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_《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5-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方法与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活动中,感受教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价值性,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袋、服装图片
设计理念: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引入教学,以“我”的问题解决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在实验活动中,寻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环节

设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创设握手情境,引出“搭配”问题,引导学生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揭示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积极动脑思考。体会有序思考问题的意义。

以熟悉的握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和铺垫。

活动一:搭配衣服

1、引导学生思考1件上衣、2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

2、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2件上衣2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

②启发学生记录搭配的过程。

③引导学生结合搭配记录理解搭配衣服的方法总数。

3、①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2件上装,3件下装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②启发学生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记录搭配的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数量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想法。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实践搭配的过程,寻找搭配方法。

学生用各种方式记录搭配过程。

学生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感受1件上衣与2件下装搭配有2种方法;2件上衣与2件下装搭配就有2个2种,也就是4种

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展示。

学生发现两类事物搭配方法的规律。

以生活中最常见的衣服搭配为情景,通过1件上衣与2件下装搭配的问题,再引深到2件上衣与2件下装搭配,再到2件上衣与3件下装搭配,数量依次递增,难度逐步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一次一次被调动。同时引导学生不同层次的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由易到难,方法就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逐步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同学可以应用刚学到的方法,这是知识的巩固。另部分有基础的同学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思维,这是思维的发展。

这一方法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澜,让学生思考问题由直观到抽象,得到质的飞跃。

活动二:菜的搭配

引导学生思考:2个荤菜,3个素菜有几种配菜方法?

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回答问题。

巩固所学新知,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活动三:路线搭配

1、出示宾馆到海洋馆的路线图(课件)。

2、看着路线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宾馆到海洋馆共有几条路线。

4、在课本上完成路线图。

学生观察路线图,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课本上填写路线图。12

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渗透“符号化”思想。

活动四:组字游戏

1、课件出示部首和偏旁。

2、观察并思考:2个部首,4个偏旁可以组成几个字?

3、先想一想,再用笔写出来。

学生观察并思考。

在练习本上学出组成的字。

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偏旁组字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练习题型。这样安排让学生感受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也有搭配问题,同时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思想。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3、激励学生。

1、谈收获。

2、自我评价。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评,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板书设计:(略)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445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