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课文原文_笋芽儿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18-09-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关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按照要求预习课文,自学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撒娇、爱抚、 央求、暖烘烘”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笋芽儿的变化。
3、能从笋芽儿破土而出这一自然现象中悟出只有经历风雨,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1、能按照要求预习课文,自学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撒娇、爱抚、央求、暖烘烘”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笋芽儿的感情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笋芽儿》
(1)指名读
(2)齐读
2、见过笋芽儿吗?它长大又是什么模样呢?(出示:笋芽儿和竹子图片)
3、小小的笋芽儿是怎么长成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的呢?快让我们来学学课文吧。
说明:
板书课题时,教师要请学生特别关注“笋”的书写笔顺,朗读课题时,由于“笋芽儿”是儿化音,上海地区的学生在读准确上可能有困难,教师需着重纠正,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个别读的机会,提供个别指导。
出示笋芽儿和竹子的图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直观感受笋芽儿的娇小、竹子的高大挺拔,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阅读兴趣。
(二)自主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预习建议: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
    笋芽儿在泥土里,周围的环境怎样;笋芽儿破土后,周围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在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谁给了它帮助?
2、交流。
(1)认读词语
裹  撒娇  阻碍  山冈  爱抚
黑洞洞  轰隆隆  暖烘烘
揉揉眼睛   一个劲儿
(2)分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思考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质疑。
说明:
学生预习是本单元的重要学习内容,这一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学生预习时,可以建议他们遇到难题同桌互相轻声讨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巡视,及时指导,捕捉一些共性的问题,在交流时加强指导。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当笋芽儿还睡在黑洞洞的泥土里时,谁来帮助它了?它们是怎么做的,笋芽儿又是怎么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9小节,分别用“——”、“~~~”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
(1)春姑娘的帮助和笋芽儿的表现: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醒过来了。她揉揉眼睛,看见四周仍然是黑洞洞的,便扭动着小小的身子,撒娇地说:“谁叫我呀?我还没睡醒呢!”
“不能睡懒觉啦,孩子!快出来看看吧,地面上多美呀!”
    笋芽儿听了春雨姑娘的话,便央求竹妈妈让她到地面上去。
    笋芽儿被吓住了,缩着身子,低着头,说:“那……我还是呆在这儿吧。”
①指名读。
②理解“撒娇”“央求”;指导朗读。
③可是最后笋芽儿为什么还是没有向上钻呢?
④师生分角色朗读。(师——春姑娘、竹妈妈;学生——笋芽儿)
(2)雷公公的帮助和笋芽儿的表现: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也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1234
笋芽儿再也沉不住气了。她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不住地说:“我不怕,我要出去……”
①想象说话:
想一想,他是怎样呼唤着笋芽的?笋芽听了又是怎样想的?
②比较:读一读,两句话中都有“扭动着身子”,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笋芽儿醒过来了。她揉揉眼睛,看见四周仍然是黑洞洞的,便扭动着小小的身子,撒娇地说:“谁叫我呀?我还没睡醒呢!”
笋芽儿再也沉不住气了。她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不住地说:“我不怕,我要出去……”
③指导朗读。
3、当笋芽儿破土而出时,又有谁来帮助它了?它们是怎么做的,笋芽儿又是怎么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0—12小节,组内分角色演一演。
4、交流。
①指名小组上台交流。
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点评。
“暖烘烘”——笋芽儿被小草的话感动了,心里热乎乎的,也要下决心长大。
“爱抚、滋润、照耀、温暖”——春雨、太阳对笋芽儿的呵护。
“自豪”——笋芽儿为什么感到自豪?除了“自豪”,你认为还可以用上哪个词语?
③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说明: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9小节)时,教师提供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读文,在交流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撒娇”“央求”,再通过朗读体会没出土时笋芽儿的娇气。
在比较、体会“扭动身子”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看,做做动作来体会。通过具体语言让学生懂得体会句子意思的方法。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2小节)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演一演,在准备过程,教师可以深入到某一小组,进行指导。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点评,以体会笋芽儿的变化。
文中的竹妈妈是笋芽儿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教学中也不可忽略,分角色朗读时,教师可以扮演竹妈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引发学生思考——妈妈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体会到母亲对儿的不放心,领悟到如果过分依恋于母亲的怀抱,将永远不能成长。
(四)想象说话,总结全文。
1、想象说话:笋芽儿终于成功了,它会对帮助过它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呢?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2、总结: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一个会“撒娇”的小娃娃,后来在春姑娘、雷公公、小草弟弟、太阳公公的帮助下,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终于钻出地面并茁壮成长。同学们,我们也像是一只只笋芽儿,只有经历风雨,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
5、作业:
(1)抄写词语
黑洞洞  撒娇  央求  唠叨  暖烘烘  爱抚  自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写话:笋芽儿终于成功了,它会对帮助过它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呢?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选择一项写一写)
说明:
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导组织看着板书说一说笋芽儿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文章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3、笋芽儿
春  雨  :低声呼唤  (催醒)     苏醒       生
   雷公公  :大声呼唤  (鼓动)      发芽      长
小  草  :“快快长大”(教育)      出土(去壳)  过
春雨滋润  阳光照耀 (关怀)       长大      程1234

关于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竹子的经过。启迪学生从笋芽儿破土而出这一自然现象中悟出只有经历风雨,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撒娇”“央求”“害怕”,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终于钻出地面并茁壮成长,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当然,笋芽儿的成长除了自己的积极向上,不断努力之外,还要感谢许多人的帮助:春雨姑娘呼唤→雷公公呼唤→小草弟弟鼓励→春雨姐姐滋润→太阳公公照耀。
学情简析
本文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充满童趣,是学生爱读的课文类型。笋芽儿的人物形象与学生本身较接近,学生容易感受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按照要求预习课文,自学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撒娇 爱抚 央求 自豪 暖烘烘”等词的意思。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笋芽儿的变化。
目标三:能从笋芽儿破土而出这一自然现象中悟出只有经历风雨,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注重预习,培养习惯。
课中,通过自学建议,使学生了解预习不仅仅是查生字,读读课文就可以了。教学时,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并提出要求。即:读──思──问。这一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学生预习时,可以建议他们遇到难题同桌互相轻声讨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巡视,及时指导,捕捉一些共性的问题,在交流时加强指导。
二、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朗读是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的重要手段,阅读起步阶段尤其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或用琐碎的问题一问到底。本文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受、体会,如抓住了“撒娇”,让学生体会笋芽儿在泥土里时娇嫩,感受笋芽儿的变化。教学时,让学生的语言与文字紧密结合,让学生将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迁移到课堂中来,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使学生在读中积累规范的语言,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三、想象说话,总结全文。
教师如何挖掘文本、课堂上能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元素,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关键所在。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文的多处空白,用演演说说的方法,引导学生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丰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说话训练,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为学生学课文明事理打下伏笔。
关于训练材料
一、比一比组词。
娇(    )  哄(    )  煦(    )
骄(    )  烘(    )  熙(    )
二、照样子写词语。
  轰隆隆                                                   1234
三、语言积累。
从课文中找到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并把它抄下来。(至少一句)
四、编谜语
  请小朋友根据笋芽儿的特点,编一条谜语给爸爸、妈妈猜,请她们评一评。
探究实践活动
笋芽儿长大了,它会做些什么呢?如果它再次遇到那些朋友会说什么?请先搜集资料,再说说写写。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预习是本单元的重要训练项目,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建议”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积极思考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
二、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不能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理解“撒娇”一词时,我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性格气质迥异,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悟和体验是不同的。我在倾听中指导读好“撒娇”,在对话中引导个性品读,孩子们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读得兴致盎然。
三、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依据重点词句所表现出来的意境进行扩展性想象,如我引导学生抓住雷公公的动作,想象雷公公怎样呼唤着笋芽的?笋芽听了又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既可以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变不具体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让形象更鲜明,特点更突出,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帮助学生找准想象创造的切入口,“笋芽儿终于成功了,它会对帮助过它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呢?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这一富于灵性的诱导,使学生心中想象的涟漪荡漾开去,思维的触角自由延伸,语言潜能得到开发,认知储备得到激活,情感世界得到滋养;使课堂高潮迭起。他们一个个浮想联翩,妙语连珠,无不令人击节叹赏。在这里,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66758.html

  • [《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窗前的气球》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3、懂得珍惜友谊。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选择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复习(人教版)

    同音字脱(    )托(    )冻(    )动(    )溪(    )西(    )夕(    )稀(    )解(    )姐(    )冈(    )刚(    )未(    )卫(    )为(    )店(    )电(    )枯(    )需(    )须(    )冒(    )...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问银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一些有关银河的知识。会认9个字,会写6个生字。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5、完成《语文天地》练习4、6。培养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学唱歌曲。教学重点:1、会认9个字,...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学棋》教学反思]《学棋》教学设计--yglsh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人教版二下第18课)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二年级上册语言交际教案

    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第三册一、自我介绍1、我的样子2、我的爱好3、我的同学二、提问与采访4、问讯5、请教6、了解性采访三、答题与对话7、问讯简答8、围绕字的答题9、了解性被访四、信息交流10、简讯11、采访交流12、谁最好五、接待与探望13、祝贺14、客人来访六、讨论与演讲15、大组讨论16、...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一、复习: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2 张老师想先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些词你会读吗?(请红色同学来读)【出示词语】3 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生字中呀,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出示芳,或】你会吗?原来规范的笔顺能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用手指,自己在桌子上写一...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22×5的歌声_22、歌声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过度:假如说昨天我们是听了导游介绍了水乡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