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中的比教学实录及评课|《树叶的面积《教学实录及评析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07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习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举起收集的树叶,说说它们的名称。
生:桑树叶、梧桐树叶、银杏树叶……
师:看到这些树叶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树叶真是千姿百态。是五颜六色的。我想知道怎样计算树叶的面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树叶的面积,好吗?
[评:让学生了解课前所收集的树叶的名称,激发学习的兴趣,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二、探究发现
1.计算长方形面积。
师:出示一个没有数据的长方形,能说出它的面积吗?能想办法吗?生:量出长、宽。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知道它的面积。
师:(屏幕显示),把长方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中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评:求长方形的面积是学生已有的经验,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有效激活学生用数方格方法求图形面积的经验,促使学生把这一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2.计算三角形面积。
师:屏幕显示一个三角形,你能说出它的面积吗?学生互相讨论,汇报。
生:像长方形一样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把三角形分开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你想得真好!把图形分开来,再移动变成正方形。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生:9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先数整格的,再数半格的,两个半格可以合成一个整格。
师:同样是在方格纸上数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数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生:长方形都是整格的,三角形有半格的。三角形中两个半格可以合成一个整格。
[评:求三角形的面积,学生不仅提出了数方格的办法,而且在方格的启发下,大胆想像,指出了先分割,再拼合的方法。这样做便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
师:(屏幕出示地图、树叶、钥匙等实物图,再抽象出平面图形。)与三角形和长方形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由弯弯曲曲的线围成的。它们都是不规则图形。
师:你们认为像这样的不规则图形应该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呢?请同学们以树叶为例,小组讨论。
汇报:生:把它看作一个长方形来计算面积。
师:怎么看?生:把弯弯曲曲的线看成是直的,和长方形很像。
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
师:如果把树叶放在方格纸中,这个不规则图形和刚才看到的三角形比,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三角形中的半格正好是整格的一半,而树叶有的占半格多,有的比半格少。
师:那么怎样用数方格的办法来算出它的面积呢?
生:半格多的算一格,不够半格的算半格。
生:我不同意,应该把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师:这时,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是准确的吗?到底哪种方法更接近呢?为什么?
生:半格多的算一格,不够半格算半格,计算出的面积就会比实际面积大得多,还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比较好。12
[评:从"全是整格一有的正好半格一有的比毒半格多,有的比半格少",教师抓住不同图形的特征,精心为学生创设了矛盾不断激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猜想、争论,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非常可贵的估算意识。]
请学生上台汇报计算方法,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计算树叶的面积。
生:先把整格的框出来,然后把半格的编号并标出来。(见图)
生:不满半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弯曲的部分都画成半格,再数。(见图2)
生:整格的分别标上数据,在两个半格中间标上一个数据。(见图3)
[评: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获取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计算时创造了分类计数等有效的方法,展示的过程给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供了条件。]
三、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
生:手的表面。还有很多树叶的表面是不规则图形。身体的正面。
师:先估一估,再计算你手中的树叶的面积。"说说是怎样估的?
生:用刚才的树叶比较。
生:让树叶跟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比。
师:把估出的面积记在心里,再算一算树叶的面积,看谁估的面积和计算的面积最接近。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
生:我的树叶两半是一样的,我只要算出一半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评:教师随时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大胆估算,采用多种估算方法。在计算时学生提出了利用树叶的"对称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难能可贵!应该给予更多鼓励!]
四、拓展延伸
1.学生相互合作,选择手、地图和钥匙中的一种计算出面积。
2.小结。这节数学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把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写下来。
3.回家再找一些不规则图形算出它的面积,好吗?
[评: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估计并计算手掌、钥匙、地图的面积,及时巩固新学习的方法,学生的体验是丰富而深刻的。鼓励学生把最感兴趣的地方写出来,是很好的总结和反思,值得提倡。]
[总评]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本节课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理念。除此之外,还有必要提出三点: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为本课安排的内容容量很少:先介绍用数方格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然后估计两片树叶的面积,最后尝试计算自己手掌的面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和余地,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主要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做了补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合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策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只要得到一个近似值即可,因而更多的时候估算就能解决问题了。据此,教师注意适时提出估算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计算时主动地估算,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更可贵的是,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找参照物类比、利用面积单位去估计等有效的方法,估算的策略得到了发展。
3.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有效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学生提出"分割、拼合"的方法把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树叶的面积,学生提出化曲为直、分类计数的方法;估计树叶的面积学生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了树叶的对称性,利用了对称特点简化计算过程。正因为融入了数学思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浓厚的数学情趣,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得到磨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优化,学习的经验得到充实,成功、自信的体验得到强化。
"树叶的面积"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自。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4245.html
-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p72—73页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渗透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
-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说课稿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首位够除),提高计算能力。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_送温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详细阅读
【课题】送温暖【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探索方法。1、出示例题,提出问题列出算式。2、估计商大约...
-
【生日快乐祝福语】生日快乐 实践活动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书p22——23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
-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一课时详细阅读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课 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课时第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
-
[简单的数量关系一年级]简单的数量关系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第3课时(p40~p41),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目标:1 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会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问题。2 能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 能积极参与数...
-
[《可能性》知识点归纳]《可能性》知识点归纳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 摸球游戏【知识点】: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即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确定的,而可能发生或可能不发生的现象是不确定的。2、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件的基础条件及发展过程等许多因素有关。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
-
202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2020年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详细阅读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考试题型】单选题(8题)、判断题(4题)、填空题(10题)、解答题。复习总建议:1 抓住基本知识点进行复习和练习;2.抓住学生的易错点重点练习;3.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考点】小数的初步认识【典型例题】1.2.写一写。(看图用小数表示下面的阴影部分)3 用小数表示下面物品...
-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思维导图]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测试题详细阅读
1.填空. (1)69708÷92的商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2)4800÷1200=( )÷12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 ). (4)要使2d2÷2的商中间有0,d可以填的数是( )...
-
新人教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新人教三下)小数的初步认识详细阅读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页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米数和元数。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