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春(发展性学习案例)

语文教学反思 2025-06-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一、学习目的 
    1.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揣摩准确而生动的描写,体会巧妙的语言。
    3.领悟景物描写中所包含的感情。
    二、反复诵读,配乐朗诵
    1.体会“盼春——绘春——赞春”的情感思路和文章思路。
    2.能划出美好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体会作者兴奋、喜悦之情。
    如:水涨起来了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蜜蜂嗡嗡地盟着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3.课文的字里行间,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读了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三、合作讨论精读品味
    1.文中描绘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你最欣赏哪一种?
    2.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有什么好?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试为这四季的草各设一个比喻。
    “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用拟人的方法为这四种雨各写几句话。
  2.试想下列问题。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林斤澜《春风》)
    ①这段话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②这段描写与课文哪段内容相关,又有什么不同?
    五、相关链接
    1.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中学教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2.文章简介。
  《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抓住春景的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赞美之情。
    文章以“盼春”开头满怀欣喜而又津津乐道地描绘了一幅幅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图景,在此优美背景下的人也充满了春意,他们走进大自然,构成了一幅“迎春”图,使人情不自禁地赞美起春天的新意、娇美和活力。    
    “春草图”从小草出土的情状——“钻”表现旺盛的生命力。接着从它的质地和色彩——“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新”,它也给小孩带来欢乐和欣喜——64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让人感受到“轻悄悄”,“软绵绵”。随着天气渐暖,百花烂漫,“春花”竞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色彩争艳“像火”、“像霞”、“像雪”;花儿香甜引人遐想。蜂蝶繁忙——“闹”,“飞来飞去”。野花多而闪烁——遍地是“杂样儿”“像眼睛”、“像星星”,进一步展示了春意的浓郁。
    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感受: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听觉——“唱出”、“应和”、“响着”,把空灵的春风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声、有情。
    “春风图”描绘了春雨中特有的美景b春雨的多、细、密、亮、柔也通过视觉、感觉,形象地体现出来了,雨中景物的新美由色彩——64发亮”,“逼你的眼”的感受表现,写夜景时作者选取了灯光,撑伞的行人,披蓑戴笠的农民,雨中静默的房屋,描绘了和平宁静的雨中夜景图。12
    这四幅图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草、花、风、雨如天地一般和谐完美地组合为一体,每幅画面也都有人的活动和感觉,一切都显得那么融洽。    ’
    由此,作者抓住生活中常见的“春早人勤”的中国民间特点,描写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劳作活动的情景。“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在人们的心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展示了一幅“迎春”的热闹景象,人和景再一次融为一体。由此,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水到渠成地汇成一股赞美的热情,结尾三段文字使用三个比喻句讴歌春天。“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小姑娘”比喻春天的艳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力量和信心。    一
    全文洋溢着对春天由衷的欣喜和爱意,通过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及叠字、叠词、叠句的使用,这种喜悦的轻快、活泼的爱意更显玲珑。
  3.《春》中拟人的妙用。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将春天拟人化,不仅将“春天”这个描写对象总体拟人化,而且将春天的表征,即每一个景物都进行了拟人化处理。从第一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始,就定下了全文拟人化的基调。既然是拟人,就必须带出作者的主观感受。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待每一个景物都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充满爱心。如第三段描写小草,说“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已经不知道是描写小草,还是在描写天真顽皮的孩童了。至于描写桃树、杏树、梨树,描写野花、鸟儿等景物,更是充满童趣,反映了作者的一颗童心。
    另外,作者的行文、遣词造句都相当精彩。本篇用词非常准确,如在“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中,“逼”字就用得很好,写出了青色跃然入眼的感觉。文章的结尾用了三个排比句,揭示了春天的三个特征:新的,漂亮的,和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全文。
    从文章之外说,作者描写的其实是乡野的春天的景色,这是作者居住的现代文明创造的城市里看不到的。所以说,这篇文章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作者对逝去的江南田园梦的追念。
  4.春的赞歌——读朱自清的散文《春》。
  《春》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是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对花的描写,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欣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话”。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儿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二是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
    三是语言朴实、隽永。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说,通俗易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意味。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099.html

  • 阅读《做什么事最快乐》_《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青蛙想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便去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妈妈。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青蛙产生了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疑问。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分别写了小青蛙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做什么事最快乐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写小青蛙问妈妈做什么事最快...

    发布于:2025-07-03

    详细阅读
  • 【《爸爸的老师》主要内容】《爸爸的老师》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7个.  2积累词语5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教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 谈话引题 1 师: 小朋友,开学还不到两周,沈老师和你们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却知道你们...

    发布于:2025-07-03

    详细阅读
  • 【《梨花满咸阳》对公德的看法】《梨花满咸阳》教学案例与反思

    自从开始课改以来,常听到许多教师的抱怨:“这语文课到底怎么上?”、“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越当越不会上课了!”、“一上语文课,课堂上死气沉沉的,真头疼!”听着同行们的议论,我也深有同感。坐下来,经过静静的反思,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回放着精彩部分。自己的语文课学生跃跃欲试的神态,使我翻然醒悟...

    发布于:2025-07-03

    详细阅读
  • 《五彩池》教学设计_《五彩池》教学反思

    《五彩池》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五彩池不仅形奇,色也奇。本节课,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语言。...

    发布于:2025-07-03

    详细阅读
  • [学生丢三落四反思日记]关于学生日记的几点反思

    日记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而且能够培养 培养的学生的养成习惯和写作习惯 , 学生每天写日记 , 认真记日记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 在这几次检查学生日记的过程中 , 总结了几点反思 : 教师对日记的重视。如果教师经常检查学生的日记,在学生的日记里加几句评语,...

    发布于:2025-07-03

    详细阅读
  • 开启什么之窗|开启“创新”之窗--《识字4》教学片段反思

    师:我们读懂了儿歌,背诵了儿歌,了解了课文中可爱的小动物。课前,老师也去观察了这些小动物,还拍摄了他们活动的情景,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的观察成果?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蜜蜂、知了活动的情景。) 师:小动物们的活动可真有趣啊!你们能不能学习课文编编儿歌呢?选自己喜欢...

    发布于:2025-07-03

    详细阅读
  • 成语的教学反思_“中国成语识字”教学反思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揭示汉字独特的本质,构建儿童快速识字,大量阅读,高效习作的可操作程序创建中国文化语言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信息时工的呼唤。   今年我在爬犁小学任五年级班主任。我发现学生习作中错字 、 别字,病句屡见...

    发布于:2025-07-03

    详细阅读
  • 《望月》教学视频_《望月》教学反思

    昨天,我应几个实习老师的要求上了一堂语文课。自我感觉不错,成功之处在于: 1、重感悟、抓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中很强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重感悟。这就造成一种不良的倾向:学生只是匆匆读过一遍课文,句子还未读通,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说感悟,往往造成课堂上的“死气沉沉”。但...

    发布于:2025-07-03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反思1000字左右】语文教学反思10

    一、用 心投入,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氛围   这节课,我始终不忘运用充满激情的鼓励语,调动学生朗读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时安排“想读的,你就读吧”、“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简直...

    发布于:2025-07-03

    详细阅读
  • 李老师在教学《落花生》|《落花生》教学随笔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在课堂抓住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导入上下功夫,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是之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作为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每天面对着渴望求知的学生们,如果每一篇语...

    发布于:2025-07-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