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进位加法]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加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18-05-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2. 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 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教学难点:
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课时:
七课时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页例题,第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
法的过程。
2. 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3.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液晶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
(出示小黑板)
2. 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143+126)
问: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指名说)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1) 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2) 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1) 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
(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1234567
                 + 1  4  3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独立计算。
3)汇报。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
143+126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验算:
1  2  6
+  1  4  3
2 6  9

第二课时   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复习铺垫
1.口算。
 4+6        50+90        60+90
 8+3        70+80        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
37+25       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4. 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 指名列式:85+143=
2) 学生尝试笔算。
3) 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 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 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 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 指名列式:82+126=
2) 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 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 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 归纳
1) 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1234567
3) 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 5       7 6      3 3 4
+2 4 3   +6 4 6    +5 6 9
  2 0 8     7 1 2      8 9 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            85+126=
 8 5       8 5   
+1 4 3   +1 2 6  
2 0 8     2 1 1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第三课时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5-9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揭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谁来说怎样笔算这类加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关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算一算。
  6+8    7+9    6+3    5+7
  60+80  70+90  60+30  50+70
1)学生自己口算。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2)同桌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一位。
2.想想做做第6题。
1)说说图意。
2)小兔到学校怎样走比较近?同桌说一说。
3)同桌说:小猴呢?谁到学校的路近一些?
4)指名说。
3.想想做做第7题
1)独立计算。
2)汇报。
3. 想想做做第8题
1)说图意。
2) 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小方呢?
问: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9题
1)说图意。
2)在图上指一指每个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3) 从小兔家到小猴家有1000米远吗?
从松鼠家到小狗家呢?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
   指名说。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不进位加时要注意什么?

第四课时   连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7-38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234567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复习
1.口算。
   8+5+1         6+7+3            9+8+2
   6+5+3         9+7+3            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             3            9

    5        5    7        5    8        1
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二. 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
教师板书:85+143+126
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
(同桌说,再独立计算试一试)
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
          8 5
        1 4 3
     + 1 2 6
  3 5 4
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
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指名说)
178+194+236
          1 7 8
          1 9 4
       + 2 3 6
          □□□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学生自己完成计算)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计算。
  5 3 2        7 9       5 8 6
3 1 6      4 0 2       1 1 7
+1 2 5    +3 1 1     +2 0 8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2.想想做做第3题
1) 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
2) 指名说题意: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生独立计算。
4)汇报核对。
3.想想做做第4题1234567
1)指名说图意。
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计算。
4)汇报核对。
4.想想做做第5题
1) 指名说图意。
2) 师小结: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
3)学生独立计算。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汇报核对。
5.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 课堂小结
今天你获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连加
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143+126=354(本)
   8 5
 1 4 3
+   1 2 6
3 5 4

第五课时       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1.实物展台。
2.液晶投影。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揭题,引入新课
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
   896     401      608     597       888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二. 新授
1.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
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
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
   师指名说。
3)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怎样列式?
206+292
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
5)指名说。
师板书:
206+292≈500 
  
200  300
能写等号吗?为什么?
6)500哪来的?( 同桌讨论。)
   指名说。
7)指导读法: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2.教学试一试:买一台吸尘器和一套音响大约要多少元?
1) 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2) 指名说,强调说出理由。
3)问:妈妈带了800元钱,能买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这800元能买哪几样东西?
4)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
5)指名说,集体判断。
3.小结: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等于号,而要用约等于号来表示。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你知道每个数接近哪个整百数吗?
503、492、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1) 生独立完成练习。
2) 指名汇报: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
3.想想做做第3题
1) 指名说怎样估算。
2) 师小结: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
3)生独立计算。
4)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小于700?在□里画“√”
599+297 □       403+508 □     295+306 □1234567
2)生独立完成。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5.想想做做第5题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大于500?在□里画“√”
299+185 □       136+398 □       67+414 □
6.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名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
2)任意选两样东西,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3)指名说。
7.想想做做第7题
1) 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2) 指名说。
四.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估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加法估算
206+292≈500

200  300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第六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页练习三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准确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加法笔算以及验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 板书课题:练习)
二.笔算加法的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630+40       370+200       990+10
   520-400     680-200      1000-400
2.练习三第1题
1)你会算一算,比一比吗?
230+68    445+414  
  260+68    445+464
  267+68    445+469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3)开火车集体核对。
4)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5)指名说。
   师引导问:这三题在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6)计算之后还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你会验算吗?
(学生进行验算)
7)问:你用什么办法来验算的?
3.练习三第2题。
1) 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 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 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4) 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5) 小结: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4.练习三第3题
1)指名说图意。
2)生独立计算。汇报。
三.加法估算的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
   204   598   499    305
2.练习三第4题
1)出题目: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再算一算。
304+106    402+467    248+395
596+297    196+729    635+208
2)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说。
3)汇报。说说要注意什么?
4)小结:在估算时,我们要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注意要用约等于号。1234567
3.练习三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问:“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3)生独立完成,要求:先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再算一算你估计得对不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有什么要注意的?

    第七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页练习三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准确进行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1)出示:口算下面各题。
  60+90    430-400    500+300   
745+40    30+900     600-200
2)生独立计算。
3) 汇报核对。
4)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三  第7题。
1)指名说图意。
2)一共编了多少个怎样列式?为什么?
(同桌说)
3)指名汇报。
2.练习三  第8题
1)说图意。
2)独立计算。汇报。
3.练习三  第9题
1) 学生自读题目。
2) 问:要求”现在比原来短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3)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 生独立计算。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指名汇报。
5)生独立解决:这捆电线原来长多少米?列式计算。
4.练习三  第10题
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         552+175
346+213         452+275
346+313         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引导问: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呢?你推算它们的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小结。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23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