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18-05-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根?
二、新课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例3教学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问: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试一试。
生说,师板书:12÷3=4(组)
(3)让学生根据减法各部分的名称,猜测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2  ÷ 3  =   4(组)
被除数  除数   商
2、教学例4。
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几朵花。
⑴学生操作
⑵写出算式           板书              15   ÷     3=  5
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认识,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引导完成78页第3题。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1)  摆一摆
①15根小棒平均分成5 份,每份几根
②12个●每2个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⑵看算式圈一圈
▲    ▲    ▲    ▲    ▲    ▲
▲    ▲    ▲    ▲    ▲    ▲             18÷6=3
▲    ▲    ▲    ▲    ▲    ▲
2、复习乘法、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意义
①小兔回家
独立连线。  反馈。你是怎样连的?
②判断口答
理解题意,哪种分法正确?
二、巩固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⑴摆一摆
a、把10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b、把20个  ▲,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c、把24个  ▲,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⑵、看图填数。练习十四4题
a、观察①小题,说一说图意,把谁进行平均分?
写出算式
b、观察②③小题,填空,写出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谁作被除数?
三、发展练习123456789101112
1、分一分,填一填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2、思考题
二年级一班的人数比20多,比30少。分的组数和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个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四、课堂作业
看算式,摆小棒
24÷4=6                     32÷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我们进行了什么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例1、例2,课堂活动  。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学准备
例1、例2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例1情景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2)解决问题。
小红问:把这24个苹果平均放入4个盘子里,算一算每盘放多少个?
反馈。算式怎样列?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板书 :24÷4=6           四六二十四
小玲问;把这24个苹果每6个装一盘,算一算可以装多少盘?
反馈。算式怎样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板书 :24÷6=4               四六二十四
2、你们和书上的小朋友一起学习,解决了问题,写出了算式,比一比,想一想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小组讨论。
②反馈。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
⑴看图,说出商品的价钱。
⑵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叙述时语言完整)并列出算式,
板书算式               18÷3=
……
⑶怎样求出商?
小组活动。
反馈
⑷ 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3页课堂活动1题。
说一说3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看图说说图意,小组交流。
反馈情况。
2、书上84页课堂活动2题。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反馈情况。
板书设计
教学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六 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用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 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理解乘法 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1、84页第1题,看图写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⑴学生看图写算式 。
⑵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2、85页2题,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4×6=24
4×5=20
⑴独立写算式
⑵你是怎样想的?
3、看除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56÷7=8
54÷6=9
⑴独立写算式
⑵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
(一)口诀求商
1、练习十六3题
⑴、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分别用的那句口诀?123456789101112
⑶、写出 3×3=9             8×8=64……等的除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为什么?
2、练习十六4题。看表,在方框里填数。
⑴、师生共同理解表的意思。16里面有几个几?……
⑵学生独立填表
⑶反馈填表情况。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十六6题。
⑴独立完成
⑵师生共同分析2个小题。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5题。
板书设计
教学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六 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用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 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理解乘法 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1、看图写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⑴学生看图写算式
⑵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6×9=54
7×3=21
3、看除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72÷8=9
63÷9=7
4、口诀求商
56÷7=                       54÷9=                       42÷6=
35÷5=                        32÷8=                        49÷7=
⑴、独立完成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
解决问题
1、练习十六第7题
⑴、理解题意,出示7题的文字。读题后,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用的是那句口诀?
2 、练习十六8题。
⑴、看图说一说图意?(完整地说出来)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六9题。
⑴独立完成
⑵师生共同分析
4、练习十五10题,11题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教学用乘法口决求商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例3,课堂活动 及 练习十七 1—2题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 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 表内除法。
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123456789101112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 怎样列出算式?
⑵ 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 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8页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1题、摆一摆,填一填
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2)课堂活动2题、算一算,并说一说分别用了哪句口决。
2、练习十七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2题。
板书设计
教学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练习十七3—7题 。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 表内除法。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3、在 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 表内除法。
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理解口诀求商
1、 摆一摆,填一填,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⑴49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54根小棒每份6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8根,可以分几份?
2、说口诀求商
63÷ 9=                   口诀:(                                 )
54÷6=                    口诀:(                                 )
72÷8=                    口诀:(                                 )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七3题
⑴读题,说一说题意。
⑵在书上填出适当的数。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七4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⑵、订正。
3、练习十 七5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⑵、引导订正,并说说为什么?
4、练习十七6题
⑴、看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⑵、让学生试着解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计算的?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倍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的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123456789101112
教学目标
1.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板贴出示:2个红色圆片和6个绿色圆片
教师:我们学习过比较两个量多少的知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句话?(红色圆片比绿色圆片少4个;绿色圆片比红色圆片多4个。)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也说一句,绿色圆片的个数是红色圆片的3倍。他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感到迷惘时,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指名学生上台摆。)
第一行摆:3根
第二行摆:2个3根(教师只说2个3根,让学生思考2个3应怎样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
2. 教学例2。
(1)教师 摆。
第一行摆: 2 片枫叶
第二行摆:  4片叶子
问:第二排是第一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怎样挪动第二排的树叶就可以一眼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把4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 :第二行 的个数是第一行的___倍。
4÷ 2=
(2)教师 摆第三排叶子
问:第三排是第二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怎样挪动第三排的树叶就可以一眼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把12片叶子每4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 :第三行 的个数是第二行的___倍。
12÷ 4=
3.新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 课堂活动
(1)学生自己画示意图,并完成填空。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呢?
三、巩固练习
1. 课堂活动1题 。
圈一圈,填一填。
2.  口答
12里面有(  )个6,12是6的(  )倍。
42里面有(  )个7,42是7的(  )倍。
25里面有(  )个5,25是5的(  )倍。
18里面有(  )个3,18是3的(  )倍。
21里面有(  )个3,21是3的(  )倍。
30里面有(  )个5,30是5的(  )倍。
板书设计
教学倍的认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的 练习十八1—4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理解倍的意义
1、 摆一摆, 说 一说。
⑴ 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8个●,8是2的几倍?         算式是123456789101112
⑵  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8是4的几倍?        算式是
⑶  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12个●,12是3的几倍?     算式是
2、 练习十八第1题
⑴  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⑵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八第2题
⑴、独立 看书 ,在书上填出算式
⑵、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 、反馈
2、练习十八第3 题
⑴、 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⑵、 分别根据3个小题的意思写出算式。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 七4题。
⑴、独立 看书,说一说题意。
⑵、 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加强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相机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操作:组织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 ○○○○
第二行摆 ○○○○○○○○
2.提问:第二行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因为第一行摆了4个圆片,第二行摆了8个圆片,是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3.设问:如果在第二行再摆 4个○,那么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3倍。)
4.引入:如果在摆圆片时,不告诉你第二行摆多少个圆片,只告诉第二行圆片的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能知道第二行该摆多少个圆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理解题意,读出对话框。
(1)第一组植了7棵树,第二组植了14棵,第二小组植的是第一小组的几倍?
让学生用已学知识,自己解决,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问:第三小组植的是第二小组的3倍,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说,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3倍,其实就是第三组植了3个7棵。让学生解答。
教师操作板示。求3个7相加是多少该怎么算?(3×7或7×3)
(3)游戏与拓展。
组织拍手游戏,边拍边数:
①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5倍。
②教师拍4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2倍。
(4)小结 ,引导归纳
结合游戏过程,师生共同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什么?(几个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完成95页课堂活动2、3、4题。
2.综合练习。
(1)①8个5相加是多少?
②5的8倍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
(2)猜猜老师手中拿了几枝铅笔。
①左手拿3枝,右手拿的枝数是左手的5倍。
②右手拿2枝,左手拿的枝数是右手的7倍。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98页 练习十八 第5—10题。123456789101112
教学目标
1.加强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
摆一摆, 说 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⑴ 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⑵  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第二行摆几个 ?        算式是
⑶  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 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八5题
⑴、独立 看书 ,在书上填出结果。
⑵、反馈  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八6 题
⑴、 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⑵、 学生独立完成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 八7题。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十 八8题。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练习十 八9、10题。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式解决并问题。
6、思考题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解决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
2、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理解、分析问题,能读懂题意。
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摆一摆, 说 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⑴ 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⑵  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第二行摆几个 ?        算式是
⑶  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 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教学图,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说说题意。
(2)问:要求一共有多小只鸡?实际上是求什么?
生:每个鸡舍有8只,有9个这样的鸡舍,就是求9个8是多少。
(3)让学生列式计算。
板书:8×9=72(只)
答:一共有72只鸡
强调解题格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反馈。
2、教学例2。
(1)让学生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说说这样做的原因,要求大客车可以坐多少人,实际是求什么?
(4)反馈信息。
三、课堂活动。
引导完成100页课堂活动1、2题。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解决问题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100页练习十九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
2、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理解、分析问题,能读懂题意。123456789101112
难点:解决一些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猜一猜:
第一排:☆☆☆☆☆
第二排: (是第一排3倍)
算式:
说说你的想法?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
(1)生读题,引导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决,并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反馈。
2、练习十九第2、3、4题。
(1)生读题,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2)生独立解决,并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反馈。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www.xkb1.com
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解决问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例3、例4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进一体会除法的意义。
2、会运用所学习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习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填一填,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⑴28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4根小棒每份8根,可以分几份?
⑶81根小棒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8根,可以分几份?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问:把24只兔装在6个笼子里,求平均每个笼子装了多少只?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一份是多少?
问:那该用什么方法来算呢?(除法)
让学生用所学除法知识解答。
(4)反馈。
2、教学例4。
(1)引导理解题意。
(2)问:“苹果的箱数是梨的5倍”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解答。
三、课堂练习
引导完成教材103页课堂活动。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 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熟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难点:熟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
教学准备
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再现知识
1、教师:同学们,我们表内除法这个单元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回忆一下,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学生口答,教师整理。   展示整理结果。教师加以归纳板书:
除法的意义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分一分(平均分)              表内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倍的 认识
二、 单元复习(分一分和用乘法口诀求商)
1、 复习分一分
用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 用除法表示分一分,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3、 全班交流。
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板书不同的分法。
4、用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分小棒写出了除法算式并知道了除法算式的商。如果不分小棒,你能很快算出8÷2的商是多少吗?怎样算的?123456789101112
板书:   8÷2=(      )         想  二(四)得八   所以 8÷2=4
12÷6=(     )
小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又快又好。
三、 巩固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2题 :独立填空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整理和复习第3题 :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 练习十九   1题 :读题,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   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第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 练习十九3--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倍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复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九第5、7、8、9、11、12题。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 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交流,
2、练习十九第6题。
⑴生独立完成。
⑵  比一比,看谁对得多。
⑶反馈
三、 介绍数学知识    “÷”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数学实践活动   庆祝元旦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2--113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同时能灵活运用 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教学准备
挂图,
一、 活动引入
元旦快到了,圣旦老人也来了。
l. 观看元旦庆祝,你看到了那些活动场面?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2. 展示学生准备的活动图片,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3. 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二、 看图提数学问题
1、整体认识这幅图 画面上是一所学校的小朋友庆祝元旦时开展的一些活动 。小朋友开展了那些活动?根据他们的活动可以分成几个大组?
2、独立看图的每一块,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组内交流 , 把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 , 乘法问题 , 合唱队站了4排,每排9人,共有多少人?  除法问题
有36人平均站成4排,每排几人?
倍数问题
跳舞的人数是伴奏的几倍? 交流的过程中要求语言叙述完整,用自己的语言来说。
三、课堂小结
元旦快到了,我们学校也安排了丰富的庆祝活动,希望我们 把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用到活动中去,一边欣赏节目,一边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六总复习    表内乘法和除法(一)
六总复习    表内乘法和除法(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5-117页第1-7题123456789101112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和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乘除的联系。
2.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提高表内乘、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表,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用乘法口诀求商,会解答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理解“平均分”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能力。
3. 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一复习导入。
1. 让生归纳各单元的知识点。
2. 全部反馈。
(1) 表内乘法、除法。
表内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
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
(2) 角的初步认识。
(3) 测量长度。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指导复习。
1. 第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 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集体读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3. 第3题
师引导背诵乘法口诀,同桌互背。
全班反馈,对口令。
4. 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
同桌之间议一议怎么分。
反馈结果:把15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桃子。
出示题目:把54平均分成9份,1份是多少?54里面有几个9?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反馈时指名学生回答结果,并说明列式依据,用哪句口诀口算的?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5. 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6. 第6题
让学生回忆在乘法口诀表中,哪句口诀比较特殊。(只能写出一个乘法和一个除法算式)
学生合作加流完成。
全班反馈。
7. 第七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说说用哪句口诀算的。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教学内容
教材119-120页练习二十二第1-7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和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乘除的意义。
2.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提高表内乘、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和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二指导练习
1. 第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2. 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3. 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4. 第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要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5. 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明确填的必须是+、-、*、/ 这几个运算符号。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6. 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生独立完成,再同桌合作分类。
全班反馈。反馈时说说分的依据
7. 第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8. 思考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在小组内发现算式的特点,并试着完成。123456789101112
全班反馈
(1)7+7+7+7+7+5,列成乘加算式是:7*5+5;列成乘减算式是:7*6-2
(2)9+9+9+9+9+4,列成乘加算式是:9*5+4;列成乘减算式是:9*6-5
三 课堂小结
师对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小结,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
板书设计
用除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117-118页第8.9题及练习二十二第8.9.14.15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掌握用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2.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
4. 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认识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计算乘、除法计算题,提高计算能力。
理解倍数问题,解决倍数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二指导复习
1. 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的信息,解决相对应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2. 第9题
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3. 练习二十二的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4. 练习二十二第9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反馈时,可用开火车的形式,并说说口算的结果分别是哪句乘法口诀得到。对于乘加、乘减的算式,要让生说说运算的顺序。
5.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6. 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生共同分析图中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与测量长度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8页第10.11题及练习二十二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cm,m的含义,建立cm,m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 能熟练地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进一步认识直角,熟练地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3.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几何初步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加深角和直角的认识,会辨认钝角和锐角。
体会  cm,m的含义,建立1 cm,1m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本位换算,会用学生用尺、米尺、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正方形白纸
一引入二指导复习
1. 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 判断角
师在黑板上画几个图形,让生判断那些是角,那些不是角。
指名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判断哪个是直角?
提问: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师演示。
(2) 角的各部分名称
(3) 第10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反馈时让生说说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依据。
2. 复习测量长度
(1) 指导完成第11题
说说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指名学生回答。
说说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老师板书:1m=100cm
1dm=10cm
1m=10dm
指导学生用手比划上面1m,1dm,1cm三个长度的长
回忆:生活中我们见过的那些物体的长接近1m,1dm,1cm?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你是怎样记住1m,1dm,1cm的长的?
(2) 练习  指名回答
一支铅笔长15()     旗杆高约8()123456789101112
毛巾长约6()        衣柜高约2()
3. 复习测量物体
(1) 提问: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什么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呢?(指名回答)
(2)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距离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3) 量比较长的距离,如操场的长,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指名回答)
(4) 动手测量
用刻度尺量一量自己的美术课本的长与宽,并与同桌交流结果。
三指导练习
1. 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2. 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打开课本第122页,把答案直接写在书上。
练习完毕,指名回答。
3. 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反馈
4. 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教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把正方形纸对折两次,用三角尺比一比两条折痕相交所组成的4个角。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认识两条折痕所组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走进田园学数学    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124-1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
3、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挂图  口算卡片
一、 活动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田园走走,这些蔬菜,水果,你都认识吗?和大伙说说
学生想说哪儿就哪儿,不受限制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知识,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吗?
1、老师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每一个情景中,引出问题。
2、小组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集体讲评
三、谈谈着节课有什么收获?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教学

1234567891011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240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