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_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案例走近青铜时代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活动目的:

通过本课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其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鉴赏能力、想像力、动手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树立“科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的观念。

活动准备:

学生:1.带学生参观陶瓷厂,回家用橡皮泥捏出一个常见的现代生活用具
          2.预习课文
          3.查找有关青铜器资料

教师:1.准备青铜器相关资料,扩充学生视野
          2.组织学生参观陶瓷厂活动步骤:

第一步:小游戏:猜猜看,引导学生分析青铜器皿的实用性

第二步:以四羊方尊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精美工艺

第三步:以司母戊鼎为例,讲解青铜器制作

第四步:总结活动过程:

教师检查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小制作品,问:“你们通过参观活动有哪些印象?”

学生甲:“精美实用。”

学生乙:“省时省工。”

学生丙:“质量好,产量大,科技含量高。”

教师问:“那你们谁知道,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材料制造这些生活用具呢?”

学生答:“青铜。”

教师:“不错。可你们知道青铜是一种什么材料吗?”让学生阅读所发资料。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说:“你们知道当时青铜可以制造出哪些器具吗?”

学生答出鼎、角、尊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分4个小组做一个游戏:猜猜看。猜一猜老师所给图片中的青铜器,它的实用性是什么?”

分组完毕后。教师在屏幕上分别打出:鼎、尊、鬲(lì)、簋(guǐ)、爵、角、觚(gū)、觯(zhī)、卣(yǒu)、盉(hé)、壶、匜(yí)、盂、盨(xǔ)、甗(yǎn)、斝(jiǎ)、罍(léi)、盤(pán)等图片让学生抢答。在抢答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答案:鼎→烹饪器,尊→盛酒器,鬲→烹饪器,簋→盛饭器,爵→饮酒器,角→饮酒器,觚→盛酒器,觯→盛酒器,卣→盛酒器,盉→斟酒器,壶→盛酒器,匜→注水器,盂→盛水器,盨→盛饭器,甗→蒸饭器,斝→温酒器,罍→盛酒器,盤→盛水器。然后指出青铜不仅仅用于制造生活用具,还广泛用于礼器、乐器、兵器、农具和工具,分布于社会各方面。

活动结束。

教师:“大家刚才在游戏中欣赏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你们知道最精美的是什么吗?”

学生答:“四羊方尊。”

教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四羊方尊,请同学们分四人一组讨论:它究竟美在何处?”

学生甲:“四头羊分挂四方,比较匀称。”

学生乙:“整个铜器有很多雕刻、绘画放在一起,井然而不杂乱,并且起到了装饰作用,显得更加好看。”

学生丙:“纹饰与雕刻结合自然,协调完美。”……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弥补不足。如:蟠缠的龙与静坐的羊在一起,寓动于静;整个器皿,各种图案交织一起,协调完美,造型雄奇等。

教师:“我们在前面已了解了有关青铜器的类型、用途、审美等知识,那你们想知道,青铜器是如何制造的吗?”让学生阅读所发材料,并做计算题。

学生阅读后,教师:“通过阅读,你们第一感受是什么?”

学生甲:“太复杂了。”1234

学生乙:“不可思议。”

学生丙:“古人太了不起了。”

学生丁:“制作太繁琐了。”

教师:“你们刚才仅仅只是在感观上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再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从司母戊鼎制作场景中,你还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甲:“分工细、规模大。”

学生乙:“有组织。”

学生丙:“有计划。”

学生丁:“每个工人各司其职。”

学生戊:“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教师:“你们说的都很不错,请你们结合参观的情况,对比一下,有哪些感受?”

学生甲:“现代工艺品更加精美实用。”

学生乙:“现在的省时省工,产量大。”

学生丙:“现在的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

教师:“不错,那么这些答案说明了什么?”

学生:“生产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教师:“人类生产发展、进步与什么有关?”

学生:“劳动工具。”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不错。正是由于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密切协作的精神才创造出这些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的青铜制品,推动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教师结合学生参观印象,对本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充分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学生天地:

1.资料

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红铜又称纯铜。由于铜矿石与其他有色金属矿常常是伴生的,所以红铜中常含有铅、锡等金属。一般称锡含量低于2%,铅含量低于3%的铜为红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 铸成的器物硬度差,铸造过程中的流动性也不好,冷却时收缩性也较大。但加人锡、铅以后,其性能可以改善。例如:加入10%的铅,熔点可降低43℃;加入10%的锡,熔点可降低73℃;若加入20%的锡,熔点可降低193℃。同时,硬度也可以提高。红铜的布氏硬度为35,加入5-7%的锡,硬度就增高到50-65;加入9-10%的锡以后,硬度可达到70-100。另外,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商代除了铅青铜(铜铅合金)和锡青铜(铜锡合金)外,还出现了铜铅锡三元合金。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好几个世纪。

有以下几个优点:1.硬度高。古人可以根据器类对硬度的不同要求适当地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适用的器物。2.熔点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3.便于铸造。青铜溶液流动性好,浇铸时无微不入,凝时满范,而且气孔少,容易得出锋利的刃口。4.具有化学的稳定性,不易锈蚀,外观也很美丽。这些优点,兼有石器青铜器的长处而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所以青铜发明以后能够广泛地用来制造生产工具、武器和各种生活用具,促使社会经济面貌发生重大的变化,最后导致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的转变。

青铜器生产工序:

1.采矿: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年代最长的古铜矿遗址。据测定:最古老的矿井距今已有3100多年。这个大型富矿在西周时已被发现和利用,说明中国在矿物勘探开采上很早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初炼:把选择好的铜矿石加以破碎,然后与溶剂木炭一起放进坩埚或炼炉内,点火熔炼,等铜矿石熔化后,把汁液倒出,弃去炼渣,便得到粗铜。1234

3.制范:须经过三个程序:造型、翻范、合范。

造型就是作模子。翻范,就是把澄滤过的细泥调和均匀,拍成平片按捺在模型外部,用力压紧,使模上的花纹反印在泥片上。等到泥片半干时,按器物的中线或耳、足、边、角用刀划成若干块,各片之间划出三角形的卯以便密切结合,然后慢慢阴干或用微火烘干。一件器物的外范划成多少块,要根据它的大小来决定。合范,就是把分片作成的外范合拢在一起,作为器物的外腔,再在外范中心加一泥芯,作为内范。内范比外范略小,二者中间的空隙就是浇注铜液的地方。

4.熔铸:又称为精炼。包括调剂、精炼、浇注三个环节。

调剂,就是调配铜锡的比例。实验证明,青铜中锡的成分占17%-20%的最为坚韧。

精炼,这一步的技术要点在于观察和掌握火候。坩埚加温到一定程度时,金锡配料中的杂质首先气化,发出黑色的浑浊气体。黑气挥发的过程完结了,锡首先熔化,发出黄白色的气体。黄白色的气体冒完了,铜开始熔化,铜的青铜色混进白色,所以出现青白的焰色。温度继续上升,铜全部熔化,铜量大于锡量,青白色随着变为青色。到青色纯净时,表示火候已熟(所谓“炉火纯青”),可以浇铸了。铜液浇灌后,器物已经成形,到铜液基本凝固、热度还没有完全消散的时候,就可以打破内外范(“脱范”),取出器物,进行打磨加工;消除毛刺,把表面整光滑,把花纹剔清楚,全部作业就最终告成。

计算题:

铸造青铜器需用坩埚熔铜,每个坩埚可溶铜12.7公斤左右,司母戊鼎重832.84公斤,请计算要多少坩埚同时并用才能实现同时浇灌?假如一个坩埚的操作场地为2平方米,运料、烧炭、观察火色、运液浇灌等操作人员平均每个坩埚2人,需多大场地,多少工作人员?

背景资料:

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喇叭状劲张的方形口部,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厘米。尽管尊口很大,由于尊的四角有4只脚踏实地的山羊,所以没有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在尊的颈部饰有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有4条龙相互蟠缠。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为长冠鸟,圈足上饰有夔纹。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肩部的龙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铸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合范技术,很难达到整器浑然一体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真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青铜器生活用具主要类型及用途

鼎 烹饪器,主要用来煮鱼、肉。典型的形状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两耳的。足间是烧火的地方,两耳供举鼎时挂鼎钩用。是重要的礼器,常与其他礼器配套使用,用于筵宴、祭祖和祭天,是“宗庙重器”,在古人心目中自然成为统治权力的象征。“问鼎”便成为觊觎最高统治权的代用词。1234

鬲 烹饪器。形状为浅腹、三足,足部肥大,足心是空的。足心留空是为了使水能够下注,增加受热面积。

甗 蒸饭器,由上下两体合成。上体呈圆形,有两耳,象鼎身,下体三空足,象鬲,上下体有穿孔的排。上体盛饭,下体盛水,水烧开后蒸汽透过排孔将饭蒸熟,好像今天的蒸锅。

簋 盛饭器。也是礼器,常与鼎配合使用,以每套所含器数的等差表示贵族身份的高低。

盨 盛饭器。盖子倒过来也可以盛饭。

爵 饮酒器。形制为圆腹或方腹,前有流,后有尾,腹旁有鋬(把手),流、尾之间有二柱。

角 饮酒器。形制与爵相似,但没有柱,而且两端都是尾。

斝 温酒器。形制与爵、角相似,但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

觚 盛酒器。整器像一只喇叭。

觯 盛酒器。

尊 盛酒器。形制多为圆形、侈口、圈足,很像今天的痰盂。铜器铭文常把尊、彝二字联成一个词,作为礼器的通称。

卣 盛酒器。

盉 斟酒器,用途与今天的酒壶相仿。

壶 盛酒器,有时也用来盛水。

罍 盛酒器,有方、圆形两种

匜 注水器。形状像瓢。

盂 盛水器。

盤 盛水器。常与匜联用,盥洗时用匜注水,而以盘承接,免得水撒到地下。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802.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