋友。在现代生活中,尽管马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我们不该淡忘了这个曾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伙伴...

    发布于:2025-10-02

    详细阅读
  •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坚持唯物史观;(2)激起对风流人物的景仰、渴慕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2.一般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讲述和评论风流人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通过对各种丰功伟业进行分类,...

    发布于:2025-10-02

    详细阅读
  • 点面结合的阅读题|读写结合式阅读题设计

    一.概括式1, 概述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要求语言准确,简明,不超过35个字。中国代表团团长吴建民1996年5月28日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审议会议上,向该委员会提交和介绍了中国执行《儿童权利公约》情况的报告。他说,根据统计,在儿童死亡率,营养,卫生,教育状况等方面,中国基本上超过了其它发展中国家的...

    发布于:2025-10-02

    详细阅读
  • 【文体综合分】文体综合阅读

    一、 知识与能力点: 1.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2...

    发布于:2025-10-02

    详细阅读
  • 综合性大学_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活动目标了解辩论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课时 一课时。活动设想 现在许多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

    发布于:2025-10-02

    详细阅读
  • 【想象作文教学设计反思】“想象”主题作文教学设计

    “想象”主题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情境的层层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思维;在多种方式的写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题1.播放一段音乐,初步...

    发布于:2025-10-02

    详细阅读
  • 我爱读书交流会发言稿_“我爱文学”读书交流会教案

    教学设想: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首页:我爱文学——读书交流会)导语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上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发布于:2025-10-0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