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_工 程 问 题

数学教学反思 2017-1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原通用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例5,练习十六中的习题。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解答工程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习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一组数量关系。现在有一道题,请同学们来做一做。[用小黑板出示课本第59页练习十六第6题,让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列式解答。然后指名学生说出算式]

生:45÷(45÷10+45÷15)=6(小时)。

师:[板书上述算式]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括号里的是甲车和乙车的工作效率的和,45是工作总量。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的和,得到两车合运的工作时间。

师:大家是不是都是这样想的?[板书关系式]

生:[齐]是的。

师:这道题要我们求甲、乙两车合运的时间,就要拿工作总量除以甲、乙两车的工作效率之和。现在再来看看这道题目。[用小黑板出示课本第59页练习十六第5题]比较一下,这道题和刚才一道题有什么地方不同?

生:刚才的题告诉我们工作总量是45吨,这道题没有告诉我们工作总量。

师:没有告诉我们工作总量吗?看看题中是怎样说的?

生:有一批货物。

师:这不是没有告诉我们工作总量,而是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工作总量。想一想,这道题里的工作总量是多少?

生:[齐]一批货物。

师:一批货物有多少,就没有刚才题里的45吨那样具体。既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工作总量,我们也就不可能知道甲车或乙车具体的工作效率。那我们就不可能像刚才那道题目那样去解答。像这样特殊的应用题,我们把它叫做“工程问题”。[板书课题]这种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解答它的规律是什么?这就是这堂课要学的内容。我们已经掌握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下面有几道题请同学们很快地口答。[出示小黑板]一项工程,用5天可以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3天完成几分之几?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生:4天才能完成全工程。

师:怎样列式?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师:一项工程,要7天才能做完,4天完成了全工程的几分之几?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师:这里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件工程。

师:请注意。这几道题里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那我们是怎样想的呢?

生:把一件工程看作单位“1”。

师:对。工作总量可以用“1”来表示,[板书]那么,这个工程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58页,看看例5是一道什么样的题目,应该怎样解答。[指名学生读题]

师: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生(1):告诉我们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另一个条件是“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教师分别板书条件]

师:还有条件吗?

生(2):还有一个条件是“一项工程”。[板书]

师:“一项工程”是不是个条件?

生:[齐]是的。

师:这是个条件。它告诉我们需要完成的工作总量,不是两项工程,也不是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生:没有具体的量。

师:对。那么题里有几个条件?

生:[齐]有三个条件。

师: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生:问题是“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板书]

师:[指着第二块小黑板]和这道题一样,题中也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要我们求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应该怎样去想呢?

生:应该用工作总量[教师纠正为“两队的工作总量”]除以两队的工作效率的和。[板书]

师:两队的工作总量是多少?

生:[齐]一项工程。

师:它没有具体的量,怎样来表示?

生:[齐]把它看作“1”。

师:现在看看书上是不是这样分析的。第一步先把全工程——

生:[齐]看作“1”。

师:甲工程队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生:因为甲工程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那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1÷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师:对。根据同样的道理可以知道,乙工程队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师: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的和是——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师:条件都具备了,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关系式,用——

生:[齐]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的和。[教师板书算式,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进行板书]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请大家看课本第59页练习十六的第3题。[教师读条件,指名3人分别回答条件下面的问题]12

师: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需要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要9小时完成。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师:这第3题下面的三小题,就是告诉我们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首先,要把全工程看作“1”,然后一步一步去考虑,想他们每个队的工作效率,再求出他们工作效率的和,然后用“1”去除以工作效率的和。现在请大家再来看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指第二块小黑板上的,即练习十六的第5题]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分别指名说出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然后计算]

师:这两道题[指例5和第二块小黑板上的题]是工程问题,那么这道题[指第一块小黑板上的,即练习十六的第6题]是不是工程问题?

生:[齐]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具体的工作总量。

师:只要我们把题里的45吨看作是“1”,也就可以转化为工程问题,解答就方便了。大家想一想: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生:题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

师:对。题里只告诉每个队要完成的具体时间,没有告诉具体的工作总量。那么,要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要把工作总量看作“1”。

师:工作效率又应该怎样来表示?

生:就用“1”除以他们的工作时间,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师:用分数来表示,就是用工作时间的倒数来表示工作效率。这两个问题一解决,工程问题就能正确地解答。现在请同学们把练习十六的第4题和第7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指名两人分别写在小黑板上,教师行间巡视。然后挂出小黑板进行评讲]

师:[指练习十六第4题]这小括号里是什么意思?

生:是两队的工作效率的和。

师:[指练习十六第7题]这小括号里为什么有3个分数相加?

生:因为这是三个人的工作效率的和。

师:对。如果求两个队合作需要多少时间,就要用两个队的工作总量去除以两个队的工作效率的和;如果求三个队合作需要多少时间,就要用三个队的工作总量去除以三个队的工作效率的和。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这个基本数量关系没有变。

师:[出示活动小黑板]这道例题的前面的条件不变,仍然是“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老师只是把后面的问题改了一改,大家看看应该怎样解答,可以口头列出算式,不必去计算。

师:[揭示变式第1题的第一问]甲队先独修4天,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修?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生:这是甲队4天完成的工作量。

师:[揭示变式第1题的第二问]剩下的由乙队来修,乙队需要多少天完成?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师:[揭示变式第2题]乙队先单独修4天,剩下的由甲乙两队合修。甲乙两队合修还要几天完成?[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名回答]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师:这第一个小括号里的是什么意思?

生:这是乙队单独修了4天后剩下的工作量。

师:第二个小括号里的又是什么意思?

生:这是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的和。

师:[揭示变式第3题]两队先合修4天,剩下的由甲队单独修。甲队还要修几天?[学生用笔在纸上试着列式,然后指名回答]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师:小括号里的是什么意思?

生:是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的和。

师:去乘以4呢?

生:是他们合修4天完成的工作量。

师:中括号里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是合修4天后还剩下的工作量。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几道题不管怎样变化,但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仍然没有变,仍然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生(2):我还发现了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要求一个队独做的工作时间,就要用这个队的工作总量去除以这个队的工作效率;要求几个队合做的工作时间,就用这几个队的工作总量去除以这几个队的工作效率的和。

师:对。工程问题和一般的工作问题相比较,所不同的是题里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但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问题和条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找到了这种对应关系,工程问题不管怎么变化都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下面请同学们再把练习十六的第10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师:这里有道思考题:“一件工程,甲乙两队合做,6天可以完成。如果甲队单独做要15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几天可以完成?”请同学们在课后讨论。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shuxuejiaoxuefansi/57274.html

  • 如何开展课题_关于开展课题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对开展课题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容为一体。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课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增加了实践机会,给学生足够大...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三年级下册《面积》试卷|三年级《面积》知识的教学

    在面积这课的教学实践之前,听了许多节课堂观摩课,有市级的优秀年轻教师,有省级教坛新秀,还有两位特级教师,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中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导入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都是把“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整体感知,理顺什么叫做物体表面,什么又是图形大小,无不利用课桌,橡皮,文具盒,黑板,...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_《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平移、旋转、剪拼等知识去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行探究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探索过程,我在听了范宇老师的课之后,回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路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学生课前准备:在一张较大较...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猫和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小猫、小狗的睡觉问题

    复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学生用了12快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不同的长方体,共有四种不同的搭法:(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2)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3)长3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4)长2厘米,矿2厘米,高3厘米。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算出了以...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进行合理的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为同一关系。如能被2整除的数与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对角相等...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图形的认识知识点_图形的认识看法

    图形的认识,新教材的编排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转化为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教法、学法上也有所转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结构上教材由平面到立体转化为由立体到平面的再到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脑海中形成了体的表象,...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题目_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经典题_《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