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_认识分数:分一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5-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名称:认识分数:分一分(一)

洋县青年路小学  邓超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一分(一)”。我认为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本节课作为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是很多的。在多种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数学思想应该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了解到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有了很丰富的分东西的经验,基本上都明确要把东西分得公平,就要“平均分”,“平均分”就代表着每份同样多。但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则必须依靠学生感兴趣的直观操作和同学之间交流合作才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本节课我准备从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几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须性;会用折纸、涂色的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会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并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结合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经历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和趣味性和价值性。

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形卡片

六、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谈话:同学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狐狸分肉”的故事。

          老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倾听。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怎       样分才公平”这一一问题提出渗透“平均分”,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123

2、创设问题情境。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分东西都有一些经验,那老师考考大家,两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如果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多少?

提问: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呢?

         提问:每个人的表示方法不同,但是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怎样的表示才能让人一目了然,知其意又便交流沟通呢?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借助“分苹果”这一具体情境,唤醒学生原有的“平均分”的经验,随着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感到以前学过的数不够用了,产生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构建“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创造,先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在多种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用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并渗透分数写法所表示的意义)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二分之一”。

学生思考,交流,动手操作,初步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利用“涂一涂”、“折一折”表示 等操作活动,丰富了学生对 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单位“1”可以是1个苹果、1片树叶,也可以是1个图形;通过正方形 的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凸现“只要平均分成2分,每份都是它的 ”这一数学本质,深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活动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全班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发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1份是“几分之一”,取几份是“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 ,层层推进,其意图在于,在认识理解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顺利认识并表达 、 等分数,并理解这些分数表示的内涵。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分数表示的前提是“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平均分”法。)

活动三: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方法。

     老师点拨讲解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它的读写方法。( 点明课题并出示课题。)

学生自己写一个喜欢的分数,和同桌交流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读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活动四:分数的联想。

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画面都能引发学生对分数的联想。通过学生看图说出图中表示的分数,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同时又渗透了“观察角度不同,联想到的分数也不同”的思考策略。)

活动五:找出生活中隐藏的分数。

学生展开联想,找身边的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用分数表示身边的事物,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美,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活动六:“做”分数。

提问: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呢?利用你身边的材料用“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涂一涂”等方法“做”出你想要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并结合操作过程,说说自己表示分数的方法及其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操作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体现个性化学习,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再一次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23

(四)自我反思,评价总结。

 1、反思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2、谈话激励。

学生谈收获并做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用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评有利用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426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