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0-03-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4.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吸管一根,剪刀一把,一小组一把米尺.铅笔,练习本,橡皮.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继续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对加深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学习建立升的概念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初步的估测能力.4,让学生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灵活的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长度单位又比较抽象.基于此,本课中我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环境,让学生在猜一猜,量一量,找一找等实践探索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突破难点.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你们猜一猜,周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周老师的身高是1米69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活动:
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记录员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小组汇报各种记录的情况.
师:在刚才的测量中,我们发现,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要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
板书:毫米 的认识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1.感知毫米
(1)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指名说说找到的1毫米.(2)课件演示放大的直尺,指着直尺上的任意1小格,问学生是多长.小结得出: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
(3)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4)感受毫米
a在直尺上仔细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b.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汇报.
(5)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 有什么样的感觉
(6)师: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找分米
(1)引入分米.
不用直尺,将桌子上的吸管剪成10厘米长.
师巡视,观察剪的情况.
剪好后,拿出直尺,量一量自己剪好的吸管,看看自己的眼力准不准.
汇报:说说你的吸管是多长 还有更接近10厘米的吗
如果有刚好是10厘米的,直接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123
否则这样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只要加上(或减去)多少1厘米就是1分米了…….
(2)在直尺上找分米,研究分米
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有哪些发现
班内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得出: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3)感受分米
先在直尺上比划比划1分米有多长 伸出比划的手势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分米
估一估铅笔盒,课本,课桌等东西的长度,高度.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出示表格
在我们身边或周围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小组内先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最多.
喜欢的物品
我们的估计
我们的测量
我们的评价
班内汇报与交流.
3,获得大星最多的小组介绍他们的估计方法.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知道了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测量.如果现在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温州到杭州的路程有多远,你觉得怎么样 (不好量,太长了)教师:"那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 "当然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一查,看一看.
通过比划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培养估测能力
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铅笔的长和练习本的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都不合适,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举例,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课件演示毫米的应用,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将所学知识马上进行应用,同时也为分米的引入做好铺垫.
掌握了毫米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分米的秘密.
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书本不是知识的惟一来源.现代社会的学生应该学会从各种途径特别是网络学会新知识.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1:铅笔尖是1毫米.
生2:公交ic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3: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生4:我的数学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 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太短了!
生2:太小了.
生3:跟我们头发丝差不多小,很短很短
生4:毫米啊,你是4个兄弟里面最小的.
生5:毫米虽然那么短,可是它也是有用的.
师:对啊,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
片断二,
……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米尺,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你有哪些发现
汇报:
生1:我发现1分米跟我的铅笔差不多长.
生2:我发现1分米就是1个大格,1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
生3:我知道1分米=10毫米
师: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生3:因为1个小格你刚才说了是1毫米,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1分米有10个小格,所以1分米就等于10毫米.
师:说得对极了!是个伟大的发现.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我发现这条直尺上共有10个大格.
师:那是多长
生4:10分米.
生5急切地:我知道,1米就是10分米.因为这条是米尺,就是1米长的,上面是10大格,是10分米,所以1米就是10分米.
师:真不错.这个发现也很重要.
……
六,教学反思
这节在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矛盾冲突中激发起探索新知的欲望.123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是剧情得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同样也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推动力.这种矛盾冲突能激发思想上的变革,能够引起"头脑风暴",矛盾的最终解决也预示着自主构建知识过程的完成.本节课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抓住了"要想准确测量出某一物体的长度仅有厘米这一较小的长度单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一矛盾,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的长度单位的愿望,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培养目标.
2,创造大量实践操作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本节课中,我提供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测量的也比较认真,一些需要学生观察判断的题目,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思考,围绕探索的问题,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分析,交流.由于这节课学生动手操作的多,因此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消除了学生探索学习的恐惧心理,有一定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3,注重实践运用
课堂中注重将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去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学生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陌生.
4,估测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本课中有两个环节安排了估测:一是在课始,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二是在练习环节,在学习了毫米分米后,在身边或周围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小组内先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这样的编排设计给了学生多次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上有了一定的发展.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shuxuejiaoan/8294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