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8的认识与应用】数学教案-相遇应用题
【jiaoan.jxxyjl.com--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相遇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准备题、例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 中,渗透“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使学生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教具准备:计算机及辅助软件
教学过程 :
一、展示设疑:
⑴复习铺垫
同学们,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有关行程问题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在过去的知识基础上把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现在我们把一些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1、口答:张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电脑辅助)
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回答?
2、在27届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勇夺28枚金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现在我提议,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我国体育健儿为我们取得的荣誉。
但是,鼓掌也很有学问,你们鼓掌时两只手是怎样运动的?从开始运动的地方,时间,方向及运动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思考。
(边问、边答、边板书)
两手运动:
地点:两地 结果:相遇
时间:同时
方向:相对(相向)
今天,我们就要从以前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转变为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二、引导思疑
1、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70米。 (电脑辅助)
请同学们看屏幕,张华和李诚是怎样走的,结果怎样?
(电脑辅助)
2、⑴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中走的时间是1分钟这一行。完成后利用电脑演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的过程并集体校对答案。
问:走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是怎样求出来?两人之间的距离呢?
⑵让学生把表格填完,利用电脑演示来校对
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随着两人走的时间一分一分地增加,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怎样变化?两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生什么变化?
当两人的距离是0时,我们就说这时两人怎样了(相遇了)两人运动的结果就是相遇
⑷同桌讨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电脑辅助)
要求两家距离就是求什么?
(板书:两家距离等于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
⑸像这样,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他们所走的路程之和正好等于两地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相遇问题。
(板书:相遇应用题)
三、引思解疑
1、出示例5: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小强和小丽是怎样运动的? (电脑辅助)
3、让学生尝试解答。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相互讨论。
4、反馈学生情况,全班讨论并强化两种解法。
⑴请你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电脑辅助)
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
再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⑵还有别的解法吗?
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
问:65+70求什么?这就叫做速度和。乘以4表示什么?请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相遇时两人是否是一共行了4个(65+70)米的路,我们来验证一下。 (电脑辅助)
小结:相遇应用题通常有两种解法,第一种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是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四、拓思创新
1、甲乙两个工程对同时修筑一条公路,14天修完。甲队每天修280米,乙队每天修30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电脑辅助)
2、甲乙两人同时从对面走来。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两人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 (电脑辅助)
板书设计 :
相遇应用题
两手运动: 两家距离等于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
地点:两地 出示例5:………
时间:同时 结果:相遇 65×4+704 (65+70)×4
方向:相对(相向) =260+280 =135×4
=540(米) =540(米)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wunianjishuxuejiaoan/105508.html
-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方案】小数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教材p14练习三第6~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运用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熟练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简便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
-
张齐华《认识分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教材分析详细阅读
四、 认识分数学生在三年级教材里初步认识了分数,其中三年级(上册)教材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下册)教材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的意义,涉及的有关知识比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编排。第36~37页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第38~43页真分数与假分数...
-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反思_“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看书”等多个情境,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 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其次我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在...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讲解视频】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 第 1 课时 数的世界[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第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3、了解什么是整除。[教学重、难点] 1、探索找一个...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赛课教案详细阅读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基础达标】(2人小组进行,组员叙述,组长做修正和补充)观察课本第2页情境图,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半个西瓜”、“橙子卖完了”,分别...
-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_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1课时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p12~14。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
-
【新人教五上英语Unit5A TALKkejian】(新人教五上)积的近似值详细阅读
第四课时 积的近似值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
-
【通分第三课时教案】第三课时:通分(一)(新人教五下)详细阅读
第三课时:通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3 页的内容及第95 页练习十八的第1 题。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2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
-
unit|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第六课时详细阅读
一、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read and write对话中的语句,掌握四会句子的书写。 2.掌握字母组合ow,oa,fl,fr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二、教学难点 单词favourite的拼写。 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所学食物的单词...
-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教学案例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江苏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8。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来作单位的小数。 2、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