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四第六单元答案]四上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 六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先后教学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第二段是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正方体,这组正方体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一摆、看一看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
二
单元目标要求
⒈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单元设计意图
1 在摆正方体的活动中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第52页例题里已经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了一个物体,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物体的三视图,教材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这个已拼成的物体上再添1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添了正方体后的物体与原来的物体有相同的正视图。这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问题,也是他们乐意接受的问题,还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线索是:接受并理解问题——猜一猜、估一估可以在哪里添——摆一摆、看一看正视图有没有变化——在交流中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把各种摆法分类整理,找到规律。
在接受问题时要理解“从正面看形状不变”的意思,通过观察并记住原来物体的正视图是横着排成一排的3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在猜一猜、估一估时要考虑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放在哪里,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上边,正视图会不会变化?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呢?放在左边或右边呢?在经过比较周密、充分思考之后,确定添的一个正方体应摆的位置。要摆一摆、看一看,证实虽然添了一个正方体,正视图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确认自己的答案。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摆法,还要关心别人的摆法,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最后通过对全班同学的各种摆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白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2 观察并列的一组正方体,用视图表示这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学生已经能够用视图表示物体的形状,用视图表示位置关系是第一次学习。分别说出例题里男孩摆法的正视图和上视图并不困难,在学生说出这两个视图后,要引导他们注意每个视图里都有两点内容:一是物体的形状,二是相互的位置关系。两排长方形表示了形状,之间空开的距离表示了位置。侧视图是教学难点。要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从侧面看,左边的两个正方体被遮住了,只能看到右边的三个正方体,所以画出三个正方形上下排成一排的图形。类似地在说出例题里女孩摆法的侧视图时,也要在观察中体会两部分间有被遮住的关系,弄清楚视图中最上面的一个正方形和下面两个正方形分别根据什么画出来的。123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观察5~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本课分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不同面的兴趣,产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体会“空间与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从不同位置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看到的形状。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课前准备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操作引入,激发兴趣。提出要求:搭积木游戏,您能用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如下图的物体吗? 你用了几个正方体?能用4个摆吗?。指出:这节课我们继续用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拼摆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谈话:刚才我们摆出了这小组合作,摆一摆。学生汇报摆放方法。复习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二、探究新知1、尝试操作2、探寻规律3、试一试4、总结比较二、 巩固练习。四、评价总结。个形状(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能说说从正面、上面、侧面分别看到的形状吗?画出相应的视图。提出要求:添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此时怎么样摆才能不影响从正面看到的图像?提问:由什么规律吗?教师小结摆放规律: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就好。提出新要求:如果要求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组织全班汇报交流再次提出要求:如果要求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组织全班汇报交流组织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拼搭,你知道了什么?小结: 同一位置看见的相同视图可能有不同摆法,而从不同的物体有可能看见相同的视图。1、完成想想做做第 1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 2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 3题。4、完成想想做做第 4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说一说画一画。尝试摆一摆,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摆一摆同桌交流有哪些摆法学生独立摆一摆同桌交流有哪些摆法小组内交流指名说一说学生先摆一摆,观察后连线。交流结果,说明想法。学生先摆出题中所示物体,观察后交流结果,说明想法学生分别按要求摆一摆。交流不同摆法。数一数再摆一摆。全班交流评价总结。通过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课题: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123本课分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简单的物体组合的形状,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想象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克服操作活动中遇到的困增强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简单的物体组合的形状,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课前准备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思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主题情境图。提问:两个小朋友摆的物体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提问:为什么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一样?提问:为什么从侧面看到的形状一样?提问: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揭示课题)学生观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正方体个数相同;从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一样。学生观察,交流看法学生回答如: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分开看左右两边正方体个数不同。在操作观察中,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简单的物体组合的形状,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二、探索实践1.试一试2.掌握方法二、巩固练习四、总结拓展。1.总结2.拓展提出要求: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么摆?整理从上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如:左一右四、右一左四、左二右三、右二左三再次提出要求: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么摆?整理从侧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如:左二右三、右二左三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集体校正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教师逐步提出要求集体校正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逐步引导出正确答案:a的正面、c的侧面、d的上面。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出示思考题引导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后交流讨论独立再摆一摆摆一摆后小组内交流讨论不同摆法先摆一摆,再连线同桌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摆一摆,互相检验对照模型,依次按不同位置进行想象,确定看到的形状然后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评价总结。如果有困难可以先摆一摆观察后在寻找答案。123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4676.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详细阅读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详细阅读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详细阅读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