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椎传》中的大铁椎是( )】《大铁椎传》案例与反思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 培养和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学会质疑;
2、 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3、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进一步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借助字、词典和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句,将自己对课文的困惑以提问题的方法以纸条形式交给老师。
一、 导入:联系当今影坛、文坛上的“武侠热”,以影片《英雄》导入到历史典故“博浪飞椎”,再导入到课题《大铁椎传》。
二、 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A. 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B. 原著的小序
C. 原著的后记
[借助查找资料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听课文录音并思考:
A) 故事梗概 B)明确主要人物 C)简要评价主人公
四、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
1) 回顾写人的常用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 归纳大铁椎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
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 豪爽深沉
粗犷威严 奇
侧面描写:通过宋将军来衬托 武艺高强
3) 研读精彩片断:星夜决斗
4) 重点介绍侧面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五、 课外引申、扩展阅读:
A)《三国演义》片断:云长温酒论英雄(通过华雄反衬)
B)《乐府·陌上桑》:侧面烘托罗敷之美
<进一步巩固“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并举一反三>
六、 表达与交流:
主题:《说英雄 论英雄》
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爱惜名誉、视死如归……]
七、作业:《大铁椎后传》<根据课文合理想像>
(二)、教后记
《大铁椎传》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人物传记,字面难度不太深,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并不难,但若要上得新颖别致却非易事。
在此课的设计上,我试图从近年文坛、影坛上流行的“武侠”热导入,引发学生兴趣,让学习课文与关注社会热点有机地融合,而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说英雄.道英雄”又回到了热点问题,在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中,“英雄”的深义在课文人物形象分析和课外引申阅读中得到了一定的深挖;而关于此话题的讨论课下将延续下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明白“英雄”的真正内涵,这样实施教学的目的是将德育和美育无形地渗透于语文教学。
这节课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A课前预习并搜集有关课文背景资料;B立足文本学会立体分析文学形象;C在扩展阅读中深入名著,在存疑和互动交流中学会比较。尽管这些目标在有限的一节课内似乎有些杂,但串起来却是一条主线——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切入、学习并逐步深入研究,这是我的初衷!从反馈的情况看,这一尝试已得到了粗浅的实现。
这节公开课已结束,客观的来说,我的学生还是比较配合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就我个人来说却存在诸多不足——由于我事先未曾试讲,那些精心准备的幻灯片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故障,延误了正常的步骤;在课的前半部分,在介绍作者及背景相关资料时,因是古文怕学生不懂,故讲解过多延误了较多时间,以至于最后的“说英雄.道英雄”的交流与表达未能很好地展开;课前预习不到位,部分学生对课文较生疏,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想选择在第二课时上也许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我的设想很多,有一部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有些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太理想,“教,然后知困”,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尝试中我会更加成熟起来!
(三)、学生感受
星期四下午,我们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
那天的公开课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一开始,同学们有点胆怯,老师提的问题都是由自己来解答的,我们看出她当时十分着急,后来制作的幻灯片也出了故障,老师在台上一时手忙脚乱。
同学们知道这样全体沉默下去是不行的,我们心里都很急,于是在正式转入《大铁椎》这篇课文的时候,同学们在下面都很积极,举手发言的人好多哦! 大家都显出争先恐后的样子,老师的眉头也明显舒展开了,上课也上得很有劲道。只是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不是最好,最后的“谈英雄,论英雄”这个环节也未能很好的展开。
虽然幻灯片一连好几次出现失败,可我觉得我班的上课表现还是不错的,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纪律也不错!有好多平时在上课时不太说话的同学,在开课时他们却发挥得很不错,如:郑飞、徐一、金叶等。
这是我们班上得最别开生面的一堂课,不是因为有教导来听课,而是同学们的潜意识在促使我们把这堂课上好。
过去我们从未经历过语文公开课,现在有经验了,以后再有这样的课就会从容面对了;即使在平日里的每堂语文课,我们也都会上得如此有活力,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112.html
-
【根据音响编故事作文】《根据音响编故事》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的课堂教学,我设计了“任务篇”“联想篇”“写作篇”“修改篇”几个篇章,通过“设境激趣,启发探索,网上实践,课外延伸”的教学,行之有效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为帮促...
-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_《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修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
-
意外的惊喜英文|意外之处惊喜来详细阅读
[反思] “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老师,我觉得你说得不完全对。”“老师,我有补充。”……面对这群越来越有主见的学生,为人师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将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到底呢,还是大大方方随着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深入下去?这是一个摆在教师面前的真实而严肃的单项选择题。...
-
[《纸船和风筝》课后反思]《纸船和风筝》反思详细阅读
最近参与学校竞赛课的准备工作,试讲两次,总觉得这节课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方面还没有突出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这对于竞赛课来说等于缺乏杀手锏。关于开发课程资源可以说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我的示范课、日常课中体现不少,对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等都较大的作用,构...
-
【《蜗牛》教学设计】《蜗牛》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蜗牛》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
-
教学感悟_教学感悟详细阅读
作为教师,要保证自己在进入课堂之前有一个好的心态,而且每堂课后,最好作一次小结,或是说“课后反思”。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这堂课,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对于老师而言,“每堂课起码要对得起天真可爱的孩子”。我努力做到不把课前的心情带到课堂中,也很少把课堂中的心情带到课后。“学着爱上你的行业,...
-
[新课改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新课改中教学行为反思详细阅读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新课改背景下有些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如下:...
-
[读《道士塔》有感]有感于《道士塔》教学中的困惑详细阅读
以前看到一个教育的寓言:跳蚤能跳多高。讲述科学家用一个实验说明了没有限制跳蚤能跳到让人意想不到的高度。引用这个寓言来阐述教育上的一个道理。似乎给学生压抑的便是教师的教和为检测教学效果的考试。如果没有了这两样的限制,学生也会像那跳蚤般能跳到让老师惊讶的高度。但是实际情况怎样呢? 笔者...
-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林黛玉进贾府》反思详细阅读
今天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节课的时间围绕四个问题讲了第一段。 第一是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是比较清晰的,学生可以容易地找出,所谓的路线图应该是由一些时间和地点的节点构成。“弃舟登岸”后由东向西先后经过“宁国府”—“荣国府”—“西边角门”—“一射之地”—“垂花门”—“抄手...
-
【孩子能干的表现】其实孩子很能干详细阅读
原以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会,直到经历了这样几件事,方才发现他们很能干。 如:执教《小小的船》一课,一个创编想象是句子训练,孩子能说的令你意外,他们说:“闪闪的星星像宝石”。多贴切的比喻,这本事来自于电视:他们说:蓝蓝的天空像大海。这想象来源于听姐姐说。原来,他们不是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