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教学反思 2017-11-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数学教学反思】

课堂是学生和老师最基本的生活学习模式,无论是过去的学堂还是新课程概念下的课堂,这一重要的模式很难打破,尤其在我们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又不很发达的国度来说,课堂教学仍然发挥着它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旨在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仍然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这里我就课堂教学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宗旨在于“生活”
  学生大部分的生活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单位是课时。但现在我们的课堂并不等于生活,因为生活具有真实性、和谐性、生成性,但目前大部分课堂当铃声一响,老师和学生便进入了一种单一、机械的模拟生活模式,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并不一定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的回答并不是自己的真实见解,而只是为了迎合老师心中早已预设好的答案,这样以来课堂就变得枯燥无味,学生老师的课堂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我认为课堂首先是生活。要有真实性,学生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困惑,老师面对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行巧妙点拨、指导、讲解,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从在的实际问题;要有和谐性,老师不要故弄玄虚,要蹲下来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建立融洽、默契的情感交流基础,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和老师进行心灵对话,这样才能使老师和学生体验到课堂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要有生成性,在课堂中学生自主求知的过程,是建立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巧妙的迁移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发现并归纳出新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丰富知识的方法不是凭借记忆与模仿而是灵活深刻的思考。
二、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一堂课孤立起来分析。所以,一提起课堂,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都会很敏感的想到“公开课”、 “示范课”、“赛讲课”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其实,当一个教师承担起某个班的教学任务后,最少需要1—3年的时间去完成,如果老师只仅仅的盯着一堂课的目标,课堂教学很难提升层次,教师也很难保证每堂课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和学生也就成了知识的奴隶,几年后老师和学生仍然疲惫的、被动的、低效率的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有句话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但我们都在认真的教,一天比一天认真,而我们的学生确一天比一天的不认真,老师只能在更多的方面替学生去做,学生表面上得到的是知识,但失去的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各种素质与能力,高分低能,高才生无法生存的悲剧仍然在重演着。
  所以,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和未来,通过学习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具体说来,课堂教学的培养目标主要有:1、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能力;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4、培养学生反思和自律的能力。这些能力目标教师应该要有具体、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并通过课堂教学分阶段、分步骤的有序进行。不能浅尝辄止、一蹴而就,能力的培养需要的不仅是正确的方法,更重要的毅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三、课堂教学的灵魂在于“启智”
  人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这是人最为高明之处。学生学习浮躁、被动、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获得学习的兴趣、动力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缺乏知识的精妙
  现在大多教师都能认真备写教案,但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备课,人常说“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在教师备课、讲课中往往使知识失去了智慧的灵魂,课堂中的知识教学只是知识的表象和骨架,而并不具备知识迷人的神韵。学生感受到的是知识所带来的负担和烦躁。所以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备课:在知识层面要真正的融会贯通、游刃有余,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定位;在设计层面要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在引导层面要入心启智、巧妙灵活。教师备课充分,不是为了课堂讲得多,而是给老师提供更多启发学生学习的方法,达到通俗易懂点拨,高屋建瓴的指导。
2、课堂教学缺乏智慧的挑战
  本次在泾川听了晁丽娜老师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感受颇深。她将一节比较枯燥的数学课通过一个智力游戏活动贯穿起来,通过学生抽数字卡片,并进行排列,看谁得到的数字大。每抽一个数字学生都在期盼,当抽到数字后,小组内又能积极思考、讨论,决定排列策略,并能流利的说出自己的理由。当数字抽完了,学生已经准确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法则。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是智慧的较量和体现,正因为如此,学生在活动中行动积极、思维活跃、情感投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智慧的张力,张力越大,课堂越精彩感人。
3、课堂教学缺乏情感的体验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深入的体验,是理解和记忆知识的关键。但现在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体验的重要性。这次在泾川听了《黄河颂》一课,一篇很鼓舞人心的课文,经过教师的解剖,分解得支离破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失去了文章的自然美,只感到枯燥单一的语文知识,一堂语文课失去了它应有的人文价值,并没有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文本,没有抓住语文课堂“读”这一关键,学生没有体悟到课文的 “神”,怎能流露出 “情”呢? 我曾听过我校贾芦存老师的一节物理课,她讲的是共鸣箱的原理。她把一个音*敲了一下,同学们只是用平常的眼光看着老师操作,她问:“同学们能听见声音吗?” 有些学生说能听到一点,有些说听不见。她接着说:“现在我把着音*放在共鸣箱里……”随着她的解释,她把音*放进了共鸣箱,此时,音*的响声怔住了所有的学生,随之,教室里一片学生的欢呼……这种欢呼是发之内心的,是感受到知识真谛的一种情不自禁的感叹!  12
4、课堂教学缺乏展示的平台
  新课程中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但由于应试教育和固有的教学习惯,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有点“忍痛割爱”。教师总怕会浪费时间,得不偿失,弄巧成拙。但我认为一种方法不去尝试就否定它,未免有些违心。我的一位学生上初中时,她给我写了一封信,让我足足愣了半天。她说:“感谢李老师鼓励我上讲台讲了那道应用题。当时我害怕极了,但您总是用期待、赞赏的目光鼓励我,我终于鼓足勇气,忐忑不安的讲完了那道宝贵的应用题。当我讲完题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时我激动得快要哭了……从此我从不喜欢数学、怕学数学,变得和数学有了特殊的感情,这次我的数学成绩是全班第五名,我很高兴,我真心的感谢您,是您给了我机会让我爱上了数学……”事情我早已忘记了,但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就等于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更多机会和空间,而有些可能是学生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的生活,就应该不断的去充实,体现人性之美;课堂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就应该有远大长期的树人目标,并坚持不懈;课堂教学的灵魂在于启智,就应该用老师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让课堂永放智慧之光……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shuxuejiaoxuefansi/57381.html

  • 如何开展课题_关于开展课题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对开展课题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容为一体。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课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增加了实践机会,给学生足够大...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三年级下册《面积》试卷|三年级《面积》知识的教学

    在面积这课的教学实践之前,听了许多节课堂观摩课,有市级的优秀年轻教师,有省级教坛新秀,还有两位特级教师,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中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导入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都是把“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整体感知,理顺什么叫做物体表面,什么又是图形大小,无不利用课桌,橡皮,文具盒,黑板,...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_《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平移、旋转、剪拼等知识去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行探究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探索过程,我在听了范宇老师的课之后,回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路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学生课前准备:在一张较大较...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猫和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小猫、小狗的睡觉问题

    复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学生用了12快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不同的长方体,共有四种不同的搭法:(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2)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3)长3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4)长2厘米,矿2厘米,高3厘米。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算出了以...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进行合理的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为同一关系。如能被2整除的数与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对角相等...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图形的认识知识点_图形的认识看法

    图形的认识,新教材的编排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转化为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教法、学法上也有所转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结构上教材由平面到立体转化为由立体到平面的再到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脑海中形成了体的表象,...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题目_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经典题_《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