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数|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5-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课本58----69   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2、 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5、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6、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7、 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8、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 的笔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学习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此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课时安排: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书本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2、口答:
(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
(3) 9个十是(  )?   3个30是(  )?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2345678910111213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
b.你怎么口算?
(2)汇报口算方法: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页第3题:
 (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书上第60页练习十四第4题:
 
2、开火车口算比赛。
第60页练习十四 第1、2两题:
1)
 
2)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学生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28页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300×10=3000(份)            60×10=600(封)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300×30=9000(份)            60×30=1800(封)

教后反思:本节课关于口算方法的探讨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算?”,再分组交流讨论。作为计算课除了要探究算法的多样化,更要帮助学生理清算理、运用算理,而非机械地重复计算技巧。这节课学生出来的算法只有一种:3乘1等3,再在后面添上300后面的两个0与10后面的1个0,等于3000。虽然学生知道“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但为什么要在后面添0,学生不是很清楚。在例题教学时,学生出来了一种算法,我指出,10个300是3000,所以等于3000。第二道算式,60乘10,学生回答时仍然只是说6乘1等于6,因数末尾有两个0,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 12345678910111213
作业反馈:作业学生完成得都不错,只是在解决问题时漏掉答,或回答得不完整。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第59页例2   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87         95      58        42
3、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59页 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教室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2、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3、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
(4)小结: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揭示课题:乘法估算
3、尝试解决问题:第59页做一做:
 
① 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本子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指名学生板演,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2、练习十四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29页12345678910111213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22×18≈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    能坐下

教学反思:在数次估算教学中本课是最成功最自然的一课。两位数乘法的口算难度,为学生自然产生了估算的需要。尽管也有学生尝试口算但是复杂,自然引入估算。学生呈现的方法如同例题中的3种。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2个因数都估成相近的整十数。乘法的估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不同的估算方法。如只是对算式进行估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在解决问题中,就让学生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老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在估算教学中既要交流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更注重培养学生选择最优的估算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解决练习十四第8题时,学生出来较多的方法,如下:一、93除以3先求出每行有31棵,再估算12行有多少棵。二、93除以3用估算,得出每行大约有30棵,再12行约多少棵。三、3行93棵,12行里有4个3行,也就是4个93,93乘4估算出结果。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说明,不错。

作业反馈:学生都能正确地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且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少估了多少,或多估了多少。在作业中进行估算时约等号符号的书写经常忘记,写成等号。

乘法口算估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上第61—62页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口算与估算
教学难点: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口算估算练习课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12345678910111213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2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十四第11题:
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1)
 
2)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1)
 
2)
 
四、课堂总结:
生生互相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0页

板书设计:             口算估算练习课

教学反思:今天上课闹了一个小笑话,在解决养蚕问题时,题目是这样说的:一张蚕产茧50千克。但我看成一张蚕产蚕50千克。还费了老半天的时间给学生说明蚕的生长过程。写在黑板上时也写成产蚕。在3班,没有一个学生发现我说错了。但在2班,我边说边写下“产蚕”时,学生说,老师这个字是草字头的。我这才发现是“产茧”,而不是“产蚕”。觉得很是羞愧。连自己读题都会读错,怎么要求学生认真去审题呢。

作业反馈:今天的作业不难,学生完成得较好。只是第2题,让学生去求全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估算,或有估算但没有用约等号。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书上第63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2、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2345678910111213
1、引入:同学们爱看书吗?四月是我们学校首届读书节,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买书,看看买书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出示:一本书23元。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买2本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买10本呢?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会算吗?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3、如果要买12本要多少钱呢?算式怎么列?(23×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估算:
估一估,23×12大约是多少?生解决,反馈:
a: 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 23估成20,20×12=24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3个12)
c: 12估成10,23×10=23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2个23)
2、自主探索:
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算一算,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学生练习)
3、合作学习
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师:想好后可以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巡视学生计算,看看学生有哪些计算方法。)
4、小组汇报(展示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汇报: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可能会有以下方法: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最好引导学生借助图进行分析)
a:12分成10和2,23×10=230,23×2=46,230+46=276 
当学生说完算式后,师进行板书,问:为什么要这样算?让学生说出这三道算式的意思。(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师:除了用口算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b:12拆成2×6,23×2×6=276。
师:哦,你把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拆分,变成了连乘,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谁看明白了?
师:如果是23×13能将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这样拆分吗?看来变成连乘不一定都能适用。
c:笔算:
2   3
×  1   2
―――――
    4   6
2   3
―――――
2   7   6
5、研究笔算:
1)(学生出现了笔算的方法)刚才还有些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地进行了尝试,谁愿意将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对学生的竖式进行一一评价。
(学生没有出现竖式)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用列竖式来解决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练习,反馈:
展示学生的竖式,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其他同学对他的算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问:谁看明白了?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同学吗?(生生提问解答)
主要问题:
① 46是怎么来的?230又是怎么来的?276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手指着口算的部分)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什么?这个算的过程也就是什么呀?口算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笔算的过程。(原来口算和笔算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20是否可以省略。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6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后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省略后23是否需要往后移?为什么3必须写在十位?23实际上是表示多少?12345678910111213
2)师板书完整算法:
我们现在一起来算一算。
师边写边问: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最后算什么?
2   3
×  1   2
―――――
    4   6
2   3
―――――
2   7   6
3)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6、起先我们通过拆数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来算。现在又学会了列竖式,方法可真多呀!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列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整板书)“笔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接着算吗?

指着两个84,问:两个都是84,意思一样吗?
2、选择练习:
选二道算一算:
32×12    22×14      21×34    34×21(有什么发现?)
3、判断改错:

发现同学们做题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查一查错在哪儿?(思考,指答)
我们在笔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
4、一套连环画21本,每本14元;一套科技书11本,每本29元。我带300元,可以买哪一套书?
5、趣味练习: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数学魔法。魔法就藏在这四道题目里面,用笔算来计算这四道题观察这几题有什么规律,魔法就自然出来。
12×11  23×11  36×11   
规律 如:12×11的积的方法是:两头拉开,中间相加。
由此可见笔算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呢!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书中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
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把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1页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   3×  1   2=276(元)

2   3
×  1   2
―――――
    4   6
 2   3
―――――
2   7   6
                           答:一共要付276元。

教学反思:
1、本课原是想从旧知识出发,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但在新旧联系处理上还不够紧密。在出示一本书23元后,问:你想买几本。学生说2本、3本,很散,也只是让学生这样说过而已,再提出买2本,算式怎么列,买10本算式怎么列。只是列出了算式。
改正:出示后,问:你想买几本,算式怎么列?让学生列式计算。再反馈。反馈时将23乘一位数的板书一种,乘整十数的板书一种。再问:这些算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是旧知识。今天我们要问这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接下来的23乘12时,也会普遍采用这种方法,而不会只用竖式。
不当处:当学生出现另外两种估算方法时,我问:少估了多少?12345678910111213
改正:比准确的结果怎么样?多估了还是少估了?少估了多少?引导学生仔细地去观察。
2、细节处理不恰当,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
在让学生解决23乘12时,学生出来的算法比较多,其中一位是将23分成了20与3。再20与12相乘,3与12相乘。这位学生其实是受到了估算时的影响,少估算了3个12,因此他采用了这种方法。我称许他是对的。但接下来,我把他的方法给擦掉了。如果我将他的方法保留着,引出另一种口算的方法。(将12分成10和2)然后等竖式列出来,学生说了每一步的算理后,让学生找口算与笔算有哪些相通的地方,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其中的一种口算方法就是笔算的过程,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这样的比较方法的相通之处更好价值。还有一位学生出来的方法是20乘10等于200,3乘12等于36,2乘23等于46,最后相加。这种方法是错的,我没有进行正确评价。
当学生没有出来我所要的方法时,在学生进行独立练习时,我可以进行适当适时地点拨。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心中有数,应该让哪位学生展示,都要心中有底,不能随意地点名。
3、算理讲解得很透彻,但算理太忽略。在算理上,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非常清楚地明白,第一步是怎么来的,第二步是怎么来的。但其中的第一步具体怎么算,我讲得比较简单。理解力好的学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学生不一定能听懂。我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与箭头来写明笔算的方法与顺序。

作业反馈:今天的练习里面,有三道是进位两位数乘法。练习中的目的是通过将第二个因数分解为整十数与一位数来解决,但很多学生没有想到用因数分解,只是用笔算,由于有进位,学生错的比较多。个别学生在笔算上还有困难。

不进位乘法笔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不进位乘法笔算练习课
2、口算练习: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笔算:
练习十五第2题: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12345678910111213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
1、笔算:
 
2、买来21袋茶叶,每袋24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3、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妈妈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3分钟,应付多少钱?
4、一个餐桌可以坐12位客人,21个餐桌一共可以坐多少位客人?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2页。

板书设计:    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反思:这节课由于个别学生对笔算的顺序掌握得还不够理想,因此,在学生练习并板演后,我分别请8位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在改同学竖式的时候,说一说计算的过程,这样在列竖式、改竖式、说过程的过程中对笔算的方法掌握得更好一些。平时让他们说的时候,还都不大情愿。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很大,都很想当老师上来说一说。

作业反馈:此次的作业完成得不错,但在回答问题时大多学生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找出了乘11的规律,但在运用规律时比较死板。如61乘11等于671;71乘11等于781,但11乘52有些孩子就写成121。说明他们对规律还不明白,只是照样子用而已。

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书上第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并加强应用,培养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准备:课件、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讨计算方法
1、估一估19×19大约是多少?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3、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4、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完整课题:进位笔算12345678910111213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分组选做2道。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争当小医生:下列题目对吗?有错的请改正
               3 4                    2 2
           ×  4 1                ×  7 4 
               3 4                    8 8
             1 3 6                1 4 4   
             1 6 0                1 5 2 8
3、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4、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5、游戏。练习十六第2题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3页。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
                             
教后反思:在笔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估算还能帮助检查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在学生笔算之前,总要让学生先估一估,学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巩固了乘法口算。进位乘法的算理和不进位的相同,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独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进位的处理。尤其在第2步计算,总有进位的,如若学生口算有困难的就存在进位写法的问题,有的写在竖式中,显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记录在竖式旁边。但是在计算结果校对中发现错误率很高,除了算理不透外很多学生都是在口算时这儿或那儿出点问题。教材在练习十六里还安排了充分的练习。那么就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吧!建议在起步阶段的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轻声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每个数字都是怎么得来的。在说的过程中改善书写和计算中的一些马虎现象,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12345678910111213

作业反馈:本次作业是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我要求学生每一道都列出竖式,如果书上已经出现竖式,就将竖式写完整,如果没有,就将竖式列在本子上夹进去。作业本上完成的情况比较理想。

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         33×31        43×12        11×25
23×34         54×13        39×27        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稍做修改):
我每天训练要骑75千米。这位自行车运动员今年2月份要骑多少千米?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反馈。
在解决完第8题时,问: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1、
 
2、
 
3、
 
独立完成,板演校对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4页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的笔算正确率有较大的提高,且书上的题目难度不大,都只是一步解决的问题,学生完成得也比较理想。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前4题是笔算或是一步乘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完成得较好。但在做第5题时,学生产生了对题目意思没有正确理解就下笔的情况。第5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求一天总共需要多少桶水?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每桶水重19千克,一天共喝多少千克?第二个问题是承接第一个问题的,但学生受书上第8题卖明信片题目的影响,以为有一个条件是多余的,就把18个班级这一条件给省略了,出现了错误。此题需要对孩子们再进行讲解。12345678910111213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第68页的内容和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这么短的时间却能作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听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1)一个字一个字的数。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再数共有多少行。用每行的字数22乘行数13得到算式22×13,22≈20,20×13=260。所以这篇文章大约有260个字。
(3)22×13≈200。
(4)可以用笔算,22×13=286。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板书:  乘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法笔算: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练习  
42×18      39×11        57×28     42×12       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请学生回答
3、小企鹅想回家。(练习十七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七第3、4题
第3题:
 
第4题: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再去做。
四、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5页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乘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法笔算: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12345678910111213
教学反思: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整理的能力还比较差,讲得很零乱,东一点、西一点,没有系统性,以后还需要慢慢地进行培养。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有5道题。第1题是笔算后再连线,学生完成得很好。第2、3题与前面的时间有稍许联系,有些条件是暗藏,如七月份可运多少垃圾?已告诉每天运18吨,七月份是31天。又如每月用水17吨,一年共用水多少吨?一年是12个月。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指点。第5题是带星号的题目,理解力好的学生做得比较好。尤其是第2个小问题,剩余的票按每张18元全部卖出,可以再收多少元?剩余是584-370是三位数,好多学生能根据二位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正确答案。但小部分的学生还有困难,但对他们不作要求。

1234567891011121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453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