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语文教学中插上多媒体的翅膀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媒体也在不断地提高层次。从最初视听技术的运用到目前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使传统的直观教学方式拓宽为多种媒体的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效率,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一、利用图片资料增加直观性,理解文本内容。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选入教材的文本都是文采奕奕的,值得学生积累其中的语言文字。但语言文字的传情达意之妙,对于我来说,有时是很难向学生说清的,我只好组织学生机械记忆,常此以往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可能提高。曾经有学生对我说语言文字太枯燥了,他们不愿意学,情愿看动画片。
于此,我深刻地了解到单一地从书面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文字有直观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六年级有一篇季羡林先生写的《夹竹桃》,其中在描写夹竹桃颜色的时候,这样写到:“一盆是白色的,一盆是红色的,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火中有雪,雪中有火。”这种情景学生没有亲眼见过,再则小学生的感知水平不高,他们无法感悟到“火中有雪,雪中有火”的情景,只知道这景象一定非常美丽。因此,我在上课时先指导学生充分地认识文本,体会“红似火、白似雪”的美丽景象。学生对文本有一定感悟后,我就出示网上下载的夹竹桃红、白两种颜色相容的图片,指导学生观看。学生们马上被红似火、白似雪的夹竹桃吸引住了,他们不时发出啧啧赞叹。我想:这时,学生们虽然不一定能用言语准确地表达这种意境,但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表象。多媒体把原本抽象的事物直观化,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学生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这是以往传统的板书、口授等形式达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声音资源进入当时情景,感悟文本内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曾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手段恰当地运用其功能,能有效地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图、声、形等形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听功能,让学生全方位感知信息,不仅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比如:《爷爷的芦笛》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生动、到位,对学生的习作熏陶帮助很大。文中象声词“哗——哗——”在文中深刻地体现了海水的凶猛,但是学生们碰到这个象声词的时候,却不能准确地用朗读表达出海水的凶猛 。于是,我马上播放从网上下载的海浪澎湃的声音并配上海浪翻滚的图片。学生入情入景地聆听着,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下子领悟到海水是如何的汹涌,也为这些从未经过大风大浪的学生理解主人公当时为何会非常害怕打下基础。无疑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三、利用录像功能变静态为动态,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的难点和教学重点,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内容,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我们可以让文本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情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就是很难用常规手段解决的。它的重点、难点是:司马迁艰苦的牢狱生活和在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忍辱负重写完《史记》。学生对汉代的政治不了解,对当时的牢狱生活也不了解,不知道司马迁受到了怎样的酷刑,也不知道司马迁是怎样在监狱中过着艰苦的日子?要想学生们对这一切有深刻地感悟,并体会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必须依*多媒体中录像的功能。昆山的张凤良老师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就向学生播放了有关司马迁在牢中艰苦生活的片段,这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寒冷的冬天,司马迁在一个四面透风的牢房中,穿着单薄的衣裳,边写着《史记》边不住地咳嗽,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都为司马迁的悲惨命运感叹、悲愤,有感情丰富的学生为之留下了辛酸的眼泪。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老师多讲什么,学生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的品质已体会得非常深刻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自然化解。 12
四、利用网络资源扩充课外知识,深化作者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信息的容量是丰富的。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大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效果的反馈渠道,为更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等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在我看来永远是个难点。但当我听了杨春柳老师利用多媒体上古诗《江雪》一课,我觉得古诗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并合理运用,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而且教学的难点很容易突破。《江雪》描写的是大雪纷飞的日子中作者柳宗元一人独钓寒江雪的情景,作者借大雪表述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以及自己孤独的境界。当老师问道:“柳宗元为什么一个人在大雪中垂钓?”同学们面面相觑,不明所宗。老师看出了学生的难处,于是用多媒体出示一段文字,反映的是柳宗元政治不得志的苦闷与孤独。老师引领学生朗读她出示的文字,并给学生作了简要的介绍,老师再问上述问题时学生们一一举起了手,被指名的学生回答非常准确。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106.html
-
【《窗》教学设计】《窗》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反思《窗》的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透彻。课堂上注意了课文一些大问题,但课文中的一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细、欠深,使师生上完课后缺少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2、课堂教学机智还欠灵活。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课堂上,一...
-
差生多怎么办_多给差生以信任详细阅读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差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课文背错了,词语写错了,不要动不动就责怪甚至批评,要鼓...
-
二年级图形与拼组教学反思|二年级组的小组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伴随着秋季的收获,我们二年级组的小组教学在全组老师的合作、努力下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回顾历时一个月的教学活动,我们都深感到这次小组教学无疑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对于这一次的小组教学,我们全体二年级组的老师从一开始就投入状态,认真对待,老师们在学习有关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深入钻研...
-
【《沉香救母》已改编成电视剧什么】《沉香救母》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沉香救母》是一个生动的神话故事。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了由这一故事改编的动画片《宝莲灯》。学生心中已经对人小志大,不畏艰险的沉香充满了敬佩,已经熟悉了故事内容。如何让学生将外在的形象内化为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情呢? 在学习到课文《沉香救母》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随笔_作文教学随笔(一)详细阅读
学生都害怕作文。多数是学生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学生看到作文题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根据要求独立作文,而是在记忆仓库里搜索,自己曾看到过的哪篇作文符合本次要求,可以拿来用,搜索不到便紧皱眉头,苦思冥想。三年级刚接触作文,我们要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首先要让学生多读精背。让学生广泛阅读一些...
-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_《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有三个环节给了我触动。 一、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初读课文后,认读字词时采用了“大转盘”的游戏,将学生的识字行为寓于愉悦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玩...
-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课后反思]《陈涉世家》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并且有效地兼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检验。质疑、探究、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成功的体验中进取。 总之,这堂课作了两点尝试: 1、 重在传授方法。 2、老师...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问题全解决了”详细阅读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
-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_《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它与学生的生活、感知是有一定距离的。我尝试着让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在学生熟读课文,找到了表示人们泼水的动作的词语(端、泼、拿、灌),并利用插图知道了还可以用许多不同...
-
【《金色的脚印》教学视频】《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金色的脚印》是新编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尤其受到小朋友的青睐: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的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