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描写的作用]《语言描写》教学案例与反思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一 背景分析作文历来是大多数学生学语文最怕的东西,许多学生把作文看得很神秘,平时说话讲故事口齿伶俐、滔滔不绝,一旦写起作文来,就枯燥无味,语无伦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作文只局限于叙述,不擅长描写,缺少必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怎样让学生的文思流畅起来,让语文味借一双有力的翅膀在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飞翔,语言描写就是一个好的突破口。针对于此,我安排设计了本节课。
二 教学构想
(一)教学目标和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针对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制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语言描写的相关写作知识,指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爱思、善用语言描写表情达意的精神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思路构想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知识目标”,难点是“能力目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组织学生学习语言描写的前提下,教师给出语言描写的思路,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描写训练。从“人+说话”起步,到“(人+说话)+(人+说话)”,最后定位到在“说话”前面加上表示语态的词语。在教学设计中,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铺垫,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推进,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让学生课上有一种轻松感,好像在做一种有益的游戏,指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三 案例实录及点评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一提到这首诗,大家就会想到匈牙利著名的诗人裴多菲。提到裴多菲,很多人都知道他的诗才,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辩才。下面请听《裴多菲智辩庄园主》的故事。
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故事。
师:在这个故事中,裴多菲利用什么作为武器战胜了庄园主?
生:齐答语言。
师:语言的作用妙不可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语言描写训练。
点评:从学生熟知并喜欢的诗歌作为切入点,紧接着话题一转,强调诗人的辩才,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思想感情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习教材,筛选信息
1学生速读教材,边读边在文中进行圈点批注,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
(1) 什么是语言描写?独白、对话、交谈分别指什么?
(2) 语言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3) 语言描写应注意什么?
2学生边默读短文边圈点批注,然后进行竞答(要求说出所答问题的页码、段落),其余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点拨明确:①语言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及其语态的描写。独白就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指两个人面对面的谈话,交谈是指参加谈话的人不止两个,而是三个或三个以上。②语言描写的主要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除此之外,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介绍有关情况等。③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第二、要明确目的,不要为追求生动而让人物没话找话。
点评: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引导学生边读边进行圈点批注,这不仅训练了学生读书能力,还指导学生进行要点的提炼,为下面的训练作了必不可少的铺垫。
(三)循序渐进,指导思路
师:我们已了解了语言描写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进行语言描写训练。
第一环节,用简单的“人+说话”的格式说话
1用下面的格式说话:人+说话 (点拨:为使表达更丰富,避免单调,要学会用更多的词语来代替“说”字。)
2用下面的格式说话:(人+说话)+(人+说话)(提示:这里是两个人说话。)
3师拟定情境:周六或周日,你想随心所欲的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但是你的想法和母亲意愿发生了冲突,其结果,要么是你顺从了母亲,要么是母亲说服了你。请把你当时和母亲对话的情形叙述下来。(提示:这里是说一段话。)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小组推荐出“最佳表述者”在全班口述,教师进行启发性点拨、评议。
点评: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学生有的可说,有的要说,带着学生敞开心灵、放飞思绪,让内心的情感如涓涓溪流汩汩不断,或如长江大河汹涌澎湃,使每个学生有参与的激情又有表现的欲望,有体验的需要,也有对话的意愿,有探究的冲动,也有创造的灵感。
第二环节,认识语态这一概念,进行语态描写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叙述的内容都很丰富,做到了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但是在人物对话中,人物的特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吗?(学生不语,有的摇头,有的低头思索。)这里缺了点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师点拨,学生答出“语态”。
1指导学生翻阅教材,明确“语态”这一概念。语态是对人物说话时的神情、举止的描写。
2给材料进行语态描写训练。
材料一:今天,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了第一名。现在请王小星同学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转向王小星) 因为是好消息,你希望大家早点知道,所以你一边跑,一边喊着“报告”,下面请同学们注意王小星说了什么,他是怎样说的。12
(王小星按要求表演: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的第一名啦!”
大屏幕打出句子:王小星( )说:“ !”
谁愿意说?(学生情绪兴奋,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1:王小星连蹦带跳地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
生2:王小星欢天喜地地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啦!”
生3:王小星一边跑一边喊:“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啦!”
生4:王小星兴致勃勃地连声喊道:“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啦!”
师:同学们描述得都非常好,注意到了在人物说话时的神情、举止上作文章,其实写作就这么简单。
大屏幕出示材料二:有一对孪生的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位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不是好地方。”“为什么?我的孩子。”“因为这里每一丛花下都有一丛刺。”不一会,另外一位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我的孩子。”“因为这里每丛刺下面都有一
枝花。”
阅读材料,在跑来前面加上表示语态的词语,表现两个小姑娘对带刺的玫瑰的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
步骤:
①学生思考,把自己想好的词语说给同桌听,请自己的同桌先欣赏一下自己的成就。
②指名学生单独口答,并阐述理由。
③同学进行评议,教师进行启发性点拨。
生1:第一个小姑娘“面带怨气地”跑来;第二个小姑娘“满面笑容地”跑来。
生2:第一的小姑娘“心灰意冷地”跑来;第二个小姑娘“兴高采烈地”跑来。
生3:第一个小姑娘“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吮着手指头”跑来;第二个小姑娘“蹦蹦跳跳地举着玫瑰花”跑来。
师:同学们描述得都非常好,特别是第三位同学,不仅正确,而且有创造性,表达了不同于一般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第12页。)
3把你刚才和母亲的一段对话加上语态,用下面的格式写一段话:
(人+神情、举止+说话)+(人+神情、举止+说话)
学生动笔写,写完后进行小组交流,推出本组写得最好的或是进步最大的,到展示台给全班同学进行展示。之后本组同学进行评议,其余同学补充。(请3——5名同学进行展示交流)
点评:这一步的设计很精妙,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铺垫,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推进。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既培养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又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放”而不任其自流,“扶”又没有包办代替,合作探究的“度”把握得很好。
第三环节,限定格式,发现规律,拓展新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描写人物语言时有几种格式?分别是怎样的?
生:纷纷举手竞答。
师点拨明确,有四种格式。第一种,先写出说话人是谁,再写出他讲的话。某某说:“……。”第二种,先写出所讲的话,再写出说话人。“……。”某某说。第三种,把讲话人是谁放在所说的话的中间,前后是这个人说的话,说后面用逗号。“……。”某某说,“……。”第四种,根据上下文的交待,把讲话人是谁省略,只写所讲的话,每一个人所讲的话要分一段。
师:在人物对话过程中,灵活的交待说话人,会使我们的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文采,请同学修改刚才写的片断,练习灵活交待说话人。
生:1学生在原文中修改。2学生读修改过的文章。3学生评议。
点评:学生既是展示者,参与者,又是欣赏者,评价者,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引在知识点,导在关键处,拨在疑难中。
(四) 课堂小结,深化知识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语言描写训练,老师今天又教了大家一招。进行语言描写时从内容上说不要忘记人物说话时的神情、举止,即语态;从形式上讲,要灵活交待说话人的位置。掌握了这一要领,也就找到了记叙文写作的金钥匙。
四、总结分析和反思
1引导学习思路,为学生自主学习搭设平台。
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初中的作文教学浩繁且没有头绪,就像整个宇宙一样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呢?这当然需要教师的点拨功夫。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像一架梯子,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至高点,让学生去摘取那颗最美的星辰。在本教学案例中,我努力设置“支点”,精心架置“梯子”,使写作的内容适合学生的口味,把写作的内容渲染到最浓的程度,带领学生捕捉写作灵感,给他们创作最佳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课上有一种轻松感,好像在做一种有益的游戏。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引在知识点,导在关键处,拨在疑难中。
2创设交流情境,拓展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
美国创造学的奠基人奥斯本认为:对一个成功的“人脑风暴”来说,许
多创造性的方法都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创造性的人才通过相互交往成为独立
的人。创造心理研究表明:阐述、争辩、议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
本教学案例中,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情境:师生合
作、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人机合作,随堂写,当即平,人人动手,个个
动口,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工程中学
会沟通、学会互动、学会分享。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倾听别人意
见的习惯,在合作中学会学习。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098.html
-
什么东西吸引孩子_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详细阅读
。这也引发了笔者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让文字有灵性 “本色”一词在词典里解释为:本来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语文如何彰显自己的本色呢?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和意,使一个个文字符号成为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灵性之物,叩击学生的语言敏感点,达成正确...
-
[《钓鱼的启示》课文]我教《钓鱼的启示》详细阅读
课正式开始了。没有课件中的图片导入,我便用语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小猫钓鱼》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于在备课时,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对“放鱼”和“启示”这两部分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便将文中“父亲让儿子放鱼”时对话的...
-
小溪为什么会生病|执教《小溪生病了》课后反思详细阅读
《小溪生病了》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叙述了小溪从清到脏,在从脏到清的过程。在朗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唱读、不顿读,训练学生能连贯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文中的一些叠词用得很有特色,如:“清清的、绿绿的”我指导学生第一个字读得短促些,紧接着读第二个字,第二个字音节可以稍延长,“的”字要...
-
执教是什么意思_执教《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我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 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 ,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这...
-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反思_关于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详细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识字教学时,教师除通过读、写等方法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更要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乐趣。 “加减法”寻规律,识字有效率。利用学生熟悉的部首,我们可采取“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内容。例如,在学了“青...
-
镇定的女主人原文_《镇定的女主人》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镇定的女主人》这课,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存在一定的悬念,而要解开这个悬念,我采用了变序教学的形式。在创设了“眼镜蛇盘上脚”的情境后,引生入境,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情况紧急和女主人的镇定。尔后精读课文,体会女主人镇定的具体表现。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重点突出,易于突破难点,克服了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当学生明白...
-
看图说话学拼音|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 2、培养学生正确的的击键的方法与技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电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打字姿势。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运用指法。 教学设计: 二期课改后,新的语文教材在认识字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汉字的拼...
-
【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语言文字训练不要丢详细阅读
课改之后,语文课堂活跃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了,课堂变得热热闹闹。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可以这样理解,可以那样体会,学生的看法多了,思考多了,但热闹过后总觉得在浅层表象后少了几分积淀。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
-
[一尊铜像还是一座铜像]《一座铜像》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琅琅书声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而每一次的朗读并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以读为本,读中显悟”体现在每一次朗读我都预设了要求。如:读描写小于连姿态的句子,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读课文的一、四小节,是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思,针对这两小节内容进行质疑。读课文二、...
-
【如何讲成语故事】如何进行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详细阅读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进行讲成语故事的听说训练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丰富学生的词汇仓库,对学生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进行讲成语故事的训练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注意循序渐进性 开始阶段,可以先由教师示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