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表内除法---第一种分法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45~4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建立除法的观念,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操作第一种分法“分”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第一种分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均分”
1.贴出图片:6个桃,3个盘子.提问:
(1)老师这儿有6个桃,要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
(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2)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3)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苹果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板书:同样多)
2.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4.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1)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2)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3)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5.演示并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
三、认识除号
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板书:除号)
2.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3.练习.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四、列式计算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1)我们把几个桃平均分?(把六个桃平均分.)“6”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了几份?(生:平均分成了3份.)“3”写在除号后面.
(3)每盘分得几个?(生:每盘分得2个.)就等于2.
板书:6÷3=2.
(4)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教师指算式,领读两遍)
板书:读作6除以3等于2.
2.练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卡片出示)
10÷5 8÷2 20÷4
15÷5 16÷2 16÷4
(2)根据图意说出算式.(投影出示前面用过的图)
(6÷2=3) (6÷3=2) (8÷4=2) (12÷4=3)
(3)先说出图意,再列式.(投影出示实物图)
①(10个苹果,2个盘子.) □÷□
②(12个球,4个盒子.) □÷□
(4)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
②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
板书:20÷5 12÷2
五.讲解意义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你们能不能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呢?“6÷3=2”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教师领读两遍.
2.练习.
(1)填空:
8÷4=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12÷6=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看算式说出意义.(卡片出示)
8÷2=4 12÷2=6
12÷4=3 20÷4=5
3.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质疑.
六、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 10÷5=□ 12÷3=□
2.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15÷□=□
(2)把1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3.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1)把12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2)小冬把8只兔子,平均关在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
(3)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
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哪里来的.
(4)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5)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
4.游戏.
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板书课题),所学的分法,我们把它叫做“第一种分法”(板书),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除法的第二种分法.
板书设计
略
教案点评: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教材通过平均分的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从而引出除法.教学时充分运用示范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除法第一种分法的含义.同时,使学生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除号..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2105.html
-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计算题100道]二上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直角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详细阅读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
-
【读统计图教学反思】《读统计图表》详细阅读
教 学 设 计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读统计图表》。二、教学目标:(一) 重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二) 认识并能读懂统计图表,完成相应的图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三)...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视频】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详细阅读
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 使学生在观察公交车站牌、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3.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
-
二下用乘法口诀求商_二上《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2、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43-44页教学目标1、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解决生活问题。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高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6×4...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米和毫米测试卷】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教案详细阅读
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 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 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视频】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快乐的队日活动教案详细阅读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快乐的队日活动本课初备课时共 1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 情感目...
-
做家务的男人第三季_做家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的内容及第15页练一练的第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并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2、能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法。3、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2的乘法口诀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圆片若干个。教学过程一、谈话...
-
【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