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找规律]第五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03-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p48-49
教学目标:
1、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以及类似现象的规律;
2、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一样多。”
3、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并能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并发现规律。
教学用具:自制课件,各种磁片。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跟我学”。老师做完一组动作,你们跟着学做好吗?
老师马上示范了第一个动作:拍一下手,跺一次脚,重复做了三次。
能跟我做吗?生学。
老师接着示范第二个动作:拍一下左肩,拍一下右肩,拍两下手,重复做了三次。生学。
小朋友们都学得这么快,这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规律。(像这样每个动作之间是有联系,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就说是有规律的。)
我们的小朋友真是聪明,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老师的动作都是有规律的。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看,这里有一些磁片,你能把他们排成有规律的一行吗?(4个和3个)提问不同摆法。
abbabba
bababab
这2行的规律一样吗?各是怎样的呢?
bababab按照这种规律接下来会摆什么?
谁能按照babababa这种规律也来摆一摆。(提供每种4个磁片)cdcdcdcd
如果用0和1两个数字也能写成这样的一行吗?01010101
这3行有什么共同规律?
揭示:我们把这样一个隔一个排列的,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这一行的两种物体能说一一间隔排列吗?(abbabba)为什么?
2、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到小兔乐园去看看吧!
3、看看图上有什么?
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兔子和蘑菇,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
4、数一数每种物体各有多少个? (板书:数字)
5、看了这些数字,你肯定有话要说吧!(板书:个数不等)
6、回看前面摆的一一间隔排列的3行,数数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板书:个数相等)
7、为什么同样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有的个数相等,有的个数不等,什么情况下个数会不等呢?
小组讨论并交流。
追问:在个数不等时是谁比谁多?多几个?
8、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小组的想法,发现他们都认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也就是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在小兔子乐园里找到了这样的规律啊!
板书课题:找规律
9、我们再来看看这一一间隔排列的3组,(前面出示的)符合小兔乐园里发现的规律吗?为什么?数数看,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的个数是怎么样的?
要让此图形排列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该怎么办呢?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使两端怎么样就可以了?(板书:两端相同)
abbabba这一组的两端是相同的,两端的a是比b多一个吗?为什么?
10、所以只有是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1234
11、是不是只要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它们的数量就一定有这样的规律呢?
二、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完成书上试一试;
小组或同桌合作,全班交流展示。
小结规律。同桌互说。
三、联系实际,寻找规律
1、谈话:知道吗?如果把刚才用来验证的圆片等换作一些漂亮的东西,那你们可就能美化生活了。
出示图片,老师边介绍边带学生逐个欣赏黄色和黑色方块连起来的手链、红白相间的烛台、一一间隔排列的圆柏和棕树。
2、你也能就在我们身边找到有这种现象的吗?
3、提供图片,学生自己欣赏体会校外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谈话: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马路上来看一看(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图)
请生口答并说明想法。
2、看来同学们掌握得都不错, 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1)5个8相加,要几个加号?
(出示一根粉笔。)
(2)把这根粉笔折成两段,要折几次?三段呢?
(3)如果折五次,你觉得能折成几段?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解决方法。
(4)下面我们来个智力抢答,知道就说,不用举手。
①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锯几次?
②一根木料锯了6次,锯成几段?
③一条河的一边栽了8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要栽桃树多少棵?
④圆形池塘一周栽了8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要栽桃树多少棵?
a、是7棵还是8棵呢?请你想一种方法证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开始讨论。组织交流)
b、为什么不少一个呢?
c、像这样围成一圈的,和两端不一样的情况是相同的,两种物体的个数怎样?(一样多)
五、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看来,这节课大家的收获不少吗!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听《找规律》一课有感
邵老师的《找规律》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顺畅,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从课前游戏,情景创设到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延伸规律环环相扣,教学层次清晰但又不留痕迹。老师的教学语言简洁,睿智,教学目标明确。
导入:老师带领学生做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接着让学生上黑板模仿老师的样子摆一摆,又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体会物体的摆放是有规律的,规律也是不同的,进而导入新课。探索规律:老师给予学生的时间是充裕的,在媒体出示小兔乐园图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发现手帕、夹子,小兔、蘑菇,树桩、篱笆之间规律,老师加以适当引导,总结规律。让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验证、寻找、运用规律:练习的设计老师从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事物去发掘,手链、烛台上的蜡烛、花坛中的树木、加法算式中加号和数字,粉笔等等,看似信手拈来,而学生却倍感亲切,兴趣倍增。从中也不难发现老师教学设计的精心与独到。

找规律一课的教学反思
一节课的教与学,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不知不觉就匆匆过去了。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不断反思,感受颇多。
1、重点突出学生的探索经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出发,引出概念、初探规律,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数一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主动探索规律。在“试一试”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手自由摆小棒和圆片,结果花样百出,但发现的规律是必然的,由此也验证了规律的普遍性。在验证“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排出两端不同,两种物体个数关系规律”时,让学生体会可以添上一个或拿掉一个都能变成小兔乐园的规律,这样两端物体不同个数相同。总之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了困惑,享受了成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感悟了数学的价值。1234
  2、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现实生活是数学源泉的这一教学理念。课堂上不仅呈现了例题中的童话场景、“想想做做”中的现实场景,还呈现了许多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际的生活场景。如:手掌、斑马线、红白相间的烛台、黑黄相间的手链、一一间隔的门、窗、公园盆景的摆放、公园建筑、学校花坛等等。通过这些生活情景和现象的再现,学生倍感亲切,乐意探索数学规律,同时也能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有用,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3、增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以及学习数学的态度。”
本节课采取了生活导入的方法。如:“跟我学的游戏”揭示生活中处处有规律;用磁片排一排、摆一摆揭示“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以及初步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时,再现了许多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际的生活场景。
  当然,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的“放”,不够彻底,教师还有点儿不放心,应让众多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规律,只要意思说对了就行。看来还要培养学生“说”数学的本领。在实际应用规律时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够,回答问题涉及学生的面不够广。

课前思考:
本节课邵老师在教研活动上已经上过,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的借鉴。
(1)运用游戏、摆画片导入揭示摆放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只有找到规律,按照规律才能做得又快有对。
(2)新授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小兔乐园图,观察手帕、夹子;小兔、蘑菇;树桩、蘑菇排列规律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两件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隔着的物体多一个。再通过试一试进行巩固。
(3)练习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仅说出问题的答案而且,还要说出思考过程。

教后反思:
这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十分活跃,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想,这应该是我在课堂教学时,始终牢牢的抓住让学生在找规律的游戏中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开始,让学生从寻找手指数和空挡数简单的游戏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接下来在认识美国国旗的游戏中,解决了“什么是间隔排列?”“是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分解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创设了寻找和小兔子一起玩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看课文提供的挂图时,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要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挂图的观察、比较、分析,再次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排列特点及个数关系的探究过程后,组织学生创造类似的规律。课本上安排的是摆小棒和小圆片,因为这学期学生没有这样的学具,我索性安排学生根据规律自由创造。从而让学生把获得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1234

课后反思:
运用同样的教案,提问相同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如此不同,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学生中竟每哦于人能够发现图中的一些规律,启发三四遍才算像挤牙膏似的说出零散的不成句的规律。可悲!
在练习中,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一副副画面也只有少数学生表现得比较活跃,而多数同学显得比较漠然,真让人着急!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3591.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