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03-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的内容,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现在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以后学习有很大帮助。
 1.加法的意义。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边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137千米      357千米 
 
  北京    天津               济南
 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要把两段铁路长合并起来,也就是要把137和357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教师边重述用加法算的理由,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和答案。再进一步提问:
 “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如第1小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强和小明邮票的张数,要求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就耍把他俩的邮票张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着137+357=494,提问:
 137和357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加数。)
 它们相加得到的结果494叫什么?(和。)
 然后教师联系加法的意义说明: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也就是合并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对应地板书出:
     137+357=494
 │    │   │
     加数 加数  和
 提问:
 “我们上面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自然数。)
 “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数怎样?”(大。)
 “—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怎样呢?”(还得原数。)
 “你能举出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的几个例子吗?”
 教师把学生举出的例子板书出来。(如,3+O=3,0+4=4,0+0=0)
 然后接着问:
 “O和0相加会怎样?”(还得0。)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还得这个自然数,0和0相加还得0,也就是说任何数和0相加都怎样?”(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教师: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
 1.结合例1的两种解法,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特点。
 提问:
 “上面的例1,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该怎样列式计算?”(如果学生说仍用原来的算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出:357+137=494(千米),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出:137+357和357+137的结果相等。教师板书:137+357=357+137
 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137和357两个数相加。)不同点是什么?(等号左边是137加357,等号右边是357加137。)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37加357与357加137的得数一样,也就是和不变。
 2、再出两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提出:能不能只从这一个例子就得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教师指出: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做出一般结论,我们必须多考察几组不同的算式。
 下面我们观察一下这几组算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板书出下面的算式:
     18+17○17+18
     124+235○235+124
 让学生算一算,再提问:   
 “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里应填什么?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规律?从这几组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比较三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突出以下几点: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两个加数。)
 (2)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左右两边的和怎样?
 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再看看教科书第48页方框里的话。
 4.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提出: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大家想一想怎样能把这一规律表示得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地说明用字母表示可以做到这一点。然后提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a+b=b+a
 说明:a和b可以表示0、1、2、3、……中的任意一个数;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不能表示任意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而用a+b=b+a”,就可以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比如,“a+b=b+a”可以表示2+1=1+2,137+357=357+137,18+17=17+18等等。
 接着教师提问:
 “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
 使学生明确以前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用加法交换律的。
 5.做第48页的“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订正时,说一说是根据哪个规律填写的。
 第2题,验算的竖式可以直接写在原式的右边。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一的第2—4题。   
 1.第2题,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根据哪个运算定律来填数,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运算定律的结语及字母表达式帮助理解。对于运算定律的表述,只要求表述得清楚没有错误,不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2.第3题,让学生根据运算定律来判断每个等式是不是符合运算定律的要求。如230+370=380+220,虽然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但由于两边的加数不同,所以不符合加法交换律。又如,30+50+40=50+30+40,虽然是三个数相加,但是前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加得的和不变,还是符合加法交换律的。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的含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4075.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