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教学反思]镜面对称教学案例
【jiaoan.jxxyjl.com--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设计说明:“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镜面对称”的教学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部分内容是根据“课标”要求新增加的。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左右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韵律,习旧引新:
师说口令,生做动作。(生面对面)
我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师:刚才哪些地方不整齐,为什么?
(生:左右拍时,因为面对面,左右是相反的。)
二.谜语激趣,初步感知:
师讲谜语故事: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对会跳舞的山鸡。不久,其中一只山鸡死去了,失去伙伴的另一只山鸡再也没有跳过舞。于是,曹操向众人许诺:谁能让山鸡跳起舞就重重有赏。文武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都失败了,只有一个六,七岁的,名叫苍舒的小男孩想 出一个好办法,他让大臣拿来一个东西放在山鸡的面前。山鸡看了,真的跳起了舞。
师:同学们,请你们猜猜看。苍舒拿来的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山鸡一看到它就高兴的跳起了舞? (镜子)
师: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它吗?
(生:不是,镜子里的是它的影子,那不是真实的它。)
师:哦,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山鸡,而是它的“像”。
那镜子里的像与我们真实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三.照镜实践,探索特征:
1、设疑: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当我们上下,左右,前后动的时候,镜子中的像会怎样动呢? (生发表自己的猜测。)
2、验证:
师:镜子里的像真的如同学们讲的那样吗?
学生到镜子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动作,并仔细观察,填好表一,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填表的结果? (生汇报。)
3、归纳特征:
师:照镜子时,镜子外的人和镜子内的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镜面对称”)
四、多种练习,加深感知:
练习1:“镜面对称”课中操。
同学们,镜面对称现象有趣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师生一起边表演边对口令。
师: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现在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始表演吧。 (学生站起来自由地表演。) 12
让动作比较全面的一组来反馈,并请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
练习2:人的变化— →物的变化
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
生先猜测,再照镜子验证,填好表二,最后说明理由。
师: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欢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现特点。然后把你的发现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反馈。)
练习3:还原“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
让学生想出还原办法:看表三中的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先猜测,再照镜子,可以还原出原来的汉字、数字、算式、时间,即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
练习4:说一说,看一看。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镜面对称的现象?
看一看:(观看课件)观察这些图,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师: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叫做倒影。看到这些图,老师不禁想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谁能联系这幅图,猜猜这句成语什么意思?(生:就是指水很平静,像镜子一样!)
师:为什么说水平像镜子一样?
(生:因为它能照出影子来!)
五.了解镜子的发展史,感受它的用途与美丽。
1、了解发展史:
师: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不久,人们便发明了青铜镜。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已有1800多年的 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销往日本、朝鲜等国呢。此外,欧洲人曾制造过“铝镜”,而俄国人还制过“钢镜”。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暗,银镜太贵,钢镜又太容易生锈。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镀银的玻璃镜。
2、谈谈用途:
师: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师:现在镜子不仅可以照出我们的像,还慢慢成为一种装饰晶。下面有几张镜子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观看课件)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镜子来起到增大空间的左右。法国有一个著名的宫殿叫凡尔赛宫,宫内有一个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米,高13米。镜廊的一面墙上有17扇巨大的拱形落地窗门,另一面墙上镶着17面镜子,由483块镜片镶拼而成。(观看课件)
3、欣赏照片:
师:老师这有几张自己的照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吗? (都是镜面对称)
师;下课前,老师还有一份神秘礼物要送给大家。
同学们的镜面对称的照片,想看看吗?喜欢这份礼物吗?这是给同学们勤奋好学的奖励!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ernianjishuxuejiaoan/60944.html
-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计算题100道]二上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直角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详细阅读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
-
【读统计图教学反思】《读统计图表》详细阅读
教 学 设 计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读统计图表》。二、教学目标:(一) 重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二) 认识并能读懂统计图表,完成相应的图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三)...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视频】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详细阅读
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 使学生在观察公交车站牌、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3.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
-
二下用乘法口诀求商_二上《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2、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43-44页教学目标1、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解决生活问题。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高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6×4...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分米和毫米测试卷】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教案详细阅读
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 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 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视频】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快乐的队日活动教案详细阅读
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快乐的队日活动本课初备课时共 1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 情感目...
-
做家务的男人第三季_做家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的内容及第15页练一练的第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并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2、能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法。3、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2的乘法口诀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圆片若干个。教学过程一、谈话...
-
【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详细阅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