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传说读后感_大禹治水并非传说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2018-06-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一件记述大禹治水故事约2900年前铸有98字长篇铭文的西周(suí)公盨,近日入藏保利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展出。其上铭文记述了“大禹治水”与“为政以德”等内容,文辞体例前所未见,被学者们称誉为“金文之最(*)”。它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及德治的文献记录,将极大推动中国古史研究,堪称近年来重大文物考古新发现。
这件公盨,是2002年春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当时盖已失,只存器身,且大半为土锈所掩,显露出的部分铭文文辞古奥,难以释读,甚至给人以无头无尾之感。其内在价值不为人知,正辗转各处,待价而售。
虽然不识其“庐山真面目”,但对于上近百字的青铜铭文,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专家预感到这其中可能蕴藏着“大文章”。在征得货主同意、未付款的情况下,保利艺术博物馆将带回北京邀请专家予以审鉴。经过清理保护,著名青铜器学者和古文字学家李学勤、马承源、陈佩芬、裘锡圭、朱凤瀚、李零等先后对其进行了仔细而周祥的鉴定和研究。
专家们认为,这件是西周中期国的某一代国君公所作的青铜礼器。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李学勤教授认为,这个国即“遂国”,是中国古史传说中作为三皇五帝之一的舜的后人建立的国家。据史书记载,遂国世代恪守舜的明德,也因其德行美好,周武王将其长女太姬下嫁给遂国的胡公满,并封之于陈,建立了陈国。
上所铸98字长篇铭文,字体优美,行款疏朗:字数不算很多,但字字珠玑,几无废言。铭文开篇即言:“天命禹敷土,随(堕)山,浚川……”,记述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并划定九州,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的不同规定各自的贡赋。在洪水消退后,那些躲避洪水而逃到丘陵山岗之上的民众下山,重新定居平原之上。由于有功于民众,大禹得以成为民众之王、民众之“父母”。
随后,铭文又以大段文字阐述德与德政,并教诲民众以德行事。
古人云:长铭铜器一件,足抵《尚书》一篇。说的是发现一篇长篇青铜铭文,就如同发现一篇相当于《尚书》这样重要的古代文献。这件器物的铭文不仅字数长,而且与以往所发现的纪名、纪事类的青铜铭文截然不同,堪称一篇政论性质的散文,其体例、格式前所未见,别具一格,内容更是极为重要。
公盨铭文中所记述的禹,是中华民族家喻户晓、千古传唱的历史人物,被尊为夏、商、周三代圣王之首。他还是夏王朝的奠基人,没有大禹,便没有夏,更没有“华夏”。但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功名显赫、至为关键的人物,是否真有其人,夏王朝是否确实存在,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受争议的课题。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古史辨”运动,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并不承认大禹及夏代的存在。个别外国学者甚至还进而怀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公盨铭的发现,将有关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一下子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的文字记录,充分表明早在2900年前人们就在广泛传颂着大禹的功绩。夏为“三代”之首的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深入人心。
德是中国传统伦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德治的思想贯穿了整个封建中国。公盨铭中前后6处出现“德”,而且内涵颇为宽泛:要求民众既要注重自身的修身养性,做人要“齐明中正”,还要孝顺父母、兄弟友善、婚姻和谐,注重对祖先和神灵的祭祀。君王及官吏要有德于民,顾念天下黎民百姓,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好其德”,君王统治才能长治久安,天下才能安定。这不仅是“周人尚德”的实证,还表明2900年前中国关于“德”的思想已相当丰富、系统,“德治”观念已经形成,而且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的主张,其实只是对周人思想的总结与概括。通过专家解读,我们还了解到,2900年前我们祖先所讲述的“德”的最核心内容,就是“有德于民”,即为百姓做实事。
此外,公盨铭的文辞与体例与现存的《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它的发现,对探讨中国古书的渊源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63195.html

  • [《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窗前的气球》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3、懂得珍惜友谊。二、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融入到课文中去。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选择及答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同音字复习(人教版)

    同音字脱(    )托(    )冻(    )动(    )溪(    )西(    )夕(    )稀(    )解(    )姐(    )冈(    )刚(    )未(    )卫(    )为(    )店(    )电(    )枯(    )需(    )须(    )冒(    )...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松鼠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问银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一些有关银河的知识。会认9个字,会写6个生字。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5、完成《语文天地》练习4、6。培养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学唱歌曲。教学重点:1、会认9个字,...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⑵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⑷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2、动作技能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学棋》教学反思]《学棋》教学设计--yglsh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学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人教版二下第18课)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交际教案|二年级上册语言交际教案

    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第三册一、自我介绍1、我的样子2、我的爱好3、我的同学二、提问与采访4、问讯5、请教6、了解性采访三、答题与对话7、问讯简答8、围绕字的答题9、了解性被访四、信息交流10、简讯11、采访交流12、谁最好五、接待与探望13、祝贺14、客人来访六、讨论与演讲15、大组讨论16、...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意图|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一、复习: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2 张老师想先看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些词你会读吗?(请红色同学来读)【出示词语】3 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生字中呀,张老师发现有两个字的笔顺特别容易写错。【出示芳,或】你会吗?原来规范的笔顺能让我们把字写得更美观。用手指,自己在桌子上写一...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22×5的歌声_22、歌声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触、绝、隐、罩、副、妇、抹、脆、聚、增、添”十个生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绝、妇、抹、增、添”。正确朗读“触礁”“增添”等词语,理解“筋疲力尽”“绝望”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积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等词语。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分节读课文2、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过度:假如说昨天我们是听了导游介绍了水乡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要...

    发布于:2019-02-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