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59页内容。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次飞跃,它是学生的思维由单一、松散向灵活、多样化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法口算、笔算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学生对以前所学乘法计算的一个规律性的总结,它引导学生学会从一般现象中寻找规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探索能力,本节课在教学安排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去探究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初步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迁移旧知,巧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相互了解了,其实,我最想知道的是,你们的计算能力强不强?真的很强吗?我可找到对手了。
2、543+380=( )
1、543+382=( )
3、546+382=( )
师:出示1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有困难的同学可笔算。
师:大家算的真的挺快啊,这是个小小的热身,比赛开始。
出示2题,这么快啊,快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
生:我发现543是一样的,382变成380少了2。所以我想,和也少2,就是923。师板书学生的发现。
师:好眼力,通过你的细心观察,发现了规律,还能利用规律,形成了计算的技巧。敢不敢再来一道。
出示3题。学生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的说出了结果,有困难的学生也会了方法。
师:说说你为什么算的快?
预设:我发现,382没变,546比543多3,所以,和也多3,就是928。
师:你能不能把你的发现,用自己的话说说呢?
预设:如果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加几,和就加几,要是另一个加数减几,和就减几。
师:(小结)我们发现,在加法中,和的变化与加数有关系。在乘法中,积发生变化,猜猜会和谁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小小的巧算环节,兼顾着不同学生的需求,会使学生的特殊需要得到满足。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由不会巧算到算得很快。同时为探究积的变化规律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生很自然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去探究新知。也暗示了先观察,再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这一探究的方法。)
二、引导观察,巧探究。
积的变化规律也需要在算式中发现。
6×2= 5×4=
6×20= 10×4=
6×200= 20×4=
师:先自己算算,再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准备汇报。
汇报:先说结果,哪小组愿意上来边指边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1、在第一组中,6是一样的,第二个因数变了,积也不一样。
2:我发现6都是一样的,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后面多一个0。积也多一个0。
3:我发现6不变,第二个因数2乘10得20,积也乘了10。第二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组内可补充) 123
师:在第二组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哪组愿意说?
预设:我发现4不变,5乘2的10,积由20乘2得40。5乘4得20,积也乘4得80。
师:能不能把你们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呢?
预设: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会怎样?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4,积乘5,行吗?为什么?
(说明这两个“几”是一样的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的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使学生尝到了探究新知的甜头,感受到探究的快乐。)
师:你们真的太厉害了,其实啊,在这算式中还有规律呢?刚才我们是怎么观察的?(从上往下),如果我们倒着看,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先想想,在于小组同学交流。
请2-3个组汇报。(边指边说)
预设:1、一个因数不变都是6,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也除以10 。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4,积也除以4.
……
你能不能也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的发现呢。
预设: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有没有想说的?
(设计意图:既然是猜想,给了学生更加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前面已经探究出一个规律,这里教师就放手了,让学生用刚才掌握的研究过程实现方法的迁移运用。最后疑问的提出,是想看看学生能不能想到0除外的问题。)
师:孩子们我们数学追求的是准确,简练。你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并为一句呢?先独立想,在汇报。
总结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这条规律是不是真的试用呢,你能用这个规律写一组算式吗?
要求:同桌合作,左边的同学写一个算式,右边的同学运用规律写一个算式。比一比谁做的快。
汇报,这几组同学说的都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的算式。还可以写怎样的呢?(除以几的)再写一组,同桌交换。
谁 和 老师合作,你说一个算式,我来写第二个,好吗?
预设:当学生说算式 7 × 9 = 63 我来写了,我想让7不变……
7 × = 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因为0不能做除数,学生会发现,在这条规律中应加上(0除外)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相互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这个设计表面看是对新知的巩固,其实,暗含着对0除外的问题解决。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对待数学要有严谨的态度。)
三、巩固拓展,巧运用。
1、师:我们找到了规律,有什么用啊?我们来做组练习吧。(课件出示)
24 ×4=96 18×30= 8× 125= 8 ×50=
24 ×40= 18×15= 24× 125= 32 ×50=
24 ×400= 18×3= 72× 125= 8 ×25=
2、想想?是谁。
4×50=200
(4 ×2) × 50=200 × ?
4×(50 × 3)=200 × ?
(4 ×2) × (50 × 3)=200×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启发性、挑战性。通过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23
四、课堂小结:孩子们,短暂的40分钟过得很愉快,你们开心吗?这节课你都记住了什么
板书设计:
6×2= 5×4=
6×20= 10×4=
6×200= 20×4=
规律 : ------------------
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让过程和方法进课堂”的新理念。
1.精心选题,巧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伊始,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里,引导观察,激发学生的欲望,扣住学生的心弦,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发现一些新的结论。
2.合作探究,体快乐。
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注重学生对比较,猜测,验证,思辨等数学方法的习得,同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探究经验,从而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让学生学得开心,真正体验到学习得快乐!
3.学练结合,显梯度。
本节课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亦学亦练,注重了知识的生成与巩固,学练相得彰显,最后练习的设计既注重了基础知识巩固,又注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整节课的设计,把自主、合作、探究落到了实处。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4696.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详细阅读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详细阅读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详细阅读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