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的认识教学设计]《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3-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5---96页。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学习了“学看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 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在本册“时分的认识”中已经知道了1时=60分。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时间单位“秒”和“1分=60秒”。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似简单,但由于“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建立“秒”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经历认识秒的过程。
2、体验一秒有多长,知道1分=60秒。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绘具体的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结合生活中与秒有关的事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会时间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我在教学中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利用小闹钟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秒针;通过倾听、亲身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逐步建立表象,最后达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在多次体验中,最终使学生能够脱离钟表,准确地判断几秒、十几秒,甚至1分钟的长短,使秒的概念真正内化。又通过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活动把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情境图片课件 钟表一块 补充资料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引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正在举行百米赛跑了 ,想不想去看一看啊?
2、出示情景图(课件),看看谁来参加比赛了?谁跑得快?猜一猜谁可能得第一?根据是什么?那咱们就预祝鸵鸟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让我们一起为它加油!学生齐喊加油。
3、你参加过100米比赛吗?还记得用多少时间吗?
4、师问:那谁知道在百米比赛时用什么计时的?教师板书:秒
并明确-----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生活中常常用秒为单位来记录比一分钟还短的时间。
5、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秒的知识 。把课题补全 :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动物百米赛跑为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直观了解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知秒的长短,为认识“秒”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体验内化
(一)体验一秒
1、(听实物钟表的滴答声)听,这是什么声音?(这是钟面上走得最快的秒针走动时发出的声音)
2、(出示“时钟”)你们再仔细地看一看,秒针是怎样走动的?如果学生说不到走一小格就是一秒,教师就可以点拨:那谁知道秒针怎样告诉我们时间过去一秒钟了?板书并强调,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课件演示)123
3、那么一秒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教师随着秒针的动一秒一秒的数给学生听。然后问:你觉得一秒钟是多长时间?到底有多短呢?
4、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一秒的长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大家可以跟着秒针拍手,记住跟着秒针有节奏的拍。问:你发现了什么 ?哦,原来这样拍手就可以表示实践在一秒一秒的过啊。请你跟着秒针再拍拍手。如果我们不用跟着秒针还会表示秒吗?
现在我们把拍手换成数数,你还会表示秒吗?谁来试一试? 想一想:老师从1数到20大约需要多少秒?从1数到100呢?
5、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知道时间过了1秒,拍一下手可以表示1秒,数一个数也可以表示1秒。你还能做一格其他的动作也来表示1秒?指名做做看。
〖设计意图:小学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我这样安排,恰恰给学生创造了体验、感受、经历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真真切切的经历“扶-----半扶 ------放”的三个阶段的过程,逐步熟练准确的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观察一秒、感受一秒,充分体验,达到内化,使秒在学生头脑中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推理能力。〗
6、那你觉得一秒钟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感觉在这样短短的1秒的时间里能做哪些事情?让学生充分体验后交流。然后教师提供一组信息(课件出示)
知识窗-----(1)96页的知识窗的内容
(2)神六一秒约飞行7800米
铅笔厂一秒约生产300枝铅笔
三峡水电站平均一秒约发电2685千瓦时
有的电脑一秒就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
第一组让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说一说谁跑的最快;第二组老师读一读,让学生体会。
7、小结:1秒钟确实很短,但你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几个1秒钟连起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1秒、体验1秒,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认识1秒,利用课件出示信息,让孩子们了解1秒能产生的巨大价值,从而进行惜时教育。〗
(二)体会几秒
1、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一秒,你能认识2秒、5秒、10秒、20秒、30秒甚至更多的时间吗?
2、观察表,秒针走多久就是2秒呢 ?是多久呢?你会用你喜欢的某个动作来表示吗?秒针走多久是5秒呢 ?能从钟表上找出从哪里到哪里是5秒呢?多找几个同学从多角度发言,还可以到前边指一指。30秒走几个小格呢?是多久呢?请大家安静的趴在桌子上休息30秒钟。那你们想一想一圈有60个小格,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儿,是多长时间?
* 学生可能只认识到了60秒,(60秒)接下来可以这样引导:秒针走一圈,你们猜一猜分针会走多长的距离?。
* 学生也可能还会说出1分钟(板书:1分 60秒),教师就可以这样说:谁说得对?分和秒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想办法验证一下。然后从两个角度引导学生验证:
第一种:数数法--------(1)让学生先算一算,一秒数一个数字,60秒大约数多少个数字 (2)教师计时,学生按这样的节奏看看1分钟大约数多少个数字? (3)你们明白了什么?123
第二种:实际观察表验证------给你们个特殊的任务,男同学盯着秒针,当它走一圈就喊停:女同学看着分钟,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1分=60秒 齐读
点拨: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设计意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验证的学习活动中;利用课件,让学生清晰地对秒与分进行对比认识,通过推测与探究,观察与分析,充分验证了分与秒的关系。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快乐。〗
3现在老师就给你30秒钟,来测一测你的脉搏跳了多少下。咱们以小组位单位进行,组长计时,大家来测,并做好记录。之后交流。重点交流组长怎样计时的 ,最后明确一般是40左右。
4我们平时每天都要来做口算,口算的要求是又对又快,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半分钟口算比赛”。比一比谁作对的题最多,我们将评出今天的“口算之星”。
5其实呀,做每一件事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就连我们在不经意间作一次深呼吸,也要花好几秒钟呢,你知道怎样是一次深呼吸吗?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1)教师做,学生计时。目的抛砖引玉。
(2)学生做,自己给自己计时,。
(3)交流用了几秒。
三、实践应用:
1、选用合适的时间单位。
(1)提问:到现在为止,你们学习了哪些时间单位?能用它们填空吗?
(2)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要求。
a 乘汽车从石家庄到北京大约需要4( )。
b 吃一顿饭大约用15( )。
c 小亮跑100米所用的时间是14( ).
(3)独立做。
(4)交流------重点说明理由。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早晨,小强和小华吵架了。因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赛跑的事,小强绕操场跑一圈用了55秒,小华跑一圈用了1分4秒。他们都认为自己跑得快,谁也不服输。
教师边表述边用多媒体出示练一练第二题。
(2)师:到底小强和小华谁跑得快?就让我们当他们的小裁判。有问题吗?
(3)讨论交流。讨论时课根据学生的情况提醒:要想判断谁跑的快的而为难题,先怎么办?交流时,重点讲清判断的理由
(4)最后的宣判(略)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懂得了什么?
2、出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一句名言: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配乐表述:是啊,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人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是人所拥有的全部财富。让我们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吧!
下课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 将东西整理好,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设计意图:整堂课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将华老的一句名言送给学生,达到“课已尽意长存”的效果。〗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1分=60秒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301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