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说说朋友圈】《瀑布》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18-11-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四册的第12单元清清的水主体课文,本课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诗歌。诗歌先写了瀑布的声音,后写了瀑布的形态,并且以一连串的比喻赞叹瀑布的雄伟壮丽。本文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描写生动,是一篇另人赏心悦目的诗歌,有利于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语言。学生初读这首诗,既会被那清新的语言、美妙的意境所吸引,而文中一连串生动巧妙的比喻更会使他们眼前呈现出瀑布栩栩如生的壮观场面,从而引发反复吟诵的兴趣,但学生年龄小、见识少,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可能亲眼见过瀑布,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加以点拨。本课要求学会十个词语、十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教材这样安排,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一指导思想,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了字和词、词和句之间的关系和比喻的巨大作用,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2、教学要求: (1)认知要求:学会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会认10个字。 (2)技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独自识字的能力。 (3)情感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又因为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设计理念
在本堂课中,我坚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的学习,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1、体现各学科交流,语文的综合性。
图画艺术实践是学生走进图画,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我想听”、“我想画”、“我想读”、 “我是小画家”等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大胆富有激情参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师生互教互学,平等互动,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在本堂课中师生互教互学,采用师生共同绘画,教师创设情境,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改变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为达到这一目的,本课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画、读、说等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创编,分组合作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加强学科综合,突出个性,拓展视野
新课程提倡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感受”和“综合表现”两个部分,让学生通过读、说、画等多种形式参与,这样一来,把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同时将音乐、美术、文学相互渗透,强化学生艺术通感,拓展了学生艺术视野。1234
三、设计思路
1、自主学习,情境感受
感受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的开始部分,我创设优美、宁静的夜空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同时“我想听”、“我想画”、“我想读”这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先开始哪个环节的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2、探究学习,大胆表现
表现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根据歌词自编动作表演,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以及创造性的潜能,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其自信心,使他们从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3、拓展学习,主动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介绍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来拓展其视野,想像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为太空添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创造意识。
4、个性学习,综合展示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为学生设计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让他们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唱、演、画等来学习,表现音乐,这种个性化的学习就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四、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学法
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课诗句优美,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首先板书:一个“瀑”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瀑”字,它是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字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见过什么样的瀑布?这样使识字和生活联系起来,师生共画瀑布,学生学会了字音,初步认识了字形,理解了字意。教师介绍瀑布是由河床突然陷落或由水从高山峭壁上飞流而下形成的,水流的很快,又叫飞瀑。接着又板书“布”,引导学生说出瀑布像什么一样?(远远看去像一条白布),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比喻的作用和使用比喻的方法,即抓住事物的共同点,使句子更具体生动。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瀑布画面,让学生感知瀑布。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图画,运用多媒体展示,范读课文,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阅读本课的兴趣。
(二)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初读阶段:读通课文句,整体感知文。 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就是识字的第一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渗透字形字义。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有几句话。 然后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课文,注意课后生字的读音,动手圈出本课生字。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多读多练才能习得,让学生动手画生字,就是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渗透了字形字义。最后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包括两方面:一是生字的读,二是全文的朗读情况。1234
2、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 今天,我准备说在教《瀑布》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重、难点教学的。这一过程主要在我的教学程序第二个环节: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中的第二个阶段: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中进行。我准备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出重点;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再读这三小节,想象这三小节的意思,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如果不懂哪个字或哪个词,在旁边做上记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去表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课堂而不主占课堂。在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感受。
可能有学生喜欢第一句: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为什么喜欢?学生可能会说出:瀑布的声音很响很大很急。(随机放录象,看瀑布,听瀑布的声音)并告诉学生“叠叠的、阵阵的”是叠音词,比较阵的风和阵阵的风、叠的浪和叠叠的浪的区别,通过诵读对比,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受“阵阵、叠叠”程度更深。相机指导:第二个“阵”、“叠”读的时候要重一些,应读的急促有力,给人以风急浪涌的感觉,启发学生想象,除了这两个比喻外,你觉得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
也可能有的学生喜欢第二句“三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画面出示瀑布远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瀑布很白、很雄伟、很壮观。重点是第三句的理解: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点,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缺乏想象力的同学可能理解不了“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机会。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来说,这句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应让学生感受到比喻方法的重要作用。这时我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再创设情境:作者怀着对瀑布的向往来看瀑布,先在远处听见瀑布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接着山路忽然一转,瀑布映入眼帘,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瀑布的美让作者没法用语言表达,你觉得他用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来描述瀑布风景画一样的美好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会想象出青山、白银,还会感同身受的说出自己仿佛亲眼看到瀑布一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想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再通过动手绘画瀑布,训练学生的想象与绘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的美。俗话说“诗情画意”,诗与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引导学生以绘画表达诗的意境,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诗句的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可能也有的学生喜欢第三小节,“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一小节集中体现了瀑布的美,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联想阳光照射在瀑布上发射的璀璨的光芒,体会作者对瀑布的赞叹之情,相机指导“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应读的缓慢优美、深情,给人无限的遐想。“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一句是作者来到瀑布脚下近看瀑布时的感受,通过指名读,全班讨论读法、评读,总结出这句话应读的轻柔、缓慢,好象使人感到站在瀑布旁边,无数小水滴轻轻溅落在脸上,使人精神为之一爽,又使人感到无穷的回味,给整个瀑布增添了朦胧的诗意。接着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通过想象,扩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显得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1234
3、品读阶段:品读诗文句,培养语情感。 诗是美的,儿童诗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的读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朗读直至背诵。
(1)引读。 二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有效的朗读方法是引读,在这里引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法,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领读过程中,保留了节奏美,加上自己的想象去读,在想象中去读,受到强烈的美的熏陶。
 (2)美读。 美读是一种欣赏性的读,要求以声传情。把美读放在引读之后,是因二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的需要,在范读、引读的基础上进行美读降低了难度,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避免个别学生出现唱读现象。这一个环节,通过“以读代讲、读中促解”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分析讲解,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真正体现了“修正版大纲”的精神: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自学生字,巧识字形,乐趣横生,学会生字。 在初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而且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应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汇报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以帮助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同学,实现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识字任务,体现教育面向每个学生。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在巩固识字阶段,我采用了游戏识字的方法,利用书后的生字条,“什么字的前面什么字,什么字的后面什么字?”拍手游戏,师生配合,生生配合,在轻松的气氛中识记生字。激励学生结合字形字义,巧识形声字,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师再次出示瀑布的画面,去掉声音,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和这节课所积累的语言为画面解说。活化教材,活化课堂,巧妙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使语文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理解学习语文的真正价值、意义,从而乐学语文,学好语文。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68256.html

  • [《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窗前的气球》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3、懂得珍惜友谊。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选择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复习(人教版)

    同音字脱(    )托(    )冻(    )动(    )溪(    )西(    )夕(    )稀(    )解(    )姐(    )冈(    )刚(    )未(    )卫(    )为(    )店(    )电(    )枯(    )需(    )须(    )冒(    )...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问银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一些有关银河的知识。会认9个字,会写6个生字。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5、完成《语文天地》练习4、6。培养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学唱歌曲。教学重点:1、会认9个字,...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学棋》教学反思]《学棋》教学设计--yglsh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人教版二下第18课)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二年级上册语言交际教案

    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第三册一、自我介绍1、我的样子2、我的爱好3、我的同学二、提问与采访4、问讯5、请教6、了解性采访三、答题与对话7、问讯简答8、围绕字的答题9、了解性被访四、信息交流10、简讯11、采访交流12、谁最好五、接待与探望13、祝贺14、客人来访六、讨论与演讲15、大组讨论16、...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一、复习: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2 张老师想先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些词你会读吗?(请红色同学来读)【出示词语】3 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生字中呀,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出示芳,或】你会吗?原来规范的笔顺能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用手指,自己在桌子上写一...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22×5的歌声_22、歌声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过度:假如说昨天我们是听了导游介绍了水乡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