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勇气》教学设计】《勇气》一文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jiaoan.jxxyjl.com--语文教学反思】
《勇气》是美国作者狄斯尼的一篇小说。它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德军发现法国农妇救助了那位美国伞兵就枪杀了她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设法逃了出来,奔向树林。德军立即围追他。走投无路时,美国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至此,作者称赞道,是两种勇气打败了敌人,即“青年伞兵智胜的勇气和法国农妇毫不犹豫为美国伞兵提供了第二次机会的勇气”,并借一位空军将军之口,对这两种勇气作了画龙点睛的诠释。按传统教法(导入课文——介绍背景——分析情节人物——归纳中心——概述艺术特色),条理虽然清晰,教学步骤虽然完整,教学内容也很全面,没有什么遗漏,但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值得回味的东西恐怕不会太多。若换种思路,打破常规,大胆尝试,把传统教法与开放式教学结合起来,抓住文章情节,围绕文章重点、难点展开探究,或许能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一张面孔,一种腔调,一个模式带来的单调沉闷,使探究的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文章的情节发展可以用四个“两”来概括,即两次求救——两次救助——两次评价——两种勇气;文章的重点是对两种“勇气”的理解,难点是怎样认识“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据此,教师可以在情节高潮处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重点,即对两种勇气的理解,或在情节发展结合部——两次评价处由教师直接提出下列问题展开探究:
1、美国伞兵两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是偷生还是求生?这种行为称得上勇气吗?你如何理解美国伞兵的勇气?
2、法国农妇为救美国伞兵,丈夫被敌人枪杀了,文中那位空军将军却说她是一个幸福的人,你认为她的幸福在哪里?你有过类似(助人为乐)的幸福吗?
这两个题目都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以问题1为例展开探究,势必会出现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碰撞难免产生冲击,但迸射出的火花却能彼此映照。由于民族不同,其生活习惯、道德传统、文化观念、社会背景不一样,东西方民族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崇尚的是舍己为人,在困难面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他人。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中,这种舍己为人、舍己为公、舍生忘我、舍生取义的事例举不胜举,董存瑞舍身炸敌堡、黄继光以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若等闲……,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沃土上盛开的英雄之花。而西方推崇的是平等的价值观,在相同的环境中,生命个体具有等同的生存权力。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美国伞兵为何不顾自己给法国农妇造成的悲痛而再次向她求助的举动。况且在战争时期,保存一位优秀的战士(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 ---引自课文),就是增加十倍甚至百倍的打击敌人的力量;对于渴望和平的人们来说,美国伞兵绝境求生,智胜敌人的勇气又何尝不值得称道呢?
《勇气》的确是一篇典型的体现西方人文价值观的文章。如果用我们的价值观去苛求那位美国伞兵,那么,他的行为不仅不值得称道,反而会遭到人们的冷遇,甚至是唾弃。开放的社会要有宽阔的胸怀,我们在挚爱自己的文化传统,践诺着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同时,理解并尊重其它民族的价值观,能够加深彼此理解,促进双方融合。同居地球村,同为地球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界的象征意义将会渐渐凸现,国界的实际作用会慢慢弱化,民族的融合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尽管目前冲突在出现,战争在爆发),价值观念趋同,精神追求呈异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今天坐在教室中的学生,不仅是明天民族经济的建设者,而且是明天世界经济甚至是地球经济①的创造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身上肩负的这个责任,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追求,既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又不能用自己的标准作为衡量其它民族价值观的尺度,更不能对其予以否定。离开西方人文背景奢谈美国伞兵的勇气,犹如离开源头找水,学生会一脸茫然,产生疑虑;用我们的价值观评价美国伞兵的勇气,向学生传递的是一种偏狭的信息,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时也把武断粗暴教给了学生,这是一种教育专制,是教育的误导。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把生存意识、生存技能作为生命的要义向学生传授的时候,怎能用我们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去苛求美国伞兵,甚至对其加以挞伐呢?(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常常有教师认为美国伞兵的生是建立在别人的死和痛苦的基础之上,是极不道德的行为,这样的生是一种耻辱。)美国伞兵的生存意识、生存技能是他得以生存的基础,生存的目的和意义才是美国伞兵的勇气的精核,“他胸前佩戴的那些闪耀的勋章授带”不就是对他生存目的和意义的高扬吗!在学校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今天,《勇气》不失为一个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意义、感悟生命真谛的上好文本,我们要好好开发它,利用它。文本相同,解读迥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键看教师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狭隘只会让人封闭,包容才能促进交流。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共同构建了人类文化的瑰丽大厦,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又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有限的文本可以拓展出无限的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上航行,在思维的蓝天下翱翔,人本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教育思想就会走进课堂,来到学生中间。
有人担心这样的开放、这样的探究会弱化文章主旨,冲淡教学节奏;其实不然,这种以文章主旨为中心的开放、探究,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而且能让学生在体悟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这种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意义的开放探究过程,不正是我们同行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境界吗?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所大力提倡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已悄然临近。新课程呼唤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拿出“勇气”,敢于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我们不仅要做“新课标、新理念”的宣传者,更要做一名“新课标、新理念”的探索者、实践者。 12
注解:
①地球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曾是以损耗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取得的。大自然报复了人类,荒漠化加快,沙尘暴频临,洪水泛滥而水资源又匮乏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变差,臭氧层遭到破坏等等,人类的生存环境慢慢恶化。人类开始意识到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的恶果,并采取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但没有上升到发展经济同样是为了保护地球母亲的高度来认识。笔者认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保护地球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必将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发展经济的目的既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护地球母亲,美化、优化生存环境的需要,二者同一是为地球经济。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yuwenjiaoxuefansi/158081.html
-
影视作品与小说的区别_让影视作品走进小说阅读的课堂详细阅读
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有很多都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合理的利用这些影像资料,使小说阅读教学与电影电视的欣赏结合起来,将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小说是语言艺术,与电影这种视觉艺术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小说构成的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大部分小说是人...
-
【《西湖》教学设计】《西湖》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西湖》这一课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四类字与二类字各有十个,文中还有11个注拼音的字。所以学生在读通课文时遇到了不小的障碍。为此,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我先是领着学生把课文读一遍,然后把一些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教学生读了一遍,之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分节读课文时,学生基本能读通课文了。文中...
-
【如何写好观察记录反思】写好反思记录适应新课程改革详细阅读
如今,新课程的实施已从实验区走向全面铺开,如何加速教师成长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已是各学校刻不容缓的事情。随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与之相对应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全面推广。教师如何面对这次脱胎换骨的教学改革呢?我觉得首当其冲写好反思记录。 反...
-
[文言文《推敲》]《推敲》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
-
走进心灵深处的句子|要走进小学生的心灵深处详细阅读
刚教书时,自己总是以为小学生就是小孩子,他们只需要教育教育再教育,平时处理事情也比较武断 随着教龄的增长,越发发现自己的认识错误 一次班会课上,我心情大悦,破天荒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好老师的形象,学生还是比较单纯与可爱的,经过几分钟的试探,一个个便敞开胸怀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概括如下:...
-
【整体怎么读】整体入手读中感悟——《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后记详细阅读
《做一片美的叶子》文质兼美,简约冼练,诗一般的语言极富启发性 这样的文章,切忌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 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在读中让学生自己驱赶悟,让诗意在诗意的课堂上生成,涌动,回荡 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实践——体验 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在亲身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属...
-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飞夺泸定桥》教学片段反思详细阅读
历史背景,教师板书泸定桥 二、讲授新课 (一)通读全文弄清泸定桥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1、出示思考题。 A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这是座什么样的桥? B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2、学生自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作上记号并读一读。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略) 4、教师...
-
【记叙文作文指导教学反思】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一般来说,学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
-
读了《梅花魂》的收获_疏忽的收获——《梅花魂》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今天课上,讲《梅花魂》,因为依旧是去年的老教材,因此,面对着不同的学生,仍旧讲得轻车熟路。 在进行到第二个故事的朗读理解时,我与同学们突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见课文中写道:“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可是,我随口读道:“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了的吗?”孩子们也仿佛承认了我的这种读法,(因为这比...
-
小学语文考试质量分析|小学语文考试质量分析详细阅读
数 到考率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待合格率 39分以下 18032 17965 99 63% 78。98 53。99% 94。65% 6 71% 0 73% (二)各板块分析 整张试卷分为识字写字、积累·阅读、语文实践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