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6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3)展示“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实物模型及相关图片,结合资料具体分析其铸造过程和特点,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直观认识。
2.情感和能力目标: 
1)思考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会出现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中理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进步”这一重要结论。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内容。
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小组合作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即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努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教师课下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教师课堂上播放有关视频,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学法指导    
1.归纳法
 (1)表格归纳法
 通过表格,归纳出夏、商、西周手工业部门及发展水平等基本信息。通过归纳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
 类别 发展水平 代表作品
青铜铸造业 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陶瓷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玉器制造业 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2)图示归纳法
 对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理解可以采用下图,通过图示可以直观感受到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形成对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完整印象。 
2.知识网络学习法
 通过知识网络,有机串联本课所学重点知识,既直观清晰又便于理解记忆。如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可以采用下图来突出其发展过程和分布的广泛:
 黄河流域:
 
3.读图学习法
 学会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但插图、照片较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辅助学习,会让我们获取很多有效的信息。如观察《司母戊鼎》图和《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会让我们感受到其高超的工艺和规模的庞大,观察《四羊方尊》图可让我们感受到其工艺的精美,观察《商朝戴枷的奴隶俑》《殉葬奴隶遗骸》,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之上的。
教学设计
一、引导探究,导入新课:
采用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司母戊鼎的发现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想一想,商朝为什么能够制造出这么大的青铜器?我们为什么把夏商周时代叫做青铜时代?我们这一课所讲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又是指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1234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阅读课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部分,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在课文上做出相应标记。
自学探究一: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33页第一段分别说出以下知识:
1.哪个王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两个?
3.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的用途是什么?同时期还有什么文化?
(分组讨论,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及时鼓励和评价)
教师出示图片: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随堂检测一: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____(朝代)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____和______。
2.与商周同一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___文化。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3.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还有___、___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___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____的瓷窑。
教学过程(第二部分)
自学探究二:                                                                
1.“五谷丰登”的五谷什么时候齐备的?那时候,陶瓷业、玉器制造业,农业,畜牧业,有什么发展呢?
教师引导:前面学习了商周青铜制造业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周手工业的其他门类。
(学生看书、思考……)
2.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主要表现在什么繁荣上?
(结合学法指导进行分析与探究)
随堂检测二: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夏、商、西周是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主要表现有:
(1)后代称为___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2)农业上已经知道___、___和___;
(3)西周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4)今天____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
(5)商朝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___文明。
教学过程(第三部分)
自学探究三:奴隶社会地位最低的是什么人?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问题激发: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使学生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从而导入:奴隶的悲惨生活。
阅读课文“奴隶的悲惨生活”部分,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在课文上做出相应标记。
由学生描述奴隶的悲惨生活,并阅读35页小字部分。
随堂检测三: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___,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者活埋,做___。1234
三、学生口述学习本课的收获。由学生说出,并有两名学生板演。
四.教师反馈与点拨、师生小结。
     进一步对本节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剖析:
1.青铜艺术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夏商周青铜器造型及青铜器上的花纹。
2.正确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
(1)青铜时代:它是指制造和使用青铜工具、用器、兵器为主的人类物质文化阶段,这种分期法主要用于考古学,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我国青铜时代经历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大约15XX年。其中商和西周是青铜器繁盛时代。青铜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巨大飞跃,表明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2)青铜文明:青铜文明它不是青铜器,也不是青铜制造业,它是青铜时代人们所制造的物质文化,所以称为“青铜文化”。
五.学生回头看(根据情况有重点的看书或背诵)
六.当堂达标(小组交换矫正、评价)
(一)选择题
1.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尧舜禹时期
2.下列哪一个不是“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代表(   )
a、青铜面具  b、大型青铜立人像  c、司母戊鼎  d、青铜神树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铜器文明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三个朝代  b、“五谷”农作物,商周已经齐备
c、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d、青铜神树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
(二)简答题
1.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是什么时候?最著名的两件青铜器是什么?
2.与商周同时,在成都平原盛行着什么文化?青铜器主要类型有哪些?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哪个?
4.我国的青铜文明时期主要包括哪几个朝代?
七、分层作业 
a、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全体学生)
b:小制作: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商周青铜器做一件器物。(非计算机辅助教学班)
c:1999年中国xxxx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XX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自己家乡的土,都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永不分离。在中国的成语中有“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的说法。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这么重视鼎?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并结合上述材料,合作写出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计算机辅助教学班)
d:预习作业:(全体学生) 
掌握以下内容: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这一时期由哪些著名霸主,著名战役有哪些,这两个时期战役的性质有什么不同,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关于这一时期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多少,能口述出来吗?
板书设计
6、灿烂的青铜文明
                                         陶瓷业1234
青         青铜铸造( “三星堆”文化)
铜         农业                          玉器制造业
文         畜牧业      
明         手工业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7058.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