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_千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3-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引出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1234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向西至蟠凤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
……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 (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实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 (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1,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 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过课前活动,即为学生课中研究1000米,认识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维的现实背景基础,又解决了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而不便操作的实践体悟问题,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间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交流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有关千米的应用知识,拓展了数学知识视野,而且在实际中进行换算,丰富了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感受了"千米"的数学和生活价值.
课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价值,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1234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计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真不错,想出那么多好办法来描述1千米的距离.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呢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还要远.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约15分钟,所以从学校到我家大约1千米.
师:同学去过他家吗 (举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过很多同学没去过他家.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播放录像)
教师引导: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
师: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的大约路程,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1:挺累的.
生2:脚也会有点酸.
……
片段二:应用练习
电脑出示: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 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生1:我准备步行,可以锻炼身体.
师:步行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2:1千米15分钟,4千米有4个15分钟要60分钟.
师:你算的真快.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选择吗
生3:步行太费时间了,我选择自己开车到学校,这样又快又省力.
师:你知道自己开车需要几分钟吗 (全班沉默)
师引导: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80千米,估计一下1分钟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生4:1千米多一点.
师:是啊,那开车4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呢
生5:开车大约需要4分钟.
师:是啊,你觉得开车怎样
生5:很方便.
生6:我觉得骑自行车也可以,也很方便,还可以锻炼身体.
师:骑自行车大约需要几分钟呢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骑自行车大约需要1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都很有道理,还帮孙老师算出了花费的时间,这样孙老师上班就不会迟到了.
……
六,教学反思
(一)注重生活经验
"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在课前,我亲自带领学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绕操场200米走一圈的时间,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前活动,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在课中,我又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我还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1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1千米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
(二)重视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后,我先让学生初步估计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录像,跟着录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这样,学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观念.然后我又出示了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让学生进一步估计,学生有了初步的观念后,在进一步估计中对1千米就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在练习中选择交通工具时,我又安排了估算时间的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感的培养.1234
(三)问题与思考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放得很开,收得匆匆;看似热闹,效果平平.这节课我让学生"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这个环节应该是放得很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领会,认识1千米究竟有多长,教师应该在这里着力引导学生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长度等.所以我在这里让学生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但是虽然我这样说了,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不能马上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以至于浪费了一些时间,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思考.
执教: 孙丹
设计: 孙丹 指导: 黄德杰
孙丹: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 邮编:325014 电话:13587882357
黄德杰:温州市瓯海区教师教育与科研中心 邮编:325005 电话:13567788599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299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