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秒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2018-04-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分、秒》的教学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已对1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时、分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
设计理念:
1、生活激趣,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概念,拓展新认知。
2、自主探索,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3、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体悟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认知,发展个性思维。
4、实践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性。
5、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
师:同学们,你知道今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共夺得了多少枚金牌吗?
生(抢答):32枚!
师:其中有一枚金牌获得者被世界称为“东方神鹿”,他是中国人的骄傲,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刘翔。
师:说得对!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刘翔110米栏夺金时,激动人心的场景吧!
(播放刘翔110米跨栏的比赛全过程)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刘翔跑得真快!
生2:他真厉害!
师:为了给祖国争光,刘翔奋力拼搏,跑出了好成绩。画面上显示12.91的12表示的是他刚才所用时间是12小时吗?12分钟?
(学生有的摇头,有的窃窃私语……)
师:那是多少呢?
生:应该是12秒!
师:对!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生活中感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尤为重要。本节课开始由激动人心的奥运比赛录像引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激起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观察秒针
(出示一幅钟表柜台的图,有的钟面上有两根针,有的三根)
师:商店里挂着各式各样的钟,仔细观察,你发现钟面上的针有什么不同吗?
生1: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有的有三根针。
生2:有的有时针、分针,有的还有秒针。
师:你懂的可真多!钟面上确实应该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除了我们认识的时针和分针,看又来了一根针,它就是……?
生(齐答):秒针。
师:对!秒针长什么样?和时针、分针比呢?
生1:秒针比时针、分针都长。
生2:秒针是三个里面最长的。
师:你说得可真好!还有吗?
生3:秒针很细。
生4:秒针是最细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你知道秒针长什么样了吗?
生:秒针最长最细。
[设计意图:比较中发现。在两次对比中,引导学生认识秒针并发现其特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23456
2、认识秒针走动
师:我们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一分,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呢?
生:是1秒。
师:说的对!谁能说得更完整?
生: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师:请大家把这个知识告诉你的同桌同学。
师:秒针走1大格的时间又是多少呢?
生:秒针走1大格是5秒。
师:你们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所以秒针走一大格就是5秒。
师:你的想法是对的!那为什么都是5分、5秒呢?
生2:因为每一大格有5小格,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5小格就是5秒了。
师:说的对!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吗?
生1:秒针走3大格是15秒。
生2:秒针走2大格是10秒。
生3:秒针走4大格是20秒。
生4:秒针走一圈是60秒。(师板书:60秒)
师(惊讶):你怎么知道的?
生4:因为秒针走一圈,就走了60个小格,就是60秒。
师:真棒!那秒针从12走到6是多长时间?
生:是30秒。
[设计意图:探索中感悟。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必不可少,“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的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秒针走动情况的同时,发散性思维得以训练。]
3、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秒针弟弟的每一下走动,边数数边轻轻拍手,感受一下60秒有多长,好吗?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跟着电脑演示的钟面秒针走动情况,边数数边轻轻拍手,学生逐渐适应每1秒的频率。)
师:仔细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生:分针走了一小格。
师:分针走了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师板书:1分)
师(指着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 1分=60秒。(师板书:=)
师:把这个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4、区别时、分、秒
师:同学们,时针、分针、秒针每天都在钟面上赛跑,你知道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吗?
生:秒针跑得最快,时针跑得最慢。
师:为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秒针走一圈,分针才走一小格。
生:时针比分针走得更慢。
师:怎么呢?
生:分针走60分,才等于一小时。
5、认电子表上的秒
师:老师这里有个电子表被花瓶挡住了一部分,你会认这个时间吗?
生:8时30分。
师:把花瓶拿开这个时间你会认吗?
生:8时30分34秒。
师:说得很好!电子表上分后面显示的就是秒,想想还差多长时间就是8时31分?小组讨论讨论。
生:还差26秒。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用60秒减34秒就是26秒。
师:对!其实,电子表上每满60秒,前面就增加一分;满60分,就增加一时。(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问题中运用。在认识了分与秒的进率关系后,我设计了“三针赛跑”以及电子表“还差多长时间就是8时31分?”的问题,在问题中,让学生灵活运用1分=60秒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此认知的理解。]
三、层次性活动,进一步体验秒
师:大家想进一步感受秒,和秒做朋友吗?123456
生(齐说):想!
1、集体活动
①请一位学生跳绳20下,其他学生用喜欢的方式为他们计时,可以拍手、心中默数数,有困难的同学随着屏幕中的电子表秒的走动计时。
② 同样的方法,估测从教室后走到前面用了几秒。
2、同桌活动
师:大家,会深呼吸吗?
生(齐说):会!
师:你知道深呼吸一次大约要几秒吗?先帮老师测一测吧。(师示范)
老师深呼吸一次大约用了几秒?
生:大约用了2秒。
师:下面就请同桌合作,测测你的同桌做一次深呼吸用了几秒。
(集体交流)
3、小组活动
师:15秒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老师为每个四人小组准备了四项活动:写字、口算、数脉搏和从0开始尽可能快而清楚地数数,请各组成员先讨论分配一下工作。
请每小组写字的同学举举手,口算的同学,数数的呢?活动完成后请将统计表填写好。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教师用秒表计时15秒) 15秒我能做什么?数 数写 字口 算数脉搏0~( )( )个对( )题( )下

生:我们小组数数从0到51,写字4个,口算6题,数脉搏21下。
……
师:通过活动,你觉得秒怎样?
生: 15秒时间太短了,我才写了4个字,我还准备写第五个字,来不及了!
生:我也觉得秒的时间太短了!
……
[设计意图:活动中体验。通过三次层次性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秒,体验秒所持续的时间,逐渐学会用秒作单位的估测,也是学生进一步建立“秒”概念的过程。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生活实践,拓展认知
1、认识测秒工具——秒表
师:刚才老师帮大家计时用了专门测秒的计时工具,叫秒表。瞧!秒表按一下计时开始,再按一下计时结束。你还在什么时候见过它吗?
生:我在体育课上见过体育老师用它计赛跑时间。
生:我在电视上见过,用它计爬山的时间。(学生边说边比划)
师:嗯!那可能是攀岩。
2、欣赏有关秒的短片,体会秒的应用
师:秒虽然是很小的时间单位,但生活中用到它的机会可不少!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一看!
(课件介绍)
①猎豹是陆地上的跑步冠军,它最快时每秒约跑30米。
②雨燕是飞行健将,它的最快记录约是每秒飞行47米
③日本的磁悬浮列车每秒行驶约15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车。
④光每秒总大约跑300000000米,只要一秒,光就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跑一百多个来回。
⑤南京紫金电视塔的高速电梯每秒上升6米。
⑥全球每30秒就因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43人受伤,为了生命安全,请多等几秒!
(学生观看时,不时发出惊叹。)
师:看了这些和秒有关的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生:光跑得太快了!
生:刚才我还觉得秒很快,现在好像秒对一些事变得很慢了!
师:你说得真好!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磁悬浮列车怎么会跑那么快得啊?
师:这说明人类科技很……?对!很先进。这个问题就留给你课后去查查资料,研究一下,然后再把结果告诉我们大家,好吗?
(此生感兴趣地点点头。)……
[设计意图:生活中领悟。通过欣赏有关秒的短片,让学生体会秒应用的广泛性,拓展了相关交*学科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123456
3、闯关练习,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时间单位?
生:我们学了三个时间单位,时、分、秒。
师:根据生活实际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否则就会闹笑话,你会用吗?
生(齐说):会!
师:敢不敢接受挑战,去闯闯关?
生(齐说):敢!
①第一关:基础练习
师:第一关在书80页第三题,请你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夏天午睡大约1( ) 小芳吃饭大约用了25( )
脉搏跳10次用了8( ) 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学生普遍填写正确)
补充抢答题:
一天有24( ) 看一场电影用了1( )30( )
做早操大约需要6( ) 小新做一道口算要4( )
自行车行100米大约1( )
生:看一场电影用了1小时30秒。
师:有可能。还可以怎么填?
生:还可以填1小时30分。
师:对!现在电影一般都是1小时30分。但也有一些短片可能是大约1时的。
……
生:自行车行100米大约1小时。
师:有不同答案吗?
生:自行车行100米大约1分钟!
师:同意1小时的举手,同意1分钟的呢?(人数各占一半)
同意1分钟的,谁来说说为什么你认为是1分钟?
生:跑步50米就要一小会儿,骑车100米用不了1小时。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200米,100米就是半圈,你觉得骑车绕操场半圈需要1小时吗??
生(七嘴八舌):1分钟就够了!
② 第二关:综合应用
师:第一关,大家表现都不错!有信心闯第二关吗?
生(齐说):有!
师:这是一段关于明明的短文,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课件出示):
明明是个乖孩子。每天他总是早早起床,把语文书读20小时才吃早饭。妈妈说吃饭不能太快,所以明明会花15秒把早饭吃得干干净净才上学。明明家就在学校旁边,今天上学时刚巧碰到了玲玲,他们用了3小时边说边笑地跑进了教室。上午的体育课上,明明跑50米只用了12秒,全班第一名。为了下午上课有精神,明明总会睡30秒钟的午觉。放学后,他回到家便抓紧时间写作业,一般1分钟就能做完。晚上,他经常会陪爷爷看30秒的新闻联播。有时,他知道爸爸每天工作8分钟很累,就说学校有趣的事让他开心。
(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面露疑惑,有的同学笑出了声)
师:你觉得这段短文有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得比较激烈,小组中找错的兴趣很高)
师:谁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明明早上不可能读20小时的书才上学,一天都快过去了,那都到晚上了!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样改?
生:我觉得改成20分钟比较好。
师: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点击课件,变成“分钟” )
生:我们一堂课上4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不可能8分钟,那样一点也不累了!应该改成8小时。
生:明明睡30秒午觉,那还没睡着呢!应该是30分钟。
生:我觉得明明跑步50米用12秒不对。
(有学生反驳“对的!” )
师:有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很激烈)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123456
生1:我觉得是对的。因为12分时间就太长了!
生2:刚才那题,骑车100米才1分,跑步50米,12秒差不多。
师:你们,说得都对!想想刘翔110米跨栏才用……
生3:刘翔110米用了12秒,我们跑50米,慢一点,所以10秒对的!
……
③第三关:趣味智力题
师:第三关,是一道思考题。请一位同学先读题。
生: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
师:要几分钟呢?
(有的学生说15分,有人反应过来是5分。)
小组交流一下,到底需要几分钟?
生:应该是5分钟,因为他们是合唱。
师:什么叫“合唱”啊?
生:就是大家一起唱。
师:哦!那现在改一个字,看!“5人各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
生(争先恐后报):15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各唱就是一个接一个唱,三五十五,就是15分钟。
师:你的想法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设计意图:层次性训练中,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个性。闯关1是基础性练习,让学生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时间单位。闯关2是综合性练习,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经历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闯关3是道趣味智力题,通过对教材的改编“5人各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加强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全课,谈谈收获
师:今天学习了秒,你有哪些收获?
生:这堂课我很开心!
生:我知道了秒针走一圈是1分钟。
生:我觉得秒过得很快!但有时也不一定。
……
[设计意图:小结中感受情真意切。让学生回忆归纳本节课收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反思
1、全员参与与学习方式多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本节课通过层次性的集体活动、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了秒的持续时间,特别是小组活动时,先提供各小组确定活动分工的机会,再进行计时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教学中,提供学生观察比较、独立思考的机会,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组际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
2、课堂文化氛围与学生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从而促进其个性发展。短短1分钟有关秒的信息介绍,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秒的应用,也拓展了学生相关交*学科的认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部分学生的观后想法更是叫人惊叹,例如:“刚才我还觉得秒很快,现在好像秒对一些事变得很慢了!”虽然他说不清想表达的意思,但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孩子对秒的认知更完善了。
3、生活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当前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在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我认为,前者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后者则是对数学意识的渗透,教学中两者应相互结合。本节课由刘翔110米栏夺金录像导入,激动人心的场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其中隐含着需要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在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下,由学生自己引出“秒”的概念,初步感受秒是比分小的时间单位,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练习中,有关明明的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123456
4、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的生成学习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对生成来说,预设意味着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设置了固定程序和目标,两者存在着一定距离,如何恰当地处理“意外”,使教学预设在动态中顺利转化为生成,是我课后深思的另一重点。本节课教学中,遭遇了几次这样的“意外”:①刚开始观察钟面,学生直接报出了钟面上还有秒针。②认识秒针走动“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学生在我的预设前说出秒针走一圈是60秒。③提问“为什么秒针走1大格是5秒”时,学生说“因为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所以秒针走一大格就是5秒”。④ “自行车行100米大约1( )”处的异议。⑤ “明明跑50米只用了12秒”处的争论。对于①②情况说明部分学生认知超前,在给予正确评价的同时,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流程,将计就计以此引入下面的教学。对③的情况,学生实际上用了类比的方法,在肯定的同时再进行深入的探究。④⑤情况由于各生看法不一,我则更新了学习方式,由独立思考转为小组讨论,在激烈地交流中寻求正确答案。由此,我感到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对已有预设进行合理调整,不可死背教案。
5、潜心会文本与个性化处理教材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个性化研究空间,我们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文本内涵,及时补充教材。教学中,我将教材“想想做做5”从“合唱”变成“各唱”改了一个字,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强调学生认真读题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利用教学手段时也要考虑充分用到位,比如电子表计时方式,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屏幕中电子表的走动情况,从而产生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可见,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的精心设计,巧妙处理!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133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